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带走的是沧桑,留下的是真诚
退休医生桑
夕阳美好晚霞恋,耄耋不老忆当年。一晃,我开博客已经半年了,时间虽短,但我已在博客里结识了许多各个年龄段的朋友,他们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使我在博客天空中愉快的翱翔!也从中体验着为病人服务的乐趣。是网络给我提供了与许多素不相识的朋友交流机会,我也为病人展示了新的服务平台。博客使我开拓了视野、增进了知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博客使我换发了青春。只要身体允许我每天下班后的业余就在精心耕耘自己的“自留地”,为能够赶上了今天的幸福而庆幸。每进入到我“退休医生桑”博客,伴随着舒缓的背景音乐,一篇篇科普卫生知识,一段段人生感悟和散文,或抒情或抑弘扬爱心,都会心朝荡漾;浏览博友的精彩文章,是一种享受!常常令我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年龄,这里是知识与技术、幽默与风趣、友爱与欢乐,甚至可以发掘人生的真谛。
老年人写博客,上论坛,谈感受,论政事,一篇篇动人的文字开阔了我的眼界,也促使我对老年生活方式的再思考。博客也是一项与现代科学技术相同步的高雅活动,它调动了脑细胞的活动,对身心健康很有裨益。博文内容丰富多彩,有对历史岁月的怀念,也有对现在事癖的分析以及幸福生活的咏叹,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网络让世界变小了,地球变成一个大村庄了,博客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真是“相隔无远近,万里可为邻”。退休也许只能算作我一段跋涉路程的驿站,从拿的退休本我便站在一条道路的新起点,因为追求总是隔着一段距离在向你频频招手,只要肯跋涉,哪怕前方依然春寒料峭、雪舞征程,相信与希望相逢就在春暖花开之时。我在博客里找到了生活的乐趣,而博客也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写博客已成为我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每当我打开我的博客浏览网友的留言,我的心就飞到了博友的身旁,或为病友提供医学咨询或给家长写回信,都会使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我相信我选择了一条向社会播撒爱心之路是正确的。我用我一生的医学经验,书写了一篇篇医学科普文章,惠及了家长、孩子,领悟到为病人服务是一个幸福。博客也是我向患者学习、倾听患者心声的平台,退休之后我也体会了许多过去没曾体会过的医疗问题,这就是:医生是载负、体现着社会的精神道德底线的职业,医生、公众与社会都应维护它。
一个医生的爱心、技能和睿智表现在哪里?半年的医学博客,我最大的感悟那就是医生不仅要会看病、治病,还要把防病治病的知识传授给普通百姓,医生要挖掘那些震撼人心而又常见的疾病的科普事实,并用简捷生动的语言写出来,以惠及广大同胞。医生的经验是宝贵的,它包括医生个人的努力,也包括患者的贡献,无论成功或是失败的,这些经验应该为广大病人、广大的医生所共享。因此,医生需要勤于写作,总结经验,让知识升华、共享。使老百姓——特别是广大草根百姓通过科普文章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疾病知识,鞭打各种伪医学,弘扬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做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那么我国的全民健康素质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医生自己也自然的会从工作中享受着这其中的快慰,而我,也因为拥有了一大批博友读者而深感宽慰。播客的经历再次使我明白,退休不是归途,是人生旅途的再次奔波,是再次向危重病人的雪中送炭,是用自己的残阳生命激活新的生命。让我们携起手,共同为社会而尽一份力,不论大小,不计得失。
许多的博友留言,激发了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重思考,我干了50多年的医生,现在却有一个问题使我困惑良久:近年来,因受到体制的影响,以拯救生命为己任的医学,医患关系刻下为什么矛盾迭起?同样,不少医生也开始困惑,医生到底应该在多高的层面上建立道德底线?事实上,良医是燃烧自己,照亮病人的行当,要令这个世界变得美好,只需要令自己成为社会道德的化身,当人们心中的慈悲之灯被燃着时,自然会再燃亮更多的生命!一个医生要体现自己的美德和价值,大概应表现在:克己利人,维护和保障病人的利益;同情,要体察病人的痛苦,尽量去减轻、解除痛苦;正直,要一视同仁,像春蚕一样献身于医学事业。每一个医生都应义不容辞的用自己的行为去化解社会上对这个行当的误解,把维护医学的圣洁当成自己不懈追求。