加载中…
个人资料
常强
常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89
  • 关注人气:1,7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皇帝龙袍究竟有何文化“秘密”?

(2009-11-15 09:49:23)
标签:

龙袍十二章

皇权

责任

文化

皇帝龙袍究竟有何文化“秘密”?

文∕常强

 

皇帝龙袍究竟有何文化“秘密”?

   古代中国,最高贵者乃被视作人间天子的皇帝。为了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与皇帝相关的一切,都是最细致、最复杂的,诸如服饰、饮食、婚姻、车驾、居室等等。通过这些精于讲究的帝王生活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中所折射出的传统中国文化之耀眼光芒。单就服装而言,按照我们的普遍看法,皇帝所穿的衣服叫做“龙袍”,原因在于皇帝衣装上绣有色彩夺目的龙图样。其实,作为天子服装的龙袍远没有这么简单,其上还有许多鲜为人晓的“秘密”。

众所周知,皇帝服装的底色皆为明黄色,但很少有人知道明黄色何时开始为帝王所独霸专有。最初,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之后,他信仰阴阳五行学说,服色崇尚皆由五行轮回来定。当时,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物质分别对应着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秦朝服色尚黑。直到隋文帝,才正式将明黄色定为古代至尊帝王的专用之色,明黄在诸色中才有了尊荣与高贵的特殊意义。

龙是天子服饰上的必备之物,并且居于最显耀的位置,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龙是皇帝服装上的主角。龙乃是为我国古人所长期推崇与加工的一种虚幻动物,先人给了它太多的文化含义与人文阐释。据《五杂俎》所言,“莫灵于龙”,也就是说龙是世间第一灵兽。龙的身上有太多的神奇与特别之处。从表面上看,龙本身就是一个怪物,它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另外,从内在性格上来看,“龙性最淫”,这一点正好与古代几乎无人不淫的帝王性格相契合。它能够与多种生物进行交配,并生产出许多杂交物种:与猪交配,则能生“象”;与牛交配,则能生“麒麟”;与马交配,则生“龙马”……缘何会有“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之说?就是因为龙过于淫荡,“无所不交,故种独多耳”。而龙若与人交配,一般都会生出人间“天子”。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史记》与《汉书》上便皆被说成是其母与蛟龙所生。

正因龙的神圣性与神秘性,人们才以之来称帝王。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便称“祖龙”。也正是因为龙在皇袍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通常才将皇帝的服饰统称作“龙袍”。而事实上关于龙袍,还有两点为大家所普遍忽略。第一,龙袍虽为高贵者所穿着,但并不为皇帝一人所垄断。从广义上讲,皇帝是真龙天子,因此他的家人也都是“龙室”成员,故皇太后、皇后、皇太子以及其他皇亲也可身着龙袍。只不过他们所穿之龙袍,没有皇帝的那般繁杂而已。以清朝而言,亲王、郡王的补服上,便依据不同等级绣有正龙或行龙。第二,“龙”也并非皇袍上的唯一主角,皇袍乃由多元素所共同构成。古代皇帝的服装,并非仅有一种样式,在不同的场合,他们会适时选择不同的衣装。如明代皇帝有衮服、通天冠服、皮弁服、武弁服、常服等,清朝皇帝有衮服、朝服、行服等。皇帝最重要的套装,乃是绣有十二章图样的龙袍。这是为皇帝一个人所垄断的华美服饰。“十二章”,即十二种涵义不同的物品,具体指日、月、星辰、龙、山、火、藻、黼、黻、华虫、宗彝、粉米。它们合在一起,共同组成皇帝龙袍上的主角。

中国皇袍是世界上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服装,也中国帝制时代贵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帝穿着饰章服装,由来已久。据《虞书》记载,大舜曾对大禹讲:“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按照此记载,早在国家产生之前的上古时代,我国古代的君主就有穿着十二章服饰的传统。然舜禹时代距今遥远,单凭文字记载并无说服力。可信度相对比较高的,当然乃属正史所述。据正史《晋书》记载,东晋第二任皇帝明帝“始采《周官》、《礼记》、《尚书》及诸儒记说,还备衮冕之服。……天子备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皆具五采。”衮冕是皇帝祭天大礼时所穿套装,上面引文表明,晋明帝是中国帝制时代第一位身着十二章皇袍的君主。

