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士的故乡——西班牙(3)

标签:
皇宫西班牙广场费利佩马德里旅游 |
分类: 地中海沿岸 |
凌晨3点多我们就做机场大巴去Girona机场check in了,话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领到如此简陋破碎的登机牌——一张标有“Boarding Pass”的收据……
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中心,这个古老的城市在两千多年前只是一个小镇,曾经前后被罗马人、西哥特人统治过,阿拉伯人也曾经在这里修筑过城堡,直到11世纪阿方索六世占领马德里,之后的费利佩二世定都马德里,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我喜欢有历史、有故事的城市,和往常一样,小马是我的方向盘,我则是他的导游。一夜未眠肯定精神欠佳,到达马德里才不到8点,离旅店check in的时间还有距离,按计划,我们要先吃个“大饼”——把马德里皇宫(东方宫)搞定。Palacio Real de Madrid,是费利佩二世所建,但在1734年毁于大火后,由费利佩五世下令重建的,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皇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前两者我们已经看过了,也被震撼过了,鉴于顺序问题,看过了老大老二,这老三嘛肯定是比不上的,但是我好像一定要追求 “人生完整”一样,我说怎么样也要把这“一家子”凑齐了才行。我们一路上走路都是昏昏沉沉,如同云里飘仙,但当东方宫突然闪在我眼前时,我还是被白色的大理石刺了下眼,清醒了下。在皇宫门口的一家小卖部买了几袋新鲜出炉的马德里Croissant,各种味道,价格合理,而且是迷你型的,又可爱又好吃~~~我们一路边吃边走到了皇宫。
清晨的马德里气温不高,我们买票进入后拿了解说器开始了行程,话说,这老三比起前两者而言真是逊色不少,就连解说器也只有寥寥的4种语言,不过没看到日语,我心理平衡了。跟这些我们去过的皇宫一样,欧洲的皇宫具备的无非是以下几个主题:镀金、镀银的全套餐具及日常用具;波希米亚的水晶吊灯;四季如春、颜色各异的房间;代表着皇室权利象征的雄狮;纯洁可爱的小天使;有希腊或罗马神话背景的壁画;以及必不可少的代表东方文化的“中国房间”。不过,虽然都具备相同的主题,东方宫也不能说没有自己独具的风格。热爱自然好像成为了西班牙人在建筑或绘画方面的习惯一样,东方宫多了很多花草虫鱼的影子。抬头是小天使簇拥着金色的向日葵,壁画中有着锦鸡在林间嬉戏的身影,桌上画着各式秀色可餐的水果,墙上雕刻着在绿藤间人头羊身的小精灵……只是整体来说皇宫规模不大。
逛完皇宫就去旅店Check in,这家酒店是我们出游多次以来第一家地理位置如此市中心的,不管前后左右离各个景点都相距不远。旁边就是马德里音乐厅。为了下午能够继续保持体力游览其他景点,我们在旅店睡了个午觉,下午2点起来继续出发。
皇马俱乐部又是小马的必经景点,不过跟巴塞一样,看看外观就行了,然后就去fan shop逛逛。
接下来就是西班牙广场(Edificio Espana),这里是西班牙及马德里最有代表性的地方,记得西班牙欧元1毛钱上印的头像吗,那就是塞万提斯,《唐吉珂德》的作者,小学时,我也算是他的粉丝。唐吉珂德,这个他塑造的充满了想象力和抱负但却无法实现的骑士,是一个我认为具有黑色幽默悲剧性的人物。他把风车当怪物,把挤牛奶的小姑娘当公主,把铜盆当头盔……一切看似可笑的举动未尝不有些像西班牙版的阿Q,不过更搞笑的是,就这样的他居然还收得到崇拜他的奴仆,那就是这雕像后面骑着毛驴的桑丘了。唐吉珂德骑在骏马上向人们致意,在他眼中他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只要自己觉得是英雄就行了,而他身后总有忠心耿耿的桑丘在追随。在这两座铜像之后上方那就是塞万提斯的雕像了,默默注视着这两个被他创作出来的人物每日受众人的瞻仰。西班牙广场周围很明显是一处贫民窟,杂色人种多起来,房子也显得破旧,警察也特别多,每个城市都有它阴暗的地方。
