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把不良情绪带给孩子的危害

(2016-06-01 15:25:59)
标签:

家长情绪

心理创伤

化解机制

尊重客观

调整秉性

分类: 心理健康

有一首温情的歌比较流行:“家是温暖的家,家是人生的港湾”。可是家又是最容易生烦恼的地方。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大学问,特别是父母的关系往往会影响孩子一生,甚至父母的不良情绪也会给孩子留下深深的烙印。

现在很多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难免会把抱怨、急躁、愤怒等不良情绪带到家里,甚至在孩子面前宣泄,这些行为很容易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如果长期下去,会对孩子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产生负面的影响,造成孩子不可逆转的心理创伤。

绝大部分家庭关系都遵循这样的三部曲:爱的港湾——烦恼的窝——人生的关。一般人首先追求“爱”,家庭就是爱的产物,开始的35年人们就在“爱的港湾”中度过的。慢慢地就有了烦恼,而且烦恼会日积月累,“家丑不可外扬”,所以家就成了“烦恼的窝”。接下来就到了一个分水岭:合道者化解烦恼,家庭幸福;背道者激化矛盾,家庭破裂。如果说人生有三套马车:健康、家庭、事业,那么家庭就是“人生的关”。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4岁的小女孩,有一天清晨对妈妈说:我要编两个漂亮的小辫子。妈妈说:没时间了,妈妈上班要迟到了。这时已经是740分了,这个妈妈就简单地给孩子梳了一个马尾,小女孩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声哭闹起来我就要编辫子!妈妈又气又急我不管你了!然后摔门而出。小女孩哭得更加歇斯底里了。孩子的爸爸被吵的心烦了,冲着孩子说:哭哭哭,再哭我也不管你了!气愤地把孩子连拉带拽送到了幼儿园。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例子:对于这个妈妈来说,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她也会满足女儿的愿望,但是,在上班快迟到女儿又不配合的情况下,她就抑制不住急躁的情绪了,说出了伤害孩子的话。而爸爸呢,不仅没有对孩子的哭闹给予关心和及时的疏导,还被孩子妈妈的负面情绪传染,使孩子更加委屈和忐忑不安,那天在幼儿园也会不快乐。如果这样类似的事情多有几次,一定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以致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成长。

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父母之所以对孩子这般,是觉得生了她,养了她,孩子就得听父母的,就该放弃自己的诉求。这是没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孩子有什么问题,也是父母造成的。所以,问题家庭千万别指责孩子,还是父母好好反省自己。家是能量场,有时也是最伤人的地方。

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人格上平等的。对于父母来说,重要的是不发脾气,该上班就上班,该送幼儿园就送幼儿园,孩子要哭就让她哭。等空闲了,全家人再心平气和地讨论总结,定个规矩,大家都遵循。既然人格平等,孩子也需要守规矩。任何人一意孤行的家庭才是问题家庭。

我有个好朋友,以前他们夫妻俩经常为一点小事争吵,他们的孩子就在父母争争吵吵中学习成长,孩子还经常在父母争吵时进行调解。后来孩子考了外地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就到了英国,现在也在英国工作。有一次听他的孩子说,他父母与同学的父母不同,他的父母爱论理、爱指责、在说教,同学的父母不是这样的。为什么他不想回家,就是以前他家的父母经常吵架,给他心理留下的创伤至今记忆犹新,他感觉自己很没有安全感,胆小,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而且对他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遗传了不少父母身上的缺点和毛病。而且他还发现,他的父亲很多地方很像他的奶奶。这就让我想起了家庭系统排列说到的复制模式,可见这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啊!

孩子不想回家,归因于父母,可见这个孩子也复制了指责人的模式。模式会在潜意识驱使下一代代地重复,除非有成员站出来,打破它!打破的唯一方式就是学会反省自己,有了问题协商解决,千万不能一意孤行闹情绪。如果父母懂这个道理,就会采取打破的措施,如果不懂,很难改变现状。家庭要和谐,至关重要的需遵循两点:1、“以共同兴旺为目的”,别一意孤行;2、“以尊重客观为原则”,别闹情绪。违背了这两条就是问题家庭。

一个家族是否兴旺,与有什么样的家风很有关系,一个好的家风可以影响数代人。作为子女,只要尽到做子女的责任就好。每个家庭都可以通过“家庭民主生活会”,建立一种情绪疏解的机制,全家人都在一起讨论交流,大人做错了也要及时认错道歉。如果任何人一意孤行,甚至闹情绪,最好的办法是“沉默是金”,让一意孤行闹情绪的人瞎折腾,“各人的因果各人受”。

综上所述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一、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之间相处的和谐程度,父母的情绪,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等等都对孩子有相当大的影响。一旦不良情绪影响到了孩子,调整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和漫长的。

二、问题家庭的根源是违背了“以共同兴旺为目的”,一意孤行;破坏了“以尊重客观为原则”,总闹情绪。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好好反省自己,调整禀性,改变观念,不可任性。

三、打破家庭观念的约束,“各人的因果各人受”,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情绪,合道而行,这才是“大爱无疆”。否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不如践行,最终效果证明的才是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