将古代百姓最为看重的事物以图画形式绣于天子的衣装上,使其着装成为天下最华丽、最耀眼的服饰,这无疑展现了皇帝的无上之尊贵。天下最尊贵的人,同样也应当是权力最大的人,因此饰章龙袍便成了最高最大权力的实物化代表。除最为主要的“十二章”而外,为了照顾到龙袍的整体美观,十二章皇袍上面必然还要绣上其他一些辅助图案。以清代皇袍为例,上面便绣有红色蝙蝠、滔滔海水、五彩祥云等。这些也并非随意选取,皆有一定的象征福禄寿喜之文化意义,如“红蝠”象征着“洪福齐天”。

皇帝的龙袍,既象征着权力,又象征着责任,但好些皇帝却往往忽略了后者。

其实,十二章纹饰都是百姓对皇帝认真工作、恩泽天下的具体期待与愿望。以往对于皇家礼仪的解读,往往简单地归纳为王者风范,气派超然,体现着至尊无上的权力。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国家固然需要从形式上保留一定的尊严与体面,因此一定程度上讲,皇帝这个人间“保护神”与最高精神寄托具有保持高贵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基于这种理解,皇帝便自然而然地被大家尊奉供养了起来,以至于最后连皇帝自己都忘记了自己在本质上还有“为人民服务”之责。

回头审视龙袍十二章,无一处未曾规范帝王的工作“职责”:

日、月、星辰,象征着皇恩浩荡,照耀四方,同时也要求帝王要以人为本,给天下百姓带来无尽的光明与温暖;

龙,象征着帝王的神圣与变通性,它要求帝王遇事要善于灵活应变,忌除固步自封,避免犯下盲目主义与保守主义的错误;

山,象征着帝王拥有如山一般稳重的性格,要求帝王遇事要沉着冷静,谨慎思考,避免造成决策失误,他们应当成为人民的最坚强靠山;

火,象征着蒸蒸日上的希望,它提醒帝王要积极进取,以切身行动垂范天下,做朝气蓬勃的模范表率;

藻,乃一种水草,具有不会“与污俱污”的冰清玉洁之意,它要求帝王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严厉打击各类有损国家根本利益、破坏社会稳定的犯罪;

黼,为斧头状,象征着帝王的果断,要求帝王讲求行政效率,做事干练利索,处理政务追求更加高效;

黻,象征帝王是非分明,它要求帝王以正义化身的角色出现,擦亮一双慧眼,做到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行使权力,做好更方面的利益权衡工作;

华虫,非虫也,乃是雄雉,是一种非常漂亮华美的禽类,象征着帝王文采昭著,同时它也要求帝王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真正代表华夏文化的前进方向,并能使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宗彝,乃古代祭祀所用的器具,要求帝王树高千尺不忘本,懂得感恩,重视孝道,所谓“为君之道,其要有三:事亲、任贤、宽民”是也;

粉米,提醒帝王中国乃农民占绝对多数的农业大国,要关怀农桑,重视“三农”,勿忘“食为人天,农为政本”,保证人民的丰衣足食。

龙袍十二章,既是百姓的愿望反映,也是皇帝的努力方向。

人民需要安定及富裕的幸福生活,皇帝同样需要名垂青史,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皇帝切实按照龙袍十二章去努力践行,察阙补漏,开拓进取,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为家族增添光彩。但好多皇帝尽管面前不乏历代兴衰的经验与教训,然而终其一生却都没有悟清或压根就不承认自己身上所穿龙袍的完全含义。按照他们的理解,华贵的装饰就是意味着至高无上、目空一切,就是意味着“睿智天宠”,就是意味着“宁我负人,无人负我”!

在昏君手里的那本词典里,根本就没有“责任”两个字!

正是由于相当一批帝王没有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对龙袍的真正代表意义未搞清楚,加之国家根本未曾建立对君权的有效制衡机制,才导致了昏君荒暴之行的屡屡发生,才导致了帝王始终都是一切争端的最终赢家之不公正结局的出现。对君主的盲目崇拜性和国家权力制约机制的不完备性,乃是专制时代一切悲剧的根源。人们常说“经是好经,但被人念歪了”,此话用在龙袍上,或许是再恰当不过了。龙袍本原本是“权力”与“责任”的统一体,广大百姓原本就认可了帝王的非凡与高贵,但同时也对帝王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而这些“万岁”却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或只认其一不认其二,甚至相当一批贤臣良将都对此认识不清更不敢动用司法去“弹劾”去废黜皇帝。于是,昏君便穿着夺人目光的十二章龙袍粉墨登场,开始大摇大摆地鱼肉人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