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无数山楼
无数山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838
  • 关注人气: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处虚无】60(5)

(2023-12-31 16:25:33)
标签:

佛学

文化

分类: 【是处虚无】

 

60.1.3 句式265

句式1):

缘由: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我于菩萨摩诃萨及于般若波罗蜜多皆不知不得,云何令我以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世尊,我于诸法若增若减不知不得,若以诸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我当有悔。

句式1.1):世尊,我于诸法若增若减不知不得,云何可言,此名菩萨摩诃萨,此名般若波罗蜜多?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名及般若波罗蜜多名,皆无所住亦非不住。何以故?是二种义无所有故,此二种名都无所住亦非不住。

世尊,我于A若增若减不知不得,如何可言,此是A?是B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住。何以故?是B等义无所有故,此B等名都无所住亦非不住。

世尊,我于过去、未来、现在等法及于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等法若增若减不知不得,如何可言,此是过去等法,此非过去等法?过去等法名及非过去等法名皆无所住亦非不住。何以故?过去等法义及非过去等法义无所有故,过去等法名及非过去等法名都无所住亦非不住。世尊,何等名为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法?世尊,谓无为法。世尊,无为法者,谓无生无住无灭法。世尊,我于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声闻僧等若增若减不知不得,如何可言,此是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声闻僧等?如是诸名皆无所住亦非不住。何以故?如是诸义无所有故,如是诸名都无所住亦非不住。世尊,我于如上所说诸法若增若减不知不得,如何可言,此是菩萨摩诃萨,此是般若波罗蜜多?

表—639

序号

A

B

1

色乃至识

2

眼处乃至意处

眼处

3

色处乃至法处

色处

4

眼界乃至意界

眼界

5

色界乃至法界

色界

6

眼识界乃至意识界

眼识界

7

眼触乃至意触

眼触

8

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9

无明乃至老死

无明

10

无明灭乃至老死灭

无明灭

11

贪、瞋、痴及诸缠结、随眠、见趣

12

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

布施波罗蜜多

13

我乃至见者

14

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

四念住

15

空解脱门乃至无愿解脱门

空解脱门

16

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

四静虑

17

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入出息随念、死随念

佛随念

18

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佛十力

19

如梦、如响、如光影、如阳焰、如像、如幻、如化五蕴

如梦五蕴

20

远离、寂静、无生无灭、无染无净、绝诸戏论真如、法界、法性、实际、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

远离

21

若善若非善、若有为若无为、若有漏若无漏、若世间若出世间等法

善非善

 

句式1.2):世尊,C

表—640

序号

C

1

世我于菩萨摩诃萨及于般若波罗蜜多皆不知不得,云何令我以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

2

诸菩萨摩诃萨名及般若波罗蜜多名,皆无所住亦非不住。何以故?是二种义无所有故,此二种名都无所住亦非不住。

3

如是诸法和合因缘,假名菩萨摩诃萨,假名般若波罗蜜多。此二假名于蕴、处、界中不可说,乃至于十八佛不共法中不可说;于如梦五蕴中不可说,乃至于如化五蕴中不可说;于远离寂静等中不可说,乃至于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声闻僧等中不可说。何以故?如上所说诸法增减皆不可知不可得故。

4

如上所说五蕴等名无处可说,菩萨摩诃萨名及般若波罗蜜多名亦无处可说。如是如梦等名无处可说,如虚空名无处可说,如地、水、火、风名无处可说,如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名无处可说,如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如来及彼诸法名无处可说,如善非善、常无常、乐苦、我无我、远离不远离、寂静不寂静等若有若无名皆无处可说,菩萨摩诃萨名及般若波罗蜜多名亦无处可说。所以者何?如是诸名皆无所住亦非不住。何以故?如是诸义无所有故,如是诸名都无所住亦非不住。

5

我依是义故说于法若增若减不知不得,如何可言,此名菩萨摩诃萨,此名般若波罗蜜多?

6

我于此二若义若名不知不得,云何令我以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由此因缘,若以是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我当有悔。

7

若菩萨摩诃萨闻以如是相状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时,心不沉没亦不忧悔,其心不惊不恐不怖,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决定已住不退转地,以无所住方便而住。

 

句式1.3.1):复次,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D

何以故?世尊,EE性空,FF性空。世尊,是EE空,是E空非EE不离空,空不离EE即是空,空即是EF亦复如是。由此因缘,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E+FD应知亦尔。

注:D色乃至识,眼处乃至意处,色处乃至法处,眼界乃至意界,色界乃至法界,眼识界乃至意识界,眼触乃至意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地界乃至识界,无明乃至老死。

E色;F受、想、行、识

 

句式1.3.2):次,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D

何以故?世尊,EE性空。世尊,是EE空,是E空非EE不离空,空不离EE即是空,空即是E。由此因缘,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E,(乃至)F应知亦尔。

表—641

序号

D

E

F

1

四念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四念住

十八佛不共法

2

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

布施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

3

诸字;诸字所引,若一言所引,若二言所引,若多言所引;殊胜神通

诸字

诸字所引殊胜神通

4

诸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空若不空、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诸法常无常