顺道我们溜达到了Sol广场,在城市的最中心,我们的酒店也正是在这附近。从1909年开始,这钟楼就开始为马德里敲响每一次的新年钟声,而西班牙人也按照传统,跟随钟声的响起,每一响吃一颗葡萄迎接新年。在这里我们也找到了马德里的象征,一只在树后的黑熊,这也是马德里名字的起源。传说古罗马时期有很多熊出没伤害百姓,一天,一对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妈妈担心他们安全出去找他们,结果一只熊就在她身后,小朋友大叫“mad-rid, mad-rid”,意思就是:妈妈,快跑。妈妈,快跑。之后这只黑色的大狗熊也就成为了马德里的象征,连他们的市徽都是这个标志。
傍晚,我们又继续前进,到达了西芭莉女神广场(Cybele
Palaza),西芭莉女神也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一位,她架着两头雄狮在周围喷泉的簇拥下屹立在广场转盘的正中央,虽然近在咫尺,但却遥不可及,无法看到女神的近景。经过女神广场再走几步就到了Alcala门了,这是马德里的一道城门,也就像是马德里的凯旋门,以前的商人从这里进入,到该市的周日市场上售卖货物。阿尔卡拉门是马德里仅存的几个古老城门之一,建于1788年,由建筑师萨巴蒂尼设计,用以纪念“马德里最杰出的市长”卡洛斯三世。大门为新古典主义风格,采用大型罗马凯旋门的形式,有5个门洞,其中3个是半圆拱门,另2个为平拱门,是18世纪欧洲史无前例的建筑巨作。
而她的另一边则是市政大楼,夜晚的灯光下,街头灯红酒绿别有一番风情,比白天看时更有魅力。
我已经注意到西班牙人貌似很“爱学习”,地铁中四处都是以各种站姿坐姿拿书阅读的人,也不管周围是怎样的环境,我很钦佩在这样的情况都能看进去书的人。这里街头卖艺的人也多以音乐卖艺为主,大、中、小提琴独奏及协奏、萨克斯管、手风琴等等,当然弹奏水平参差不齐,不过有的水平真的很高。我听到了舒伯特的《慕春》,还有我最喜欢的海顿,在嘈杂的街头能聆听到如此美妙的旋律是让人心情非常愉快的。
不过西班牙教育水平较西欧差,因此英语普及也不高,很多时候鸡同鸭讲,而且有意思的是他们已经知道我们不会讲西班牙语的时候还非常执著的继续用西班牙语解释,不过通过手势,夹杂着几句不成章法的荷兰语、法语、意大利语几次问路买东西点餐居然全行,这还要感谢上次去威尼斯路上那两位丝毫不通英文的意大利老太太的耐心恶补意大利文啊~我发现跟他们打招呼时,用Hola时,西班牙人脸上异常兴奋的表情,呵呵,我跟小马说我们俩也真随,去哪用哪话。中国人在西班牙比例不像荷兰那么多,所以他们对中国人还有着一点西欧人早已丧失的兴趣。也许是教育质量的问题,西班牙的留学生相较要少得多,满大街都是一眼都能看穿的黑工或西班牙居留的难民。
晚上找了半天餐馆,因为我们有个习惯,到一个地方就要吃一个地方的特色,我从来不是那种到了国外还要满世界找中餐馆的人,明知道他们做的都变了味还不如吃他们做得拿手的,体验饮食文化与了解人文历史同等重要。与巴塞差不多,马德里貌似也流行以酒吧形式出现的餐馆,我们找了一家看起来情调不错,还蛮高档的餐馆,但就是冷冷清清没有人气,我们还在迟疑是不是这家有什么问题大家才不来的,不过这一次真还选对了,同样的是15块,也是一个前餐、一个主食、酒水+甜点。相当物超所值,小马点了西班牙传统火腿当前餐,我的是西班牙土豆鸡蛋糕,我们的主食都是红酒酱猪肉,然后我点的西班牙白酒,小马是西班牙啤酒,甜点分别是菠萝派和香芋冰淇淋,这一顿吃得相当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