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bmiddle/001Lw7v5zy6H0JQBj7N27&690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说假话,其原因是孩子年纪小,心理正在发育中,记忆力和理解力还未成熟,知识经验贫乏,有时容易记错问题,有时对成人提的问题不理解,这样就会产生答非所问或完全答错、说错的情况。孩子行为很多都是从父母和朋友那里学来的,有时分不清是非,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这么说,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这么做,结果有时说了不真实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时厌烦成人的罗嗦,随便地应付几句,结果把话说得不真实了。孩子做了错事,而且也承认了错误,做父母的不分青红皂白打一顿,结果使孩子怕把做错的事告诉成人或者完全不承认做错的事,造成说谎骗人的后果。
父母经常明明知道孩子是在撒谎,却故意问他:“你是不是在说谎”,如此的应付只会为孩子增加多撒谎的机会。以后若孩子较长大会想:妈妈明明知道我撒谎,为什么还问我?这孩子逐渐对母亲减少以前的信心,也会怀疑妈妈是否真的爱他?当发觉后,妈妈应当直接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做错这件事,我感到不高兴,妈妈相信你晓得要如何去处理,也希望下次你会改过,否则就要处罚了。”
“发现孩子说谎,不要立即强调,给他贴上‘说谎,坏毛病’的标签,这样对孩子发展很不利。”杨老师说,首先要区分孩子的谎言。要是想象型的,孩子多数只是希望得到关注和重视。孩子得到关注了,家长再往正确方向引导。如果谎言是有目的性的,家长也不要发很大的火,之后就事论事。给孩子提供一个满足欲望的“口子”,也许欲望是合理的,满足了孩子就不用撒谎了。
孩子觉得说谎可以得利,如果他说谎不得利反而受损失,肯定不会再说谎了。那就根据孩子的爱好来处罚他,比如减少他看喜爱的动画片的时间,或者把他喜欢的玩具收起来。孩子不说谎话时,那就要大力表扬,给孩子拥抱,或给孩子喜欢吃的零食,这种奖励方法会减少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增加良好行为的频率。
同时,家庭成员的态度要一致,能验证的谎言就验证,以免孩子钻漏洞.当孩子说谎时,家长要先学习如何平稳自己的情绪,别一来就动怒大声责备。家长应当聆听,并了解孩子谎言的动机,以及谎言的背后是否有任何情感或需要不能被满足。
孩子经常用“不是我”来回应家人的责问。因此,此时的说谎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自然反应。从坏方面而言,孩子不敢负责,而从好的方面而言,孩子知道自己错,而且是父母不允许的行为。应付:孩子已可分辨好坏,应当乘机教育孩子是非观念,也得反省自己过去用的处罚方式是否太重,而使孩子不敢承担眼前的错。
父母首先检查自己的行为,不要说谎。孩子会察言观色,见多了以后,也会模仿成人。家长溺爱、娇惯,对孩子的错误包庇、袒护,也易导致孩子说谎。
说谎的背后可能是孩子希望被重视。对孩子多一点理解、爱心和耐心,告诉孩子说谎不是达到目标的捷径,只有通过正确途径才能满足心理需要。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你不仅关心他的行为更关注他的需求。
孩子说谎一味责备,家长疏于管教,本来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如果再一味地责备孩子说谎,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就是教育方法不当了。
不给孩子留尊严,发现孩子说谎,家长别不分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拆穿“孩子的谎言”,孩子也有尊严。家长可在事后和孩子独处的时候,平心静气地把谎言“捅破”,并问明原因。让孩子知道诚实是做人的重要品质,这样循循善诱地教导,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些家长本身说谎行为,常造成孩子说谎的直接因素。成人对孩子说的话总没实现,也往往被小孩视为“骗人”。父母师长是孩子心中有威权的人,如果在孩子面前撒谎,就会使孩子产生“说谎不为错”的错觉。应付:父母师长不能因爱面子而将错就错,而需要在孩子面前自我批评,承认,从而使孩子能明辨是非,更能培养孩子自我批评的好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