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微量元素检查 |
分类: 保健 |
别追求科学却绕了弯路,国家“叫停”儿童微量元素普查
标签:微量元素检查
按语:微量元素是在人体内含量极低的元素,包括铁、碘、锌、硒等等。广告中常常提及,微量元素检查十分混乱,路边药店总有免费做这类检查的招牌,有些地方的医院体检和幼儿园体检中也包含微量元素检查的项目。
近日,国家卫健委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监督执法工作。通知明确,要严格规范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工作,不得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
孩子挑食、睡觉不安稳、爱出汗、身高不如预期,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不少家长总是下意识地想,孩子是不是缺乏钙铁锌硒了,查一查总归比较安心。其实许多医疗单位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单一,检测结果在诊断上参考意义不大。只凭着一张不太准确的微量元素化验单,就要给孩子各种“进补”,这多少也有点盲目。其实,如果孩子的生长曲线在正常范围内见(2021-02-28退休医生桑博文: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看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图 ),其实进食正常,营养摄入均衡,那基本上没有检测的必要。早在2013年我国就印发了《关于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的通知》,明确指出“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官方“叫停”儿童微量元素普查,别追求科学却绕了弯路,
还有,不提倡查微量元素。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首先微量元素检测并不精确
如果通过头发检验,每个人头发的发质,取头发的部位、取头发使用的工具以及化验仪器不同,出现的检测结果不一样,误差相对来说也会大一些。
通过静脉血检查钙、铁等元素的生理相应部位不在血液,所以抽静脉血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通过指尖血验血检查:如果抽血针刺的部位浅,血液流不出来,化验师需要用手挤出指尖血液来,就会使周围的组织液混入,这样的检测结果肯定不准确。
二、检测结果无法体现真实水平
钙元素:我们身体99%的钙是分布在牙齿和骨骼中的,血液中的钙大概1%,因此抽血检测通常无法代表体内真实钙的水平的。
锌元素:锌元素大部分存储于肌肉和骨骼中,血液中的锌含量不到人体总锌含量的0.5%。因此,血锌无法反映全身锌的营养状况。
铁元素:储存铁以铁蛋白和铁血黄素两种形式存在于肝脏、脾和骨髓中,大约占体内总铁量的25%-30%;功能性铁以血红蛋白形式存在于血红蛋白60%-75%和肌红蛋白3%中,另外很多酶也含有铁,大约1%。所以,血清铁不足以反映全身铁的营养状况。
当然,需要明确的是,微量元素检测不是不能做,而是“非诊断治疗需要”不得开展,不得乱检查。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重度营养不良等症状,还是需要根据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临床评估的基础之上进行检测和治疗。通知针对的是,微量元素检测过多,甚至被列为婴幼儿常规体检项目的情况。
微量元素检测过滥,背后必然有着原因。比如,不少药店先检测后卖保健品,便是最常见的套路。加强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监督执法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此类逐利检测。但仍要看到,家长们的追捧同样是微量元素检测火爆的原因之一。在精细化育儿的当下,家长们爱子心切,对微量元素的概念了解的不多,便想当然地认为可以一测,结果让孩子白白挨了一针。引导家长正确认知微量元素检测,提升家长的健康素养,还需要相关科普工作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此次官方“叫停”微量元素作为普查项目,让不少家长恍然大悟。其实,不只是在育儿上,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人们在饮食、保健等许多问题上,对科学的需求都逐渐攀升。但是,如同微量元素普查一样,我们时常能看到追求科学却绕了弯路的情况。比如为了预防“三高”长期只吃素食,但这样很难摄入优质蛋白,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恰恰降低了免疫力,对健康不利。还有人甚至轻信各类“大师”,陷入了伪科学的骗局中。
正因如此,权威及时的科学普及非常重要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普宣传仍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