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中的“富贵病”
(2011-05-13 08:11: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疾病防治 |
大自然孕育了人,只有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人才能健康的生存。年有春夏秋冬,日有子丑寅卯,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人和世间万物要顺应它,尊重它,这,便是传统医道教给我们的虔诚。四季养生之理就是“因天之序”,就是顺其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作为万物生灵之长的人,尤其人的身体生物钟更应当如此。现在生活好了,有人戏称幸福生活为四句话:夏天不出汗,冬天不打颤,天天米面肉,衣服还放电,美吗!不尽然!!可就在这悠悠的幸福生活陶醉中,一些被称之为“富贵病”的疾病——高血脂、糖尿病、痛风、肥胖、高血压却悄然蔓延增加。
夏天不出汗——直接损害健康:汗腺是人体的一架天然的空调器。通过汗腺的分泌排泄,疏导、调节人体与外界相适应的温度。适当出汗,还可以排泄一些代谢废物,使汗腺的调节排导功能增强,它是人体很重要的器官。夏天,气温升高,人就会出汗。使人体适应自然界而并和自然界和谐的生活着,汗腺对人体有着精密良好的调节机制和能力。
如果一感觉炎热,动辄就启动空调和风扇等制冷降温,人为地创造凉爽、舒服的环境,这本身就违反了人与自然环境平衡的规律。人们其实已经意识到,使用空调时从时间上、强度上要把握得当,必须要有一个度,否则就会得空调病,而且这种病还不大好治。幼儿和老年体弱者更应该注意,切勿贪凉而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疾病。也就是说该冒汗时要冒汗,适当出汗是人体重要的调节功能,出汗是人体的一种生活现象,适当出汗对人体是有好处的。
冬天不打颤——导致人体适应能力减弱: 这种形象的说法是对幸福生活的一个误区,同夏天一样,寒冷后的打颤是人由于肌体御寒功能的生理反应,打颤可以而产生热量抵御严寒,这属于生物的生理反应。人们早就观察到适当寒冷刺激对人体健康是有益处的,刻下不就是有许多人为增加抵抗力专门经受寒冷的熏陶,如冷水浴、冬泳、冷水洗脸等,然而,对于相当一部分人确实似乎享受着富足的小日子,冬天一到,家庭暖气一开,又能吃饱穿暖,在屋里尽享小康,把这视为幸福。上班族进了办公室有暖气,坐在车上有暖气,回到家中有暖气,真是暖气融融如春风。而且如今又流行保暖内衣,就是出门,里外也包裹的严严实实,寒流在他们面前也只能望而却步。久而久之,人体抗寒能力逐步减弱、适应能力相对会降低,体质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谓弱不禁风了。
天天吃米面肉——是美味中的苦涩:米面肉等饭菜过精和高档化,带来的是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增多,并且发病年龄逐渐前移到了儿童期,这,已经是我国目前不争的事实。昔日的玉米、豆类等杂粮在餐桌上也很少见了。享受这美味佳肴的口福,这单一精细的饮食,营养必然偏废不全,看起来吃的高档了、可口了,但维生素成分和微量元素得不到补充,过量的热量和脂肪、蛋白的摄入,结果导致了高血脂、糖尿病、痛风、肥胖、高血压这些“富贵病”,殊不知,研究已经证实,过量动物蛋白的摄入还是直肠癌的重要成因,可怕吧!倡导科学的饮食就是指营养平衡,精细搭配,粮菜搭配,荤素搭配,使饮食更加合理化。
穿衣服还放电——使人体生物电发生紊乱:人体所有的生物活动几乎都是一种特殊的电叫“生物电”的活动。由于化纤衣物、普遍的毛织品如毛衣等的普及,穿脱时摩擦时产生感应电,有时让人感到手指震动和发麻。这种感应电极其形成的磁场就会干扰人体内自身的生物电,使体内机制失衡发生紊乱,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人体正常生物电的规律,致使人体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甚至有少数人会发生血液变化,使机体防御功能衰退,产生各种疾病。
这四句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享受生活的标准,它们之间虽不一定有必然联系,也很难概括出幸福和健康养生的基本方面,但这四点却很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和日常生活中,一个常理是温室的花儿好看但经不起风雨。
我国古代就告诫:——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反省一下我们自身的生活,为了人类也为了自己,悉数我们对幸福认知上的误区,改掉那些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这对保护我们自身健康不无好处,通俗得说,冷天该打颤的时候打颤,(夏天)热了该冒汗还得冒汗,如果我们单纯为了追求享受,放弃了人类进化中形成的这些自身赋有的天然调节功能,而完全依赖人为制造环境的“呵护”,自我感激虽舒服了,但在悠哉悠哉中体质却越来越差、免疫力越来越低,身体的适应能力、抵抗能力越来越弱,必然诸多疾病就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