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夏令营|读《论语》,学什么?

(2023-05-08 15:52:39)
分类: 国学夏令营

关注#公众号:天第书院

输入关键词“论语”

免费领取价值299元的【吴守立院长讲《论语》200讲合集】,手把手教你如何从零开始学《论语》。

https://p9.itc.cn/images01/20230505/5cc4cc5cec294023b7b87acb2e6ac1a7.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最崇高的地位,受到历代中国人的崇敬。

司马迁《孔子世家》赞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宋代诗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梁启超说:“《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

这无不表达了前人对孔子的无比崇敬之情,可见《论语》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巨大价值。

https://p4.itc.cn/images01/20230508/be00d50c0cf943b0b6533832b0343be5.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读《论语》,学什么?

读《论语》,中国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今天读《论语》,我们学什么?我认为,它至少有三重价值,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论语》是至善之境,读《论语》,为生命铺下一道崇高的精神底色。

《论语》是智慧之源,读《论语》,为人生开辟一条坦荡的成功之路。

《论语》是国学之魂,读《论语》,为学问打下一座厚实的文化根基。

https://p5.itc.cn/images01/20230508/85e40adca23d41a18aa26b5d34643287.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一、《论语》是至善之境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这是追求真理的至境;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这是道德人格的至境;
  •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这是审美理想的至境。

一部《论语》,就是一部“仁学”,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对仁的含义、形态以及仁与礼的关系等做了多方面、多角度的阐释;而孝悌、忠信、宽恕、恭敬、敏惠等,则是这一仁学体系的核心。同时可见,“爱人”之“仁”,起始于家而推广于国。

起始于家,“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而》);推广于国,“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这也是孔子的社会理想和人生抱负。孔子的崇高情怀和至善之境,塑造了华夏民族的性格,升华了华夏民族的情怀,成为华夏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所以说,读《论语》,为生命铺下一道崇高的精神底色。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508/ae43ed7f8380450a94da28f90373ad58.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二、《论语》是智慧之源

什么智慧?

是“修己安人”的智慧,

是“内圣外王”的智慧,

也是“修齐治平”的智慧。

这三者境界不同,但层层递进,内外相连,是一个有理想目标、有行动次第的有机整体。

《论语》把君子与小人作了多方面的对比,凸显了君子的智慧和品格: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

人之仁者,即为君子;人之不仁者,即为小人。君子有自己独特的品格规范,也有自己真正的人生智慧。

修养自身,使自己成为一名坦荡的真君子,就能做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子罕》),就能做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就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说,读《论语》,为人生开辟一条坦荡的成功之路。

https://p1.itc.cn/images01/20230508/f95e4274a59d4c2b825174ae264e9e7e.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三、《论语》是国学之魂

第一,《论语》浓缩了六经的精华。

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典籍整理家,上古六经不同程度都经过孔子的编辑整理;孔子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重新整理过的六经为教材传道施教。

一部《论语》,正是孔子研究六经、传授六经的心得体会的结晶。程子说: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钱穆也曾说:“我再敢直率讲一句,倘使我们读了《四书》,就不必读《五经》……

第二,《论语》奠定了国学的根基。

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多元并存,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在多元并存的中华文化中,儒学无疑是文化的中心,国学的主体。

《论语》是儒学的第一部经典,研究儒家哲学,必须从阅读《论语》开始;《论语》也是国学的经典中的经典,国学的根基,研究国学,同样必须从研读《论语》入手。

第三,《论语》是二千年来国人思想的总源泉。

《论语》不足16000字,篇幅不大。然而,《论语》一书,可谓字字精金美玉,大量至理名言、成语警句,二千年来成为中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成为支配中国人内外生活的基本准则。

仅以流传至今的常用成语而言,《论语》20篇,不下200条。如《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良恭俭让”“慎终追远”“言而有信”;如《为政》:“而立之年”“从心所欲,不逾矩”“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公冶长》:“听其言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如《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善其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仁不让”“有教无类”“群而不党”等等,不一而足。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思想借助语言流传后世;文字背后是文化,文化深处是智慧。中国人的文化信仰和实践智慧,就蕴藏在文字之中。

读《论语》,就是读思想,读智慧。二千多年来,《论语》正是通过这些至理名言、成语警句,丰富了国人的思想,支配着国人的行为。

https://p2.itc.cn/images01/20230505/27d5cb7eebbe4eafa44240f459f1477d.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声明:内容来自网络,感谢作者辛苦创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

https://p1.itc.cn/images01/20230506/84654d011e4543ed85bf688c832e1936.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https://p2.itc.cn/images01/20221205/e6a042c921184446b71201b02a4439d2.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208/87bd9bc2682d4b9cb2e60d759c708f9a.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我是种子,我分享!

欢迎将此文分享转发给身边的3个有缘人,一起加入到“让3亿中国人读《论语》”的行列!

https://p7.itc.cn/images01/20230428/8bb84e6475034354844a1d2ef5d81262.jpeg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关注#公众号:天第书院

输入关键词“学习群”

申请加入【智慧妈妈】或【超级学爸】学习社群。吴院长和书院团队每天都会在群里和你分享【最有价值的内容:国学智慧、家庭教育、演讲沟通、个人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