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型课程六环节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2019-12-24 16:28:42)
标签:
教育 |
活动型课程六环节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多年来,我基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初心,不断探索和完善六环节课堂教学法,为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关键词】活动型学科课程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综合性是就学科内容而言的,活动型是就课程实施而言的。关于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已做明确要求。关于课程实施,新课程标准仅作出教学提示。因此,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进而实现课程目标,关键是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活动是由特定人员联合起来的、为实现共同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动作的总和。教学活动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单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一过程应由一系列师生主动作为、共同参与、相互联结的环节和要素组成。多年来,我基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初心,不断探索和完善六环节课堂教学法,为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一、六环节课堂教学法的基本操作
1.情境导入。情境即背景,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欲望和兴趣,情境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段演讲、一个故事、一首歌,也可以是一块展板、一次采访、一段视频,还可以是一场辩论、一项实验、一次模拟活动等。
2. 自主思考。自主思考即情境展示后的理性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读书、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如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时,我以“模拟人大会议”为情境导入,接着提出一下几个个问题供学生自学:(1)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2)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法律地位和职权。(3)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地位和职权。(5)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产生方式、任期、职权。
3.合作探究。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思考的问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共同点都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不同点在于合作探究的主要是难点、热点问题。一般而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教师不讲,也不进行合作探究。
4.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即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合作探究成果。这个成果既有问题的答案,也提出不会回答的问题,向其他小组和教师请教。
5.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评价,也是对本节课的小结。如学习“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一节课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提升:(1)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形式。(2)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3)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4)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6.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包括三部分内容,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实际运用,重点因放在实际运用上。如学习“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节课后,我安排学生到市、区信访接待中心大厅采访,采访信访群众和接待人员,了解群众诉求和政府处理意见,体会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二、几点思考
1.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首先要明确,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讲述、图说、问答、列举、比较、板演、演讲、评述、讨论、辩论、观看视频、模拟活动等课堂活动,也包括查阅资料、搜集资料、观赏文艺节目、专家讲座、旁听会议、问卷调查、参观考察、调研、访谈、走访、红色旅游等课外实践活动。
2.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优化六环节结构。新课程标准的最大贡献是凝练出各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助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六环节不管是在内容的设计上,还是活动的选择上,都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围绕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断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六环节教学法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有些内容学生一看就会,没有必要教师再讲,更不需要合作探究。对那些社会关注的重大热点、难点和有争议的问题,要组织学生深入调研、充分讨论、理性思考。对重大原则问题,教师要旗帜鲜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