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思维定势》教学设计
(2016-01-13 16:47:12)
标签:
教育学习心理 |
分类: 心理教学设计、课件 |
【研学背景】目前,学校语数英老师非常重视学生集中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发散思维的训练,老师往往按一定的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的作业或试卷,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的形成,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以及主动性的发展。因此在心理课上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发散思维是一种要求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求答的思维。
高年级学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本课意从认识思维定势,了解思维定势的作用,循序渐进,逐渐进入寻找跳出思维定势的方法,使创新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动力和快乐源泉。
【研学目标】
1、 认识思维定势,了解思维定势的积极、消极作用;
2、 培养对创新思维的热情,轻松面对思维定势的挑战;
3、 通过活动进行思维训练,提高思维灵活性,拓展思维空间。
【研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训练跳出思维定势,学会逆向思维、发散思维。
2、难点:在实际生活学习中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研学方法】思维训练、故事感悟、脑力激荡法、小组讨论、
【研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
【研学对象】高年级学生
【研学时间】一课时
【研学过程】
一、 热身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好,我们就先来玩一个叫做“123拍掌”的游戏。游戏规矩是这样的:老师会报数“1,2,3”,大家每听到“3”就整齐地拍一次掌,如果我们都能都到没有多拍、漏拍,那就算挑战成功。有信心吗?好,开始
游戏:一二三拍掌
游戏过程: 约3次,每次随机抽取一个学生问为什么没听到老师报数3都拍了掌。
小结:
刚才我们有些同学在游戏中已经形成了123拍掌的习惯,想当然地以为老师在2之后会继续报3,所以一次又一次地习惯性拍掌。大家这种行为就是思维定势(板书“思维定势”)。
过渡语:为了让我们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能顺利应对,今天,我们来上这样一节心理课《跳出思维定势》(板书“跳出”)。
二、 主体活动
(一)了解思维定势
1、 趣味问题,初识思维定势:
一个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得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一个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老头问。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
思考:吵架的两个爸爸与这位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2、 定义解读思维定势:就是习惯于用以往常用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过渡语:原来用以往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解决问题就是思维定势。可能大家会有疑问:实际生活中,思维定势有什么作用呢?请看——《毛毛虫实验》
(二)听故事,明道理:了解思维定势的作用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在一个花盆边缘首尾相接地放了一圈毛毛虫,,同时在离花盆3厘米的地方放了它们最爱吃的松枝。
1、 大家猜猜结果怎么样?
2、 看到这个毛毛虫效应你有什么想说的?
3、 引出思维定势的作用:
过渡语:从毛毛虫效应中,我们可以看到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消极作用:容易使思维僵化,阻碍和扼杀了我们自己潜在的才能。
过渡语:这是否就意味着思维定势就只有消极影响,一无是处呢?来,我们想象一下:我们正在小区里惬意地在骑着自行车,突然一只小狗奔跑出来,我们会怎么办?(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1、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
过渡语:又比如在做同一类型的题目时,我们做得熟悉了,下次碰到我们会——
这就是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2、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思维定势使我们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小结:了解到思维定势的积极、消极作用后,接下来大家最想知道的什么?你们真会学习,是的,我们如何才能跳出思维定势,发挥好它的作用呢?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方法——
(三)如何破除思维定势
1、 打破惯性定势——跳出原来的圈子(找两个学生出黑板示范)
数学擂台:请有连续的几条直线把下面9个点窜起来,最少可以用几条直线?
小结:刚才很多同学在这场擂台上给这九个点困住了,习惯性地想着怎样才在这个框里链接这些点,只有我们把思路延伸到外面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当然,现在我们想到的最少的是4条,但也不能就给这个答案框住,想想还有没有比4条更少的答案,欢迎大家课后继续探讨。其实我们刚才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打破惯性思维”。
2、 发挥逆向思维——不走寻常路
(1) 从逆向思维在生活中应用中了解逆向思维(步行——电梯)
(2) 思考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有孩子的两夫妇俩说服房东,顺利住进“不招带小孩住户”的房子。
附故事:有一家人决定搬进城里,于是去找房子。全家三口,夫妻两个和一个5岁的孩子。他们跑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好不容易看到一张公寓出租的广告。他们赶紧跑去,房子出乎意料的好。于是,就前去敲门询问。这时,温和的房东出来,对这三位客人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丈夫豉起勇气问道:
"这房屋出租吗?"房东遗憾地说:"啊,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丈夫和妻子听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们默默地走开
了。那5岁的孩子,把事情的经过从头至尾都看在眼里。那可爱的心灵在想:真的就没办法了?
教师提问:怎么办呢?假如你就是那个小孩,面对坚决“不招带小孩的住户”的房东,你能怎样运用逆向思维顺利租下房子呢?
故事后续:他又去敲房东的大门。这时,丈夫和妻子已走出5米来远,都回头望着。
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这孩子精神抖擞地说:"老爷爷,这个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我只带来两个大人。"
房东听了之后,高声笑了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住 。
小结:小孩子巧妙地把“被大人带来”逆向转为“我带着大人来”,从而赢得了房东的肯定。像小孩这种行为就是“发挥逆向思维”。
3、 拓展发散思维
想想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一样东西——铅笔,请大家通过发散思维,尽快找出铅笔的有什么用提?越多越好,小组记录下来。
小结:其实,刚才我们进行的就是“拓展发散思维”,这是一种脑力激荡法,它是我们思维训练的好方法。在平时生活中,你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训练,随便拿起一件物品,一本书,几个同学一起说说它有什么用途。讲得越多,说明你的思维越流畅。
三、 研学感悟
1、 学生谈感受、收获
本堂课的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
2、 教师总结
教师小小的回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思维定势,并找到了跳出思维定势,更好发挥思维定势作用的方法——打破惯性思维、发挥逆向思维、拓展发散思维。
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并不全由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多与少而定,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敢于创新的思维和勇气。希望大家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学习者。
板书:
《跳出思维定势》
打破惯性定势
发挥逆向思维
思维定势
拓展发散思维
前一篇:不做“活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