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为什么有时候总觉得自己没错?

(2018-08-22 16:23:27)
标签:

人性

交往

本能

自尊

境界

分类: 心理健康

在与人交往或在与人产生矛盾或经历失败的时候,有的人常常不愿意承认是自己在某些方面、某个环节做错了,即便是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人们也习惯于否认自己的过错。我们为什么不愿意相信“是自己错了”?

这可以从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去探索:生存、安全、关爱、自尊、实现、超越,这是一个人性从本能到觉悟的过程。简而言之,出于人性的本能,经历冒险也要生存,所以即使偷东西是错的,饿极了也会偷,对于饿极了的人当然不愿意相信“是自己错了”。吃饱了的人安全就是最重要的,说他见死不救错了,他当然会相信对方是“碰瓷”的骗子,而不愿意相信“是自己错了”。除了生存安全外,人还需要关爱,少女嫁老夫,你说她想钱想疯了,她说她需要父爱,同样不愿意相信“是自己错了”。自尊是人的自我中心本能发展到极致,一旦过度就会死要面子活受罪,心理防御不愿意相信“是自己错了”,所以会本能的想象出辩护的理由,过失也是成功之母。当一个人将自我实现放在首位时,不愿意相信“是自己错了”就可能导致失败,所以相对容易反省自己的失误,开始从自我中心转向宇宙共同体。当人转向宇宙共同体成为觉悟时,凡是在与人交往或在与人产生矛盾,都会反省是否“是自己错了”,从而弥补自己的漏洞,提升境界,逐步改善人生。

下面通过一组问答来分析缘由:

问:

一件事情成与败,是多方面的,当自己不能控制外界环境的时候,会把原因归在外界。我通常都不觉得自己错,已经习惯了,喜欢把错怪在别人身上,怎么办?

答:

学会超越自我,从自我中心转向宇宙共同体。首先站在宇宙共同体中,评估一件事情可行还是不可行,按选项三原则:一、风险太大或不知深浅的不做;二、耗能太多或力不从心的不做;三、非己所长或不当其政的不做。更重要的是,只要前面三条控制到位,一旦做了如果效果不理想,那么问题肯定在自己方面,随时洞察,及时调整,就可转危为安。

问:

如果有错都是别人的错,与自己无关……好像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先天本能吧?有种不负责任的嫌疑,那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记得做过的好事、正确的事呢?能不能这样理解,总是觉得自己没错的人,通常自我意识都比较强,人际关系中处于强势的一方?

答:

自我中心是人认知局限造成的本能,会普遍形成心理防御机制,尤其是人际关系中处于强势的一方,总觉得自己没错。其中一个表现是人会倾向于选择性地遗忘自己做得不对或不道德的事,会清楚地记得他们做过的好事、正确的事,但对于不那么合情合理的行为则记忆不深刻。所以,当他人说起自己在某些事上做法不妥当时,人们通常会为自己辩解道“我做得哪有你说得那么过分”等等,或会找其他的理由来辩解。另一个方面是让人觉得“错不在我”的原因是“归因偏差”,人们会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成功等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自己的能力、努力、性格等,但对错误、失败等坏事则更多地归因于外部因素,比如考试没考好,常见的归因是题目太难、时间太紧或打分太严。人的这种认知方式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尊和自我形象,把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事情归功于自己,而损害自尊心的事情就“与己无关”。

遇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人都需要后天的修养。前天晚上我和一对母女去吃饭,女儿很争气,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每次考试都在班上前几名,最近考入了成都四中国际部,她给我说她从来不会跟同学吵架,同学之间难免会有矛盾,每次吵架前,她首先在心里默默地反省自己,经过这个心理过程,她发现原来自己也有错,立刻就不想吵架了,所以她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能这样反省自己的孩子太少了,这与家庭父母的影响有关系,她妈妈给我说这个娃娃有点早熟,去书店买书喜欢选《人性的弱点》《心术》《情商》之类的。通过长期用一份精力内省自己的不足,就能超越自我,提升境界,从自我中心转向宇宙共同体。

案例:

我之前就是总觉得自己没错,感觉心里很委屈,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是自己心量没打开。必须心态低位,随时反省自己,遇到事情后能理性思考,寻找自己或对方的偏差,这样才会逐渐的走出来。一次和一个老师在微信上交流,我不由自主地就在言语中把情绪带入了,还好这位老师及时提醒我:你好好想想你以上的言语有没情绪。在她提醒之前,我一直没有觉察到。于是我又重新返回去看了我和她的对话,发现我确实在不经意间就带了情绪和她对话,因为我开始报了名参加另一个老师的学习,但由于临时有事我不能参加,我就在另一个老师的群里给请假说不能来。而这位老师没看到我的请假信息,活动结束后微信问我:你报了名怎么没来?我立马回复一句:“你没看我在群里说了不来了么”。非常感谢这位老师及时提醒我带了情绪,当我返回去看,发现我带的情绪非常大,首先觉得对方在质问我,而且是另外一个老师主办的活动,我觉得没有必要给这位老师汇报我的请假。如果不是和这位老师的交流很通畅,她也能提醒我,我也能及时反省,估计我会一直把委屈憋在心里。

由此我想到以前我经常被气哭,也是这样的原因造成的,感觉以前的我,脸上表情都是非常僵硬的,很少有笑容,因为心里一直有“为什么是我的错?”自从学习了中和思维,心量打开了,我感觉自己现在笑容都多了好多。这次到广州学习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组织家庭居然都觉得我很有能量,这让我觉得很意外。中和思维改变了我很多,现在我在遇到事情能够尽量提醒自己,慢慢停顿一下,关照到自己的情绪有无出来。不过我这次参加交流学习,我看到大家的情况,感觉自己内心深处还是有些心态高位,有那么一点觉得她们都做得不如自己,如果不能及时觉察自己,估计这个自信一不小心就会变成自负,非常危险。开始我其实不太愿意和她们交流多发言,后面我觉察到这种自满情绪,就大胆的分享自己的看法,如果能够帮她们打开一个思路,也算是积德聚能扩场。

这次出来学习,很多家长的困惑是她们因为带孩子形成了家长群体自组织,在孩子小的时候积累了很多带着孩子体验生活的经验,现在孩子大了,舍不得过往的经验,但又没有新的小孩子家长站出来持续主持活动。她们大的那一批孩子的家长是觉得应该新的家长主动承担,并将自己的经验延续,而自己要去创造带大孩子的项目,我发现大家的发心都只是停留在围着自己孩子转。我就分享到我现在做公益活动,并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是在为了实现自己的使命而做。而且我的孩子也比较大了,如果我做小孩子的活动,我同样可以带自己的孩子参加。只是自己孩子参加的方式不一样了,我是邀请她来当志愿者,帮我设计活动,然后我给孩子发激励津贴。这个分享给了她们很大的启发。

综上所述,人总觉得自己没错,其实这世上没有哪个人喜欢被人否定,都愿意被人认可,只是有很多人走入了一个认知上的盲区,以为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或者纠正他错误的做法就认为是在否定她,其实根本不是一码事。纠正错误只是就事论事,跟一个人如何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很多人误以为别人指出自己做的不对,就是在否定自己,其实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所以,一个人随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都需要察微知著。常人都会是这样的,怎么样才能超越常人的思维和行为,就是需要提升自身的境界,真正意识到只有通过帮助他人,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不是只看在眼前,而要从长计议,从长远考虑问题,如果人人都能这样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