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向高尚的作家致敬
(2012-09-26 08:58:28)
标签:
转载 |
向高尚的作家致敬
——答《黑龙江生活报》
问:湖南文艺出版社最近重新出版了您的九部作品,请问您主要做了哪些修订、补充、完善?这些书与以往已出版的书主要有哪些不同?
答:湖南文艺出版社推的九卷本典藏版,同以往的版本没有内容上的差别,但我在文字方面作了仔细修订。不同的主要是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和书的印制很大气。我不喜欢把书印得太夸张,但作者有时候不得不迁就出版机构。湖南文艺出版社理解并尊重我的出版意见,仅封面设计就推翻了十六稿。
问:从出版《国画》名满天下一直到现在,您一直受读者的爱戴,请问能谈谈这十几年是什么让您感慨最深吗?
答:过去十几年,我感叹最深的是社会环境越来越叫人忧心忡忡。我想肯定是社会治理在某些方面出问题了。我在《苍黄》里专门到一幅叫《怕》的画,其意就是提醒人们应该有所敬畏,有所惧怕。一个社会,道德无底线,上不怕天,下不怕地,也不怕人间法律,必将导致灾难。
问:您被坊间称为官场小说作家,甚至是官场小说第一人,但您最近说不认同这个说法,请问为什么?您是否认为官场小说作家的身分,收窄了您作品的宽度和广度?您之前在媒体上回答的语焉不详,请详细说一下。
答:我认为对文学作品作简单粗暴的类型划分,伤害某些作品的丰富性,也遮蔽某些作品的艺术性。哪怕承认文学的类型划分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合理性,惟独官场文学遭遇的也是不公正的待遇。学术界可以堂而皇之地研究农业题材文学、工业题材文学、军事题材文学、女性题材文学,等等,惟独对官场文学则报以冷眼。似乎只要是官场文学,其艺术性必然是粗糙的,其思想性必然是肤浅的。这显然不是事实。我不是现在才反感官场小说这种说法,我向来都不赞成无聊的文学类型划分。
问:您没有得过鲁迅文学奖,也没有得过茅盾文学奖,又被定义为官场小说作家,您是否认为所有的这些,都使您文学的严肃意义受到了有意无意的忽视甚至是贬低?
答:作品好不好,不是作家自吹的,不是官方文件可以规定的,不是评奖可以确认的,不是评论家可以评估的,也不是读者的一时热捧可以证明的。时间说明一切。我的小说被读者读了近二十年了,如果再能让人读上三十年,我敢说它就是经典了。
问:如果您不愿被称为官场小说作家,那么你愿意被称为什么样的作家?您理想中的作家是什么样的?谁又是您最佩服的作家?
答:我就是一个作家,前面不要加任何修饰,包括著名之类的虚文。我理想中的作家是闲云野鹤,只要带上写作工具,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去。我目前手头有些俗务,过不上这种好日子。说到佩服的作家,我没法开列名单。我敬重任何人格高尚的优秀作家。
问:这十几年来,官场小说的销路很好,但也有人说现在官场小说似乎精品不多,似乎也没有作品可以超越《国画》和《沧浪之水》这样的小说,请问您对现在的官场小说的现状怎么看?
答: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没有对官场小说有足够量的阅读,发表任何言论都是不负责任的。但是,我坚信官场文学中必定会有经典之作诞生。这么多作家在写官场小说,现实问题又如此令人关注,不涌现好作品才是怪事。
问:《沧浪之水》前几年已经被拍成了电视剧,请问您的《国画》〈梅次的故事〉《西州月》这样的作品,有没有可能登上荧屏呢?
答:目前对此类题材在拍影视剧的限制是很严格的。《沧浪之水》虽然被搬上荧屏,但它受到的待遇其实很冤。没有说明电视改编自《沧浪之水》,小说里的人物名字都改掉了,也没有提到用作者是谁。感觉像是遭到暗算。同样的原因,我的小说目前也很难搬上影视。
问:从《国画》到《苍黄》再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请问您在创作上有什么突破和进步?又有什么感想和困惑?谢谢
答:我只是老老实实地写作,没感觉自己有什么进步或退步。当然,不进步,就是退步。我才分有限,很敬佩那些天才作家。所幸自己而耐力和恒心不错,能够长日不辍只是写作。
问:您的小说受到了读者的爱戴,但您也一直受到盗版的困扰,您一直用法律捍卫自己的利益,请谈谈这方面的事情好吗?
答:我是被盗版和盗名最严重的作家,对这种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偶尔打过维权官司,只因案件太特殊了。多数情况下只能束手无策。比如说,某著名网站挂着的“王跃文著”作品,半数以上是盗版书和盗名书。有作家同他们打过官司,但他们说自己只是网上卖场,出租网络摊位给商家而已,没有能力管理商家卖的是什么货。法律居然也支持这样的说法。作家面临的是这样的法律环境,能有什么办法?
问:现实中出现了很多“文二代”的现象,他们很小就出版了大量的作品,赢得了很大的名声,甚至成为了偶像,但对他们的质疑在今年到达了一个高潮,主要认为他们在弄虚作假,欺骗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对此您怎么看?您在微博上说,您的儿子也有儿童文学的天赋,但你却不想让他发表作品,就是怕有人说闲话。你怎么看待现实中的“文二代”?
答:我看所谓“文二代”远未到成为现象的地步,只有个别孤例。我很反感网络上为芝麻大的小事吵来吵去,特别是某些揪住别人小辫子就不依不饶,叫人怀疑他们的真正用心。有人不是为了所谓文坛打假,而是“打真”,即打击敢于说真话的人。
问:您经常在微博上发表观点,请谈谈对微博的看法,它在多大程度上能推动中国文学以至中国的进步?
答:一个社会到了靠微博来推动的地步,应是非常可笑了。但是,当民意难伸,真相难见,有理无路的时候,微博还真可以发挥作用。我欢呼有微博的生活,但不希望公理只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