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血钙微量元素 |
分类: 优生与育儿 |
查血钙不能确定孩子是否缺钙
标签:血钙 微量元素 检查
近日我收到了一位北京的家长咨询,称:看了2012年12月04日北京晚报的一篇“查血钙,最“坑爹”的体检?”,称微量元素检测,除了血铅外,其他项目没有一点价值,看了“非常纠结。”询问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另一位涵妈妈留言说:“女儿4岁了,身高也比同龄孩子略为矮一点,吃饭也不多,头发黄细,怕她缺什么微量元素,每年到医院测一次。”结果都是正常,这位妈妈说身边不少朋友都会带孩子去检测微量元素,她很无奈。
此前有关钙的检查我已写了一篇博文:“孩子缺钙应当做哪些检查”对此有所表述。
微量元素检测刻下几乎成了一些医院儿保科和小儿的常规体检项目,而一些家长处于对自己孩子的营养状况的担心,也常要求作微量元素的检查,但面对检查结果经常有家长很是困惑,不断有家长询问我如何处理。
就拿钙检查说,它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的无机元素。钙占人体重量的1.5%~2%,其中99%存在骨骼和牙齿中。余下的1%的钙常以结合的或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这就是医学上称为的“混溶钙池”。其中血钙在体内的含量还不足1%,人体骨骼钙和血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在体内维持着动态平衡:当血钙降低时,通过自身的调节使骨骼中的钙游离出来以补充血钙的不足,以保持血钙值相对恒定,所以即使身体‘缺钙’,也会使血钙维持正常水平,所以血液的钙检查也是正常,由此看出,通过查血钙的方式确定是否缺钙的做法是很荒谬的。况且在采集标本过程中也极易受到一些未知因素的污染,那么如果以取指手指血检测就更不靠谱了。
其实,早在2009年,卫生部就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除血铅检测外,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不得开展其他重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检测,不得出具临床检测报告。”国内外关于微量元素检测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方法。即便是查静脉血,也只是表示血液当时的一过性水平,而不代表身体内的整体含量。可以看出,刻下的微量元素检测,病人是最大的受害者,拿不靠谱的检验结果去指导用药,其中潜藏隐患也不可低估,如补钙过量会高钙血症、脏器组织钙化等;锌过量则会导致孩子胃肠道不适。
医生不能“纸上看病”,微量元素检测的结果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也不能以此作为治疗用药的依据。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更重要的是结合孩子的临床症状、饮食情况以及病史。
微量元素检测既然没有什么意义,就不应成为常规体检项目,只要家长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膳食,保证食品多样化一切就OK了。换句话说,家长要知道用药物补充微量元素并不是上策,应多关注饮食的各种食物的配搭,让孩子从食物中自然地吸收各种营养因子——包括微量元素,家长在就医时多几分理性思考,爱孩子就要把重点放在如何给孩子搭配一日三餐上。孩子只要是正常饮食,不偏食,没有先天代谢缺陷和疾病,那么以现在的生活条件一般不会缺钙和微量元素。
虽然微量元素的检测不应纳入儿童常规体检项目,但也不可全部否定微量元素检查在某些情况检测上的意义,像是临床上为了排除可能患有的代谢性疾病,以及孩子的喂养史或生长史存有的一定特定的医学问题,或是遇到孩子饮食不佳及环境污染源等情况,当然这时还是要考虑进行某些微量元素的检测,以便有利于诊断某些疾病。
顺便说一下,目前我们儿童的常规儿保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检查,营养膳食等喂养检查,此外还包括行为发育检查,以及心理方面的评估这四大方面。在0至3岁的婴幼儿体检中,还有血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