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遗址之殇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 |
圆明园遗址之殇
十月下旬的北京已是深秋,晨曦微露,我走进了圆明园遗址这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建筑。公园里一片金黄,大地仿佛还在沉睡,瑟瑟的北风在吹,一进西洋楼景区,在线法山、大水法等遗址处,满目的残垣断臂,和从石缝里丛生的杂草我他被这苍凉和荒芜惊呆了。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区,是一座举世文明的皇家园林,面积五千二百余亩。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它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宝物和中国艺术的博物馆,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也在其中,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http://www.xy-tx.com/imgfile/2010101810162515.jpg
这当惊世界殊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竟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园中的所有建筑都被烧毁,文物被洗劫,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至今基本保存着洗劫后的原貌——荒芜的小道,断壁的残垣,仿佛看到了160年前的强盗的杀戮和掠夺,那些令人心碎场景,那些令人发指的一幕幕,心灵深处一阵阵悸恸。也将耻辱二字深深植入了心头,我又忆起了辽宁阜新的万人坑,想起了广州黄埔牛山岗的尸骨,和1938年三天三夜血流成河的南京大屠杀……我无心浏览这秋日红色的枫叶和碧波荡漾的湖面,匆匆回家记下了这圆明园之殇。
当时法国作家雨果这样写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杰作,是中国历代的文化记忆,它不仅属于中国,同时属于人类文明。至今无数中华民族的珍贵文物,被当年的侵略者掠抢后仍在异国他乡所谓文明国家的“博物馆”里。如雨果所说:“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和大英帝国会把这份抢夺的“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我们,才是真正的物主。
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在, 痛彻心扉的的只能记住国耻,我立在线法山坍塌的石碑前凭吊历史,思想凝固了,迈着沉重的脚步久久不能自己!
目前的圆明园陈列的尽管是倒塌的艺术残品,不!它是雕刻一段刻骨铭心的耻辱历史记忆,置身西洋楼景区残垣石雕之间,耳畔的浮华喧嚣、欢声笑语似乎已被那遥远的隆隆的炮响、撕心裂肺的哭喊所替代。悲愤、屈辱、心痛... ...是我心头的一道深深的伤疤,现在我们谁也说不清圆明园的真正原貌是怎样的了,每一个到那里去瞻仰的中国人,都会点燃起对帝国主义仇恨的火焰,自称为所谓的文明人,竟光天化日之下从欧洲到东方抢劫中国的珍宝。雨果还说:“即使把我国(法国)巴黎圣母院所有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当年目睹圆明园盛景的英国随军牧师麦卡吉在回忆中写道:“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景,就是狂想也想不出我们眼前确实存在的美景……必须有一位集诗人、画家、美术鉴赏家、历史学家和多种学识于一身的人,才能图写圆明园。”翔实的文字,如同杜鹃带血的声声啼鸣,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残缺的圆明园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烈日风雪,它丛立在在秋日的阳光下,仿佛向人民在无言的诉说着那沧桑悲壮的过去,这罪恶、耻辱之火,将圆明园烧铸成了一个屈辱滚烫的历史雕痕,滚烫的令人触目惊心,它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屈辱见证,更是中国人心灵上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疤。圆明园文化遗址,决不能是一般意义的旅游景点和公园,它的庄严神圣令人肃然起敬,在乱草杂石中我脚步轻轻、再轻轻,虽老夫垂垂老矣也无意在倒下的残石上休息片刻。我们失去的太多了!圆明园只留下了些残壁断艮,废墟碎成艺术残品,该说,这是残缺的艺术,和那挥之不去的耻辱。
圆明园,是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的见证,面对浩瀚的“三山五园”,每一个碎片都投射出先人巧夺天工的精悍艺术…… 望着片片飞舞的落叶,回望件件迎着寒风而立的废墟,满腔的怒火冲出了胸膛,而一百六十年后我仍深感疼痛。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向善的民族,我们不念旧恶但也决不会忘记历史的苦痛,希望那些至今还昂着头的“文明人”能够鞠躬自省正视历史,唯此才可以开拓未来!!光明必将取代黑暗,文明必将取代邪恶,历史也必将还原那些被人为的模糊或埋藏的耻辱!时间的指针永远向前,我相信心酸和伤痛能让我们这些中国的后来人走向无比自尊和更加强大!而劫后圆明园,不!是整个中国必将会开出更鲜艳的鲜花。
残缺是一种永恒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那哭不出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