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人坊间的称呼

(2024-05-04 21:11:11)
标签:

情感

石库门弄堂是典型的上海建筑。

过去在石库门弄堂里,住的是中等收入的上海人,或是知识分子,或是中小商人,原先大都为一家一户住一幢房,用一个门牌,所以对这幢房的称呼就与男主人的姓氏联系起来,被称为1号的张家”,“2号的王家”,对男主人,一般都尊称为“先生”,类似“张先生”、“王先生”这类的称呼,体现出高雅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对女主人,一般称为“太太”或“师母”前面冠以夫家的姓,类似“张太太”,“王师母”这样的称呼,在里弄里也很常见。中等收入的人家往往雇有女佣帮助料理家务,女佣对主人一般称“先生”、“老爷”或“太太”、“师母”,称自家的主人,前面不冠以姓,称邻家的主人,前面则要冠以姓氏,如“隔壁的张先生”、“2号里的王太太”等,主人对中年以上的女佣,一般称为“妈”,前面冠以姓氏,如“张妈”、“李妈”,对年轻的女佣则一般是直呼其名,或直呼其小名。

有时一家中几代人住在一起,为了区别起见,邻居们往往会在姓氏前加上“老”或“小”。我的外祖父与舅舅长期住在一起,邻居们称我外祖父为“老杨先生”,对舅舅则称为“小杨先生”。

上海解放以后,倡导劳动光荣,提高妇女地位,在邻居之间有了一个从解放区学来的新名词,互称为“大姐”,前面则冠以自己本人的姓,以示社会地位的变化,特别是在里弄里做些公益活动的知识女性,更是希望别人称其为“大姐”,而不是“太太”或“师母”。因为“大姐”的称呼来自解放区,所以念“大姐”一词时,必须用北方话,或是上海化了的普通话,称为“da jie”而绝对不能用上海话读成“du jia”,在上海话中“du jia”是指未婚的年轻女佣。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上学以前,也常会随母亲串串门子,帮居委会做点工作,脑子里要做称呼的转换工作,如“胡师母”就是“张大姐”,“王师母”就是“辛大姐”,“张太太”与“雷大姐”是同一个人。邻居间一般不称“老板”或“老板娘”,即使真是当老板的人,在里弄里也不这样称呼,只有对在弄堂口开小店的,才会称其为“老板”,五十年代后,反对剥削,“老板”这一称呼一般不再用了。至于“同志”这个称呼在里弄里也有特定的含义,是指政府工作人员,比如对派出所的户籍警,一般都称为“同志”前面冠以姓氏。那时我们的户籍警姓王,也很有威信,大家都称其为“王同志”,后来他升所长了,大家还是称他为“王同志”。

“大姐”、“同志”这类称呼是最正规的,既可以用在邻里间,也可以用在正规场合,如开会,选举人民代表等重大活动中,在一般的邻里之间,称呼则比较随便,约定俗成后一叫就是几十年。这类称呼一般取决于进入里弄时的身份、住房的方位、职业或外貌特征和籍贯。

我有一位姓洪的邻居,在家族中排行十八,他娶亲后,大家都称其妻为“十八嫂”,一条弄堂里都这么叫,现在她已经九十多岁了,大家还是这么称呼她,至于她姓什么,名什么,知道的人反而很少了。我母亲是在这条弄堂里结婚的,大家都称其为“新嫂嫂”,一直叫了近四十年,直到她去世,邻居们还是说“新嫂嫂殁了”。还有一位姓徐的老伯伯,上了年纪之后,把房子调到与女儿同一条弄堂,为了是有一个照,结果整条弄堂都叫他“外公”,只有在正式场合,才会有人叫他“徐家公公”。更加令人莫明其妙的是,有一位邻居,妻子与舅子先后去世,姐夫与内弟媳重新组织了一个家庭,小孩子沿用原来的称呼,称继母为“舅妈”,结果一条弄堂都称她为“舅妈”,这还不算,邻居们居然会自作聪明,来一个推理,把男主人称为“娘舅”,实在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按照居住的房屋部位来称呼的也有,特别是在多户人家合住的石库门房子中,每一个部位都可以代表一户人家,因而就有了“亭子间阿姨”、“前厢房阿婆”、“三层阁爷叔”这些称呼。这种称呼的方法也延续到了新工房中,在五十年代,上海建造了一批工人新村,十户一个单元,上下两层,共用一个公共厕所,一个公用厨房,这种房型的工人新村共建造了两万户,后来被称为“两万户”房型,住在“两万户”中的大多为同一工厂的同事,其中也有领导干部,但回到家里,大家还是以房号相称,“一室阿姨”、“三室老伯伯”这类称呼也常可听到。

至于以职业相称,是以在里弄里从事的工作为准的,在外面当科长处长,到了里弄里一般是不会有人以职务相称的。只有在里弄里,或里弄周围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才会以职业相称,如“老皮匠”、“小裁缝”,“电话间老伯伯”。还有些居民,为邻居提供一些家政服务,人们也会对他们以职业相称,如“汰衣裳阿姨”、“倒马桶阿姨”等。

按人们的体貌特征来称呼的,分为两种。一种是褒义的,可以当面叫,如“长脚爷叔”、“大眼睛阿姨”等,“长脚”指身材高挑,“大眼睛”是漂亮的象征,当面叫也不会生气。另一种是只能背后叫的,当面听了会很不舒服,如“塌鼻头”、“大小眼睛”、“扁头”等,多少有点贬义,只能在背后指指点点,当面叫则不礼貌了。

上海的居民来自全国各地,在上海的里弄里,还有一种是按籍贯的称呼的,如“宁波阿娘”、“苏州好婆”、“苏北大妈”、“广东伯伯”等,这也许是上海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吧。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再游无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