医生还要知道,再年轻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长者,病人要向你倾吐一切;再无能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贤,他认为你可以解决一切病痛,医生之难也就在此。医生对病人的同情不是用眼泪,而是用心血,进而升华为一种精神,去指导自己的医疗实践。医学本是一门世俗的学问和技艺,它关系着人们的生老病死,无疑,它又是一门人文科学,需要人文滋润,需要人性的温暖,需要关怀,在生命与痛苦的体验中,掺入了更多的人性与诗性,这就是人文医学。女人分娩,病人临危,老人临终,都是一生生命中最脆弱的时刻,最需要人性的温暖。医生每天接触的是病人的痛苦、呻吟和各种各样的苦难和诉说。这样就更需要人文关怀理念去指导医生的医疗实践,人间自有真情在,只有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医生才会在医疗活动中进入“角色”,才能正确理解医学的真谛。做到痛苦和欢乐与病人完全“合拍”,形成一种相互融合的理解和信任,共同谱写和谐的医患关系。人们说医生的工作是最干净的:洁白的衣帽,无菌的手套、消毒的手术器械……但医生却要天天和血、脓、病菌、生死相伴,这就是职业的高贵和圣洁。唯其如此,才更需要灵魂的干净。
对医生而言,还要知道自己从事的医学的局限性,人类至今在疾病的认识上还是处在小儿科,在诊治过程中不要以为自己什么病都会治好,我们更多的是去帮助病人减轻痛苦,从情感上给他以关怀。医生更多的是要集中到病人的体验上,而不仅仅注意疾病的过程本身。因此,医生对自己的诊疗行动要留有余地。现在媒体上那些“包治百病”的宣传可以说肯定是谎言。熟知,药和病是一对矛盾,从来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方。如果说什么都能治,就意味着什么病都不能治;如果说没有任何副作用的药物,就意味着是任何作用都没有的药物。要一生维护医学的尊严,因为尊严是医患之间公正、平等的“符号”,尊严是人之气节、操守的自然!
还有,在我的博客留言里不少博友都对个别医生的收红包、吃回扣发出同声的讨伐,不少人认为:仿佛给医生送红包,医生就好好看病、做手术,反之.就不负责任,就会故意给病人点厉害瞧瞧,甚至还恰到好处地留点“病根”而不危及他的生命……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很难想象,这在医疗技术上几乎不成立,因为它无法操作。别的行业可能会有一个尺寸的波动范围。而在病人身上的医疗技术上起码无法掌握这个幅度。熟知,厚道是人、更是医生最美丽的桂冠,在重危病人面前,患者命悬一线,吉凶未卜,医生如履薄冰,这时不允许医生有任何杂念,当然,应该承认,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确实有一部分医生见利忘义,放弃了职业操守,这仅仅是医疗队伍中的极少数,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无良的人,我们应该自觉抵制这种思维,一个个体越界,不代表整体都应当被羞辱,一个大医、良医,应该理智地和无良的个体切割。不允许这种思维破坏社会基本的公平与正义。当然,不需要用任何华丽的词藻来粉饰医生这个群体,他们也是普通的社会一员,只是他们的职业使然,坚守自己的良知和职业操守而已,这是职业的要求,象战士上战场一样,因为这是责任,是义务。另外,客观的讲目前医生最大的压力还是执业环境的压力,但不管多么艰难,多数医生依然坚守理想,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医生最看重的是患者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激,而不是厚重的礼金。“红包”里并没有真情,如果医患关系靠红包维系,那么也就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的起码信任感,构筑和谐社会岂非是一句空话!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哀,“红包”与其说是对医生的尊重,不如说是一种商业交易。对于医患双方都是一种人格尊严的伤害和侮辱,也是一种社会污染。生命无价!无论多少金钱,都换不来鲜活的生命。所以,对于医生付出的辛勤劳动,只要患者发自内心的敬意就足够了。这也是医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
老有所学、圆我梦想,老有所乐、健康长远,网络是一个美好的世界,网络无国度,网络无域界,网络将老年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并将陪伴着我夕阳的余生!
岁月带走的是沧桑,留下的是真诚,70多年的光阴,青丝已变成了白发,而不变的是真情。以此短文作为我开博半年的浅薄理解和向2009年辞别的告别语以及拥抱明天的圣诞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