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处虚无】45(13.2)
(2023-08-04 00:06:50)
标签:
佛学 |
分类: 【是处虚无】 |
句式(2):复次,善现,若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成就无上菩提作意,常不远离大菩提心,
不贵重C,不贵重D;(注:重复部分)
何以故?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达一切法与虚空等,自性、自相皆毕竟空都无所有,不见有法可生贵重,能生、所生、生时、生处、由此故生皆不可得。何以故?善现,是一切法与虚空等,性、相皆空无生义故。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成就无上菩提作意,常不远离大菩提心,身四威仪往来入出,举足下足心无散乱,行住坐卧进止威仪,所作事业皆住正念。善现,若成就如是诸行、状、相,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
表—279
|
序号 |
C |
D |
|
1 |
色 |
受、想、行、识 |
|
2 |
眼处 |
耳、鼻、舌、身、意处 |
|
3 |
色处 |
声、香、味、触、法处 |
|
4 |
眼界 |
耳、鼻、舌、身、意界 |
|
5 |
色界 |
声、香、味、触、法界 |
|
6 |
眼识界 |
耳、鼻、舌、身、意识界 |
|
7 |
眼触 |
耳、鼻、舌、身、意触 |
|
8 |
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
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
|
9 |
地界 |
水、火、风、空、识界 |
|
10 |
缘性、缘起 |
|
|
11 |
诸相、随好 |
|
|
12 |
有色、无色法 |
有见、无见法,有对、无对法,有漏、无漏法, 有为、无为法,世间、出世间法; |
|
13 |
我 |
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 |
|
14 |
徒众 |
眷属 |
|
15 |
布施波罗蜜多 |
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
|
16 |
十善业道 |
|
|
17 |
四静虑 |
四无量、四无色定 |
|
18 |
五神通 |
|
|
19 |
四念住 |
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
|
20 |
八解脱 |
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 |
|
21 |
空解脱门 |
无相、无愿解脱门 |
|
22 |
苦圣谛 |
集、灭、道圣谛 |
|
23 |
内空 |
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
|
24 |
真如 |
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 |
|
25 |
极喜地 |
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
|
26 |
五眼 |
六神通 |
|
27 |
佛十力 |
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 |
|
28 |
无忘失法 |
恒住舍性 |
|
29 |
声闻 |
独觉、菩萨、如来 |
|
30 |
预流果 |
一来、不还、阿罗汉果 |
|
31 |
独觉菩提 |
|
|
32 |
一切智 |
道相智、一切相智 |
|
33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
|
34 |
严净佛土 |
成熟有情 |
|
35 |
多见诸佛 |
|
|
36 |
种诸善根 |
|
句式(3):
缘由:复次,善现,若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为欲饶益诸有情故,现处居家,方便善巧。虽现摄受五欲乐具,而于其中不生染著,皆为济给诸有情故,谓诸有情须食与食,须饮与饮,须衣与衣,须卧具与卧具,须医药与医药,须室宅与室宅,须资财与资财,随诸有情所求皆与,令其意愿悉皆满足。
句式(3.1):善现,是菩萨摩诃萨
自行E,亦劝他行E,恒乐称扬行E法,欢喜赞叹行E者;(注:重复部分)
注:E—布施波罗蜜多、净戒波罗蜜多、安忍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静虑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
句式(3.2):善现,是菩萨摩诃萨现处居家,
以神通力或大愿力,摄受珍财满F,持以供养佛、法、僧宝,及施贫乏诸有情类;(注:重复部分)
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虽现处居家而常修梵行,终不受用诸妙欲境。虽现摄受种种珍财,而于其中不起染著;又于摄受诸欲乐具及珍财时,终不逼迫诸有情类令生忧苦。善现,若成就如是诸行、状、相,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
注:F—赡部洲、四大洲、小千界、中千界、三千大千世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