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军语文
杨军语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06
  • 关注人气:5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庖丁解牛课堂实录——程翔

(2013-12-16 16:10:04)
分类: 高二语文

庖丁解牛课堂实录——程翔

   标签:程翔庖丁解牛2013-04-23 16:05 星期二

                            庖丁解牛课堂实录——程翔

一、导入

翻到《庖丁解牛》这一课,71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板书:庖丁解牛  庄子,寓言约3分钟

1.请一位学生来读一下。

2.正音之后,齐读

3.介绍作者:

    这篇文章是庄子的一篇寓言。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他和老子是最有名的代表人物。老子开创了道家学派,庄子紧继其后。中国是寓言作品产生较早,作品流传下来较多的一个国家,它可以和印度、希腊相媲美。在先秦著作中,诸子百家的寓言作品非常多。今天我们去看诸子百家,特别有意思的就是它的寓言作品,在众多的寓言作品中,庄子的寓言可以说是最具有特色的。后人做过一个统计,说庄子的寓言大约有200篇左右,其中广为传诵的约有50篇,这足以说明庄子在中国寓言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庄子,名周,又叫庄周。战国时宋国人。《庖丁解牛》是庄子寓言作品的代表作。

4、解题:

庖丁解牛四个字的意思是一个姓丁的厨师去杀牛。这个解释对么?丁不是姓,是名。轮扁。解,在这里不是杀,把活的牛杀死,解是把已经死了的牛分解,剖开。

 

二、文本解读

(一)解析第一段

1文中哪里是直接描写庖丁解牛的动作。——第一段,生齐读。板书:触,倚、履、倚

生翻译,所接触的地方,这个都是所字结构,变成一个名词性结构,变成什么什么的什么。

2.庖丁解牛的动作很娴熟,一会用脚,一会用肩,那它熟练到什么程度呢?——动作像跳舞。声音像音乐。生读。这样的解牛看上去多舒服。庖丁解牛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如果用一个成语可以用什么:——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左右逢源、左右开弓。

3.现实当中,没有见过这样解牛的吧?现实生活中,你们见过类似的事物么?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烤鸭、数学老师画圆圈。再来读一下这一段。

(二)解析第二段

4.早在庖丁解牛的时候,旁边站着一个人,文惠君。他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发出一声赞叹。他发出什么赞叹。

5.嘻!反应什么心理?——惊喜。善哉,技盖至此乎?大家想像一下他当时的神态:他看得目瞪口呆。

6.翻译:技盖至此乎?怎么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啊。此

7.文惠君是一个国君,发出称赞,他说这个称赞的话,该怎么说比较好呢?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神态,你来形容一下。——点点头。

8.按照常理的话,庖丁应该怎么回答国君的话?————哪里哪里,谢谢国君的称赞。

9.那我们换一种思路。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文章,卖油翁,倒油技术非常好,别人称赞他,他回答:“无他,惟手熟耳。”

但是庖丁既没有表示谦虚,也没有说无他,唯手熟耳。我们来看他,说了什么。

10: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重读)同学们发现问题了没有?他这里以为文惠君的说法怎么?我看哪位同学明白了。——文惠君的观点是不对的。道,是进乎技矣。解牛的时候关键的不是技术,而是道。道要超过技术了。换句话说,文惠君称赞了之后,庖丁不但没有表示感谢,反而认为文惠君的看法是错的。再读一下,释刀,释,放下的意思。爱不释手,手不释卷。干嘛要放下?拿着不行么?——1拿着刀不礼貌。2.庖丁觉得文惠君的说法是错的,所以他准备好好的阐发一番道理,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说完的,拿着刀也不太方便。一个释字,就很有意思。

过渡:小结第一段是写解牛的动作,往下发展是文惠君赞解牛。注意一个字:盖,读何

第三段,庖丁____解牛,谈

(三)解析第三段

1.t自己读一下文章,想想他是怎么谈的。

到了庖丁谈解