(诸法若常若无常)

诸法远离不远离

5

诸法真如、法界、法性、平等性、离生性、实际

(诸法)真如

实际应知

6

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

一切陀罗尼门

三摩地门

 

句式1.3.3):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我、我所执所缠扰故,G。由加行故,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能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能圆满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能成办一切智智。

表—642

序号

G

1

心便住色,住受、想、行、识。由此住故,于色作加行,于受、想、行、识作加行

2

乃至心便住一切陀罗尼门,住一切三摩地门。由此住故,于一切陀罗尼门作加行,于一切三摩地门作加行

 

句式1.3.4):何以故?世尊,H不应摄受,H不应摄受故便非H。所以者何?H本性空故。

注:H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句式1.3.5):

缘由:是故不应取相修得一切智智,若取相修得一切智智者,胜军梵志于一切智智不应信解。何等名为彼信解相?谓于般若波罗蜜多深生净信,由胜解力思量观察一切智智,不以相为方便,亦不以非相为方便,以相与非相俱不可取故。

句式:是胜军梵志I

表—643

序号

I

1

虽由信解力归趣佛法,名随信行,而能以本性空悟入一切智智;既悟入已,不取色相,不取受、想、行、识相,乃至不取一切陀罗尼门相、一切三摩地门相。何以故?以一切法自相皆空,能取、所取俱不可得故。所以者何?如是梵志不以内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不以外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不以内外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不以无智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不以余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亦不以不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所以者何?是胜军梵志不见所观一切智智,不见能观般若,不见观者、观所依处及起观时。

2

非于内色、受、想、行、识观一切智智,非于外色、受、想、行、识观一切智智,非于内外色、受、想、行、识观一切智智,亦非离色、受、想、行、识观一切智智。乃至非于内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观一切智智,非于外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观一切智智,非于内外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观一切智智,亦非离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观一切智智。何以故?若内、若外、若内外、若离内外,一切皆空不可得故。

3

以如是等诸离相门,于一切智智深生信解;由此信解,于一切法皆无取著,以诸法实相不可得故。如是梵志以离相门,于一切智智得信解已,于一切法皆不取相,亦不思惟无相诸法,以相、无相法皆不可得故。如是梵志由胜解力,于一切法不取不舍,以实相法中无取舍故。时,彼梵志于自信解乃至涅槃亦不取著。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本性皆空不可取故。

 

句式2.):

表—644

序号

舍利子问善现言J

善现答言K

1

此中何法名无所有不可得耶?

所谓般若波罗蜜多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法无所有不可得,由内空故乃至无性自性空故。舍利子,色法无所有不可得,受、想、行、识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无性自性空法无所有不可得;四念住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八圣道支法无所有不可得;佛十力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法无所有不可得;六神通法无所有不可得;真如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实际法无所有不可得;预流法无所有不可得,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法无所有不可得;菩萨法无所有不可得,诸佛法无所有不可得;一切智智法无所有不可得。由内空故乃至无性自性空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作如是审谛观察,诸所有法皆无所有不可得时,心不沉没亦不忧悔,其心不惊不恐不怖,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能于般若波罗蜜多常不舍离。

2

何缘故知是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能于般若波罗蜜多常不舍离?

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色离色自性,受、想、行、识离受、想、行、识自性;如实知布施波罗蜜多离布施波罗蜜多自性,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离般若波罗蜜多自性;乃至如实知十八佛不共法离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乃至如实知实际离实际自性。舍利子,由此故知,是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能于般若波罗蜜多常不舍离。

3

何者是色自性?何者是受、想、行、识自性?乃至何者是实际自性?

无性是色自性,无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乃至无性是实际自性。舍利子,由是当知,色离色自性,受、想、行、识离受、想、行、识自性,乃至实际离实际自性。舍利子,色亦离色相,受、想、行、识亦离受、想、行、识相,乃至实际亦离实际相。舍利子,自性亦离自性,相亦离相,自性亦离相,相亦离自性。

4

若菩萨摩诃萨于此中学,速能成办一切智智。

如是,如是,诚如所说,若菩萨摩诃萨于此中学,速能成办一切智智。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无生、成故。

 

何缘诸法无生、无成?

色空故,生及成办俱不可得;受、想、行、识空故,生及成办俱不可得,如是乃至实际空故,生及成办俱不可得。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能于般若波罗蜜多作如是学,则便渐近一切智智;如如渐近一切智智,如是如是得身清净、得语清净、得意清净、得相清净;如如获得身、语、意、相四种清净,如是如是不生贪、瞋、痴、慢、谄、诳、悭贪、见趣、俱行之心。是菩萨摩诃萨由常不生贪等心故,毕竟不堕女人胎中,恒受化生离险恶趣,除为利乐有情因缘。是菩萨摩诃萨从一佛土至一佛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乃至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常不离佛。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得如是功德胜利,当学般若波罗蜜多无得暂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