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航空公司能够赚到大钱
(2009-08-22 09:37:23)
标签:
航空公司可怕利润市场竞争机会成本分析判断赚大钱文化 |
何为“大钱”?多少为“大钱”?
对于一个挣工资的个人而言,“月进万元”就可谓挣得“大钱”。
对于一个亏损企业而言,“扭亏为盈、略有盈余”、那怕只有“一元钱的盈余”也可算本年度挣得了“大钱”。
而对于一个注册资本50亿元、固定资产规模500亿元的航空公司而言,每年的经营性利润如果能够达到销售收入的百分之十左右(大概为1-5亿元)即为挣到了非常可观的“大钱”。
在目前航空市场“完全开放”、国有、民营“拳脚齐上”、投资、投机“你方唱罢我登场”、未来前景“虽有阴雨但总体是一片灿烂阳光”的情况下,也有一些航空公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扶摇直上”,获得让同行业“集体白眼”、让他行业“目瞪口呆”的“可怕利润”!
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地讲:在资源稀缺、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如果你占据着“垄断资源、垄断市场”的地位,那你就一定获利。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之为“垄断利润”,美国的洛克菲勒财团、当年国民党的四大家族、如今在资源类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企业等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如果你不属于这一类也不要急,还有一套“绝招”:利用“优惠政策”游走于法律与法规的边缘,在“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之中获取“机会利润”,韩国的大宇、现代、日本的丰田、三井、国内众多在产权结构变化中异军突起的地方及民营企业大多属于这一类。如果你还不能被称之为“本类企业”,那也不要太着急,还有一招“秘方”:冷静观察、捕捉战机,在最大限度地“忍耐”之后就是火山般地爆发,将全部资金一次性地投到利润最高的无论短线还是长线无论是主业还是非主业无论熟悉还是不熟悉的项目上,力争“一招中的”获得“风险利润”,国际上的巴菲特基金、香港的某些中资企业、国内众多围绕着重大投资项目和力求在资本市场上“一博即惊”的企业大多属于这一类。如果你还没有进入到这一类企业,那你可就太惨了!你要获取利润就只有一种最原始、最艰苦、最笨重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严格按市场规律依照企业的条件开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路可走有事可做的经营。很不幸,有些航空公司就是属于这一类企业,他们既没有垄断利润也没有机会利润更没有风险利润,有的只是经过自身努力获得的“可怕利润”。
说他们获得了“可怕利润”!可怕就可怕在:在不可能赢利的情况下他们赢得了属于他们的利润!这又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开源节流!在最大程度地控制成本、控制费用、控制投资规模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营业务的特点,利用有利的时机、有利的条件、有利的方式、有利的人气创造性地开拓市场、人性化地经营服务、特色化地丰富产品、形象化地宣传企业,达到“扭亏为盈、略有盈余”的目的。
这样的航空企业就能够赚到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