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句义低处】67*

(2024-08-12 00:26:11)
标签:

佛学

文化

分类: 【句义低处】
      67* 后来者得闻是经,清净朝向自我,如是“来者”之“来”更像是一个朝向生命的故乡的回归过程,即:后来者的返乡之旅。以照见作为认识者我的“无有的”本来面目,而“本来面目”也只是如是境下的一个权宜表达,旨在描绘、展现后来者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后之所抵。

      不能局限于如此理解,将“来者”之“来”特定地指向“回归”这一概念,哪怕我们用了修饰词“像”。这样才能接近“如来”之意,即:如去如来,“来”、“去”只是基于表达的语言形态,故借词语“如来”示之,进而说可以换作其它词语,一样呈出如是境下的语言形态。由是而看清此形态(这种所谓形态也是一种形式存在)下的对象之在,像一个语言表达的路标将认识者引至表达的现场,引至诸相纷呈的场景中,其间我之所在于以表现,当然这种表现也是一种指引的标识。这样也有形成语言事实之在,于表达者亦即认识者而言基于表达的事实存在。

      譬如佛说的现场,何所来去?即便对于在场者在时间序列上被认识刻划出先后,可于抵达的如是境来说,这种时间维度的刻划指向只是展示给朝向抵达过程中的,显示出具体某个个体的因果序列上的相关性,即:抵达者之所抵达,由其内在必然和与之相关因缘的成熟,一旦抵至则来去无谓,哪怕某个称谓、词语、概念里,因为“抵达”已然越过这些手段、工具等形式后才能真正抵达。而于表达来说,语言场景中所表现出来表达事实,体现出时间关系中相对性的语言形态,亦即为一种语言表达的意指刻划,为表达者、后来者等提供了一些共性的语言标识,从而实现个体之间的表达。从本质上看,当比如“来者”之“来”、“如去如来”等语言表达完成示意后,我们说表达者在表达过程中完成一种语言形态的回归,由是越过语言形态的形式而显示生命的本然。

      一切相如此,表达如此,一切意义的展现也如此。继而,回到是经所说的“信心”、“清净”、“实相”等词,这些词似在描绘生命故乡的场景或现场的情境之在,如是意义上,则说这是后来的认识者朝向生命的故乡的回归,更像是语言、表达朝着寂静所作的回归,回归到借假名幻相而在的现场的本然呈现,回到表达者作为一个简单生命的本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