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一个初秋的一个夜晚,中国政坛发生了一件世人皆知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当伟人听到消息后,面对十分严重的危机,却坦然说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伟人的这句经典话语,曾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曽为媒体广为引用,时时处处宣传,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迅速消除惊世骇俗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可又有哪个知道“天要下雨”跟“娘要嫁人”,两个根本不相连的事物、概念是怎么扯到一块去了呢?可稍加推敲,就会发觉“天要下雨”,乃自然之理、必然之势。“娘要嫁人”,难道还非得再嫁、改嫁不可?两者并列,一定具有逻辑上的相似点,这样方能合起来构成同义比喻,共同说明一个道理,所以两者可以合说并举。典故只所以能留传下来,一方面除了有天意难违之意,也还有“不得不”这种难以接受的勉强之意在里面,更有情理难舍之意。据我所知,很久也没有人去深思此话语的来由及出处。
话说却原来,这是根据古代历史上一个故事演变而来的。传说古代在中原大地上,有一个叫朱耀宗的男士,八岁丧父。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朱耀宗天资聪慧,满腹经纶。不负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上殿试,见其不仅才华横溢,切人长得一表人才,便将他召为驸马。“春风得意马蹄疾”,循惯例朱耀宗一身锦绣新贵还乡。临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自己的娘如何含辛茹苦,如何将他从小抚养成人,母子如何相依为命,请求皇上为他多年守寡一直不改嫁的娘立贞节牌坊。皇上闻言甚喜,心中更加喜爱此乘龙快婿,准允所奏。朱耀宗喜滋滋日夜兼程,回到家中拜见自己的娘,当朱耀宗向娘述说皇上要为其树立贞节牌坊一事后,原本欢天喜地的娘一下惊呆了,脸上露出不安的神色,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朱耀宗一看大惑不解,十分惊愕的问自己的娘:您老哪儿不舒服?娘回道:心口痛着呢!朱耀宗一听,感到惊奇:您怎么说痛就痛呢?他娘随大放悲声,说道:儿啊!你哪知道娘做寡妇的痛苦,长夜秉烛,垂泪天明,好不容易将你熬出了头,娘本想着有个伴儿安度后半生,有件事你不知,娘今天告诉你,娘要改嫁,这贞节牌坊娘是无论如何不可接受的!朱耀宗问:娘,你要嫁谁?娘回道:嫁给你的恩施张文举!朱耀宗一听,似晴天霹雳,毫无思想准备的他顿时被击倒了一样,“噗通”一下跪在娘的面前:娘!这千万使不得啊!你改嫁,叫儿的脸往哪搁?再说这是欺君之罪,杀身之祸啊!娘一时语塞,在儿子与恋人之间无法做到两全其美!
朱耀宗丧父后,娘陈秀英强忍着年轻丧夫的悲痛,见儿子聪明好学,就特意聘有名的秀才张文举执教家中,朝夕相处,张文举的人品和才华深深打动了陈秀英的芳心,同时张文举对陈秀英也产生爱慕之情。两人商定,待到儿子成家立业后,就正式结婚,白头偕老。殊不知,这桩美好姻缘,却出现了如此尴尬局面。
解铃还须系铃人,正值左右为难之际,朱耀宗娘不由长叹一声:唉!那就听天由命吧!她说着就解下身上的一件罗裙,对儿子朱耀宗说:明天你替我把罗裙洗干净,一天一夜晒干。如果罗裙晒干,我就答应你不再改嫁;如果晒不干,天意如此,你也就不用阻拦了!这一天晴空朗日,朱耀宗心想这件事不难,便点头同意。谁知当夜阴云密布,天明就下起暴雨,罗裙始终湿漉漉的,朱耀宗一看叫苦不迭,知是天意。陈秀英则认真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
事已至此,朱耀宗只好听从娘令,如实将自己的娘改嫁之事禀告皇上,请皇上治罪。皇上却连连称赞,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这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之典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