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淮八艳之首 柳如是
醉花阴◆秦淮烟雨
词/小玉石
醉望秦淮秋雨骤,落红心伤透。孤影照胡琴,歌尽桃花,泪染衣衫瘦。
燕桥流水青山秀,酒意凉香袖。玉枕定空楼,春梦无痕,误解相思豆。
文○小玉石
江南的雨,总是在伤感的季节纷然而至,烟雨朦胧的秦淮,常常会令人怀有一种缠绵无尽的遐思。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好雨的人,喜欢雨天那一丝清凉飒爽,喜欢闻那一缕带有泥土味道的气息,可我从未真正的走进过那一场场凄美的雨中。阔别家乡的那场雨,足足已有数十个年头了,越是逢雨的季节,越是倍加的伤感,雨,有时会是一种思乡的痛,那一场激情的雨,像是在唐诗宋词的韵律中,押着平平仄仄的曲调,迎合着诗意的场景,在天与地的素笺上抒写着听雨者的心声。
“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江南,在秦淮河的大地上,有多少故事多少人,会在这场萧萧细雨中被记起或遗忘?是李白还是杜甫?此刻,在我脑海里,只想起了一个人,一个诗人,一个歌妓,一个才女,还有他的一首词,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这是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很著名的一首词《江城子▪忆梦》,词中流露出作者身世沉浮不定,心情无限惆怅的情景,讲诉了自己虽已弃贱从良,但始终是有情人不能厮守的痛苦回忆,相思无计,只留得无限忧愁!流露出才女忧愁孤寂的内心情感世界。
柳如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歌妓,一个才女,因为喜欢辛弃疾的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而自号如是,她是一个歌妓,同时也是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她大部分的诗作,都出自于青楼,这座青楼的前身就是明朝初期由朱元璋所建的大院,只是秦淮楼依旧,不见金陵雨中人。十里秦淮地,千年风流事。在朱元璋建都金陵后,在秦淮河畔大建妓院,世称大院,如今,在大院的门庭上至今留有一幅对联,上联为: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下联为: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这座大院曾经是才子佳人,官商云集的的风月场所,是古代妓女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在我国历史上,每朝每代的诗词佳作里妓女们总是占有一席之地,有的被世代传诵,有的自著流芳。在很多人的眼里,妓女是肮脏的,堕落的,下贱的,是被世人所唾弃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说,妓,最初的动机是出自于对宗教神灵的一种敬拜,而为神献身的一种宗教礼仪活动,后来这一行为与宗教完全脱钩,改变了行为最初的目的,逐渐形成以经济利益为主导思想的个人主义。
妓,最早是从“伎”或“技”演变而来,在中国古代人们把从事歌舞表演的女艺人,称之为“技女”或“伎女”,
“技女”是指以乐器弹奏表演的歌女,“伎女”是指以相貌和身姿表演舞技的舞女,其中不乏有人即卖艺又卖身,
“妓”和“伎”往往被人们混为一谈的认为是一种伤风败俗的不道德的行为,因此,都会和卖淫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这些伎女的出现,却对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除了书面相授之外,运用最广的就是诗歌、词曲的传唱和运用,这些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古代艺术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也给当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说完秦淮河畔的青楼女子,我们再聊聊为青楼题词的明太祖朱元璋。话说,这个农民出身的皇帝,为何会给一个妓院题词呢?他这样大胆的做法,又出于什么样目的?有人说,朱元璋在秦淮河畔建造妓院,本意是想让天下的“商贾之士”为建国初期的财政增加一些收入。想必当时,他也看到了娱乐界的油水很多,而且美女如云,不仅可以捞钱,还能享受到歌舞文化盛会的大餐,所以才会插足娱乐圈,大肆兴建青楼歌院,并为风月场所题词留字,使得大院的生意红火起来,即可以吸引天下富甲来金陵投资做生意,也可以带动战后明朝微弱的经济脉搏。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农民意识十足,农民就是农民,小农意识太强,泱泱一个大国,即不发展农业生产,也不强兵建国,培养高科技人才,却把心思花费在歪门邪道上,用以“妓”养国的治国之策,繁荣大明的经济建设,来补充干瘪的银库,岂不让世人耻笑?这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之中,朱元璋绝对是屈指可数的第一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