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早拿到了“20世纪名片”
(2009-06-09 00:24:06)
标签:
杂谈 |
车轮上的上海(一)
上海,最早拿到了“20世纪名片”
在遍地喧闹的汽车媒体大合唱之中,今天问世的《城市汽车周刊》,将回转、延荡起城市与汽车的一曲交响。
城市是什么?一位法国学者曾作出这样的阐述:城市,它不再是一个超级工厂。“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如果承认这样的阐说,那么汽车,这一城市精灵便是城市这种景观、气氛、特征的鲜活载体之一。
本刊主编、资深媒体人徐茂昌曾著有《车轮上的上海》一书,将汽车与城市、历史与现实交织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宽宏的画卷。它也许有助于使人们加深对“城市汽车”这一概念的理解。为此,从本期起,本刊将对该书部分章节经作者删减、改写后进行连载。
文/徐茂昌
1843年11月17日,英国前陆军上尉巴富尔宣布上海正式开埠。近代黄浦江边,由此出演了一幕拙劣的荒诞剧。
中国一座沿海城市的对外开放,不经拥有领土主权的中国人同意,竟由一个外国人横蛮闯入而作出决定,是何等滑稽可笑又令人心酸。然而,历史的复杂性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在农耕社会的中国,上海能独步于近代文明世界,也正是从此时开始的。
巴富尔们的罪恶动机却产生了相反的结果:上海城北的荒烟蔓草之地,开始了近乎魔幻般的变化。因为来自工业革命发源地的巴富尔们,既是罪恶的掠夺者,又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承载者。他们用强权和廉价商品的重炮轰开上海的时候,也不自觉地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带到了上海。
于是,在古老的中国,上海便成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中国的第一家轮船公司、第一家民族资本工厂、第一个证券交易所都诞生在上海;代表现代文明的电灯、煤气、自来水被引入中国,也都无一例外首先出现在黄浦滩边。1892年建立的上海电光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厂之一,只比英国第一家电厂晚建一年,而与美国的第一家电厂诞生于同一年。到19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上海原本泥泞荒凉的城北一带已成为华灯初上、高楼林立、人流熙熙攘攘的闹市,上海完成了从普通县城到现代国际大都市转变的第一步。
1901年,便成为上海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也第一次进入了上海。
其实,最先引入汽车的中国城市并非上海,而是天朝之都的京城。当年,一辆外观酷似四轮马车的敞开式汽车,由袁世凯作为祝寿贡品献给了慈禧太后。不料太后却一脸的不高兴。起因是车内座位惹的祸:车内前排为司机席,慈禧只能屈居后排乘客席内,她怎么甘心让奴才堂而皇之地坐在主子前面?于是只乘坐了一次,慈禧便再也不愿屈驾龙体。好端端的一辆汽车就成为弃物,被扔进了皇宫的废料堆里。
代表现代文明的汽车,却与上海这座城市一拍即合。
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时携带两辆汽车来到上海,使十里洋场破天荒地出现了这一机器发动的“钢铁怪物”。在当时的中国人中间,尽管上海人最有见识,初见这一“怪物”也感到惊愕不已。据美国人霍塞在《出卖上海滩》一书中所述,汽车第一次出现在上海时,“中国人看见这种车子都很害怕,遇到它时,都远远地逃开”。
接受一种异质文化,都会经历一个“文化晕眩期”。但上海毕竟很快地接受了。
这两辆最初的汽车十分简单、呆笨,无非四个轮子、一个发动机加一个箱子般的后座。1948年《中央日报》《上海通》专栏里专门画出上海最早汽车的模样:外型像箱子,后座上主人的座位也像一顶方形的小轿子,四个轮子突出在外面,好像就是轿子加轮子;车子各部分、部件都明显地表现出装配式的拼盘结构。设计思想上主仆分明,司机座位在车厢外,没有挡雨遮阳设备,驾车者宛如马车夫一样在外面。但早期汽车在外型、马达、车灯及功能等方面,和现代汽车已经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据比较权威的考证,最早闯入上海滩的两辆汽车都是奥尔治摩别尔牌(又译作“奥兹莫比尔”)。“奥兹”既是汽车公司、也是汽车公司创始人的名字,“莫比尔”则是英文“机动车”的译音。1899年在美国底特律诞生的奥兹汽车公司,其实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也是通用汽车公司的前身厂家之一。早在1887年,兰瑟姆·奥兹就已在密执安州的兰辛造出蒸汽驱动的汽车,到1901年当第一辆别克汽车问世时,奥兹已经造出425辆汽车。1904年奥兹脱离奥兹公司,4年后的1908年,通用历史上的第一个老板杜兰特把奥兹公司兼并进别克公司,并且在同一年成立通用汽车公司,开始了这一世界第一汽车集团的百年漫长历程。
不能不慨叹当年上海走向现代化的神速和超前。一部世界汽车发展史,在1901年还是草写最初章节的时期。到那一年,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公司还仅有奔驰、戴姆勒、标致、雷诺、菲亚特、奥兹等屈指可数的几家,以后声名显赫的通用、福特、大众等几大巨头都还没有“出生”。
1901年,亨利·福特还没有想到他会成为彪炳全球的“汽车大王”。这一年10月,福特作为一名赛车手,在底特律附近的避暑胜地格罗斯角参加汽车比赛,赢得了一场使他声名远扬的胜利,而一跃成为“全美第一流的司机”。在底特律闯荡数年之后,至1903年福特才创办他自己的汽车公司。
1901年,美国通用汽车创始人杜兰特还是马车业老板,直至1904年8月他才有第一次坐汽车的经历:一次乘坐四轮马车串亲回家的途中,他看到从后面驶来一辆汽车,便抑制不住坐一坐汽车的欲望,终于坐上这辆当地一位医生新买的别克车。以后到1908年秋天,他才发起成立通用汽车公司。
在亚洲,1901年1月2日和1月3日,日本一家报纸——《报知新闻》也只是在《20世纪的预言》一文中,把“汽车的世界”列为第20项预言,预测20世纪“马车被废弃,能够廉价购买的汽车取而代之”。
上海是幸运的。通用汽车创始人对汽车不屑一顾、以马车代步的时候,东瀛邻国对汽车还只是作临风遥想的时候,上海却已经刮起了“汽车旋风”。
一个无名者曾留下过一句名言:汽车是20世纪的一张名片。上海,不正是最早获得这张名片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