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总有这样的新闻:宝马,又撞人了!(上)

(2009-08-02 21:37:41)
标签:

杂谈

为什么总有这样的新闻:宝马,又撞人了!
——对一种汽车社会现象的剖析

 

/傅青怡

 

  前不久一天乘地铁回家,车厢里见身旁正有人低头看报,便不经意间扫过一眼。忽然,一个触目的标题跳入眼帘:某某路上宝马连撞两个老太……

  又是宝马撞人?!——内心像遭到电击一般,愤懑之情跃然而出。随之,思绪也开始波澜起伏:为什么总是看到宝马撞人的新闻?

  宝马撞人——这样的新闻,真是够多的了。

  

  20031016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市,苏秀文驾驶宝马车撞死1人,撞伤12人。数月后被判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200746日晚,一辆黑色宝马车在北京定慧寺路口撞倒一名骑车男子后,车上3名青年男子把被撞男子抬上肇事车逃逸。

  200815日下午,在北京街头,一名120急救车司机在路边待命,见交通不畅主动下车疏堵,但宝马车强行加塞未遂后将此120司机撞伤。

  200897日凌晨一点左右,云南昆明市一名女子驾驶白色宝马车撞人后将受害者拖行近5公里,致其当场死亡。宝马车突然加速逃逸,最终被出租车司机逼停。

  20091212320分许,河南省灵宝市司机王卫斌驾驶豫M-C9999号宝马轿车,行驶到310国道879公里附近时,与停在路上的桑塔纳轿车、两轮摩托车以及多名行人相撞,造成6人当场死亡、6人受伤。

  2009514日晚,在上海繁华的淮海路,一名正在过马路的中年女子被疾驰的宝马轿车撞倒,伤势严重。肇事后车主下车后走到受伤女子旁说,这就是乱穿马路的后果。而这辆改装宝马车主在过去的十个月内超速13次。目击者称,肇事的宝马轿车当时速度极快,且踩油门时声音特别明显。

  2009519日,重庆永川区一年轻人驾驶宝马将人撞伤后,未及时拨打120,却找人顶包。伤者近一个小时后才被送往医院,终因抢救无效死亡。目击者称,宝马将人撞飞6米高、10米远。

  200967日,在浙江诸暨,一辆宝马转弯时撞上一辆出租车,宝马驾驶员居然怪罪出租车司机,将其拖出驾驶室暴打后逃逸。

  2009623日早上640分左右,在上海徐家汇路制造局路附近,一辆宝马连撞两位七旬老太后在众目睽睽下公然逃逸。被撞老人伤势严重。

  20097322时许, 一男子在长春市春城大街上被一辆宝马X5”撞伤。当时一男子刚下车看了看,车上就传来一女子的声音:他都能站起来了,你还不上车走啊?男子闻言上车,宝马X5”瞬间绝尘而去……

在中国新闻媒体上出现的宝马,为何总以如此狰狞的面容出现?

  这一切的发生让正面传播出色、产品质量优异的宝马自叹:人祸难防啊!

  在一篇述说宝马品牌成长史的文章里,作者写道:今天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你问任何人,宝马是什么?他一定会告诉你,宝马是好车、是一种显贵身份的象征与渴望。”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名录里估计要去掉今天的中国。

 

  错不在车而在人,其实宝马是无辜的

 

  宝马撞人事件不一而足,是宝马车有问题吗?不。

  几乎谁都知道这句话,开宝马,坐奔驰。宝马是用来的,因为这是注重享受驾驶乐趣的车,它具有无与伦比的操控性能,动力十足,安全性高。正如原华晨宝马公关部高级经理马静华曾说过:我最喜欢宝马的精致,尤其是当你开宝马车的时候,那种驾驶的感觉,感觉你可以掌控你的生命

  不幸的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宝马本身的优势却成为它频频肇事的一大原因。纵观那些出事的宝马车,无不因为车主开得风驰电掣,超速纪录辉煌。宝马驾驶在临界状态的体验很不错,所以更多的宝马车主会把车开到那个状态,相对车速会比较高,所以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一位宝马车主坦诚地对记者说。但这不能成为频频出车祸的理由。难道宝马应该把车的动力减弱、操控性能做差?!那样的泛泛之辈还是宝马吗?

  奔驰、奥迪、宝马,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三张豪华车王牌。其实从车的技术差异、工艺质量、舒适性、安全性、驾驶操作性来看,三大名车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它们有着迥异的受众定位。

  定位于豪华、尊贵的奔驰车目标,受众是富商巨贾及成熟的事业成功者;定位于豪华、舒适、稳健的奥迪车,目标受众为相对内敛的成功人士;而宝马车定位于豪华、动力、澎湃,目标受众更多的是新锐、时尚、年青的权贵人士。如此明确清晰的定位,对于宝马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在受众年轻,消费市场广大。败在年轻人年轻气盛,开车时由于驾龄短,缺乏经验,本来就容易犯下一些错误,较为常见的是缺乏路面经验、危机处理经验不足、容易分心、好大喜功等等。如此看来,宝马的年轻消费者确实比成熟稳重的驾驶员更容易发生事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