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上一阕千年宋词的韵味
诗文◆小玉石
=======================================================
浪淘沙姐妹篇《咏莲》《忆莲》
《咏莲》
汲水三分笔释文,
秦淮两岸墨染春。
舟到玉辗婷婷处,
岂是红尘醉归人?
《忆莲》
淡水月如钩,
花惹人愁,
临窗怜影几时休。
帘外蛙声惊柳梦,
梦里谁羞?
何日请君游,
醉过千秋,
秦淮落雨打西楼。
步尽莲池心有念,
念里谁留?
=======================================================
以上两种体裁的《浪淘沙》,虽是词牌名相同,但两词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为乐曲早年散失,各自演唱时的状况如何,今人已是无从知晓。唐时原为七言绝句体,前首为单调,七言四句,四七二十八字,平韵。此调无论从格律或是形体上来看,都与七绝及其相似,但事实上却是大有区别的,印象中刘禹锡曾经填过此体。经阅读大量书籍后,玉石发现此体《浪淘沙》的词存世并不多见。
次首为常用调,至李煜始改双调,长短句。本调共十句,五十四字,前后片共四平韵。唐宋代词人多以此调佳作留世颇多,此类词牌分为上下两阕,句式有长有短,上阕与下阕格律相同,字数相等,上阕多为写景,下阕抒情,也有情景交融的写法,如李煜的这首词《往事只堪哀》,大家是比较熟悉的,此作是李后主在汴梁囚禁期间缅怀故国时所填,词中,表述了他寂寞凄凉的囚居生活,过惯奢侈生活的李后主,在此情此景下,引起他对金陵皇宫的思念之情。
玉石一直喜欢诗词,喜欢文字在沉淀之后的精炼结合。喜欢词人于月下对酒言欢时的豪爽,更喜欢把文字由散落凝聚成一阕撩人的词句,那是一种思想的升华,那是一种生活的凝练。
说到诗词,有点笼统,诗与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唐诗宋词,分的明确,讲的清楚,诗是诗,词是词,各不相干,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著名诗词研究大师林冠夫在《唐宋词》一书中讲到: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大门类,也是一个特殊的门类。人们在论及这一文学门类时,常常是两种状况,有时诗与词并论,有时,则是词包含在诗中。
无论诗与词,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几千年来,诗与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讲究意向的韵味,同时,又有着体制上相通的格律要求。词,最早的表现形式是为了演唱而作,词,作为乐曲演唱时的歌词,特别强调平仄上的错落有致,起伏有声,唱者随着音调的轻重与高低,更加深入的为之动情一唱。
可以说,词从演唱的形式中走出来,成为文人案头上一种新的文学形式,随着时代的推移,词牌的乐曲逐渐失传,音乐色彩日渐消褪。虽然说词是文学史上的一大改革,一种进步,却始终没有脱离词中蕴藏着的美妙韵律,由此可见,现在喜欢诗词的朋友,在填诗作词中,不要失去音乐的美感,在你追随古韵之风时,那一阕阙清馨雅致的“曲子词”,在西子湖畔的渔舟上,闲暇采莲时,能够更好的承袭下来。
【题外】
适逢《莲花文学》周年庆,新疆小玉石携手【新疆文学】以及【美玉良言】全体博友,在如此喜庆的日子,以一种文学特有的方式,效仿古人填词两首,以表祝贺!忠心祝愿《莲花文学》蒸蒸日上,在文学的领域中不断地壮大成长。同时也祝地瓜幸福开心,心想事成,成竹在胸,胸怀大志,志在必得,得天独厚!
附不同形体的《浪淘沙》两首,以供喜爱诗词的朋友欣赏。
《浪淘沙》
刘禹锡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浪淘沙》
李煜
往事只堪哀,
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
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
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
空照秦淮!
边框选自【千古烟云】博客特此感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45e930100u2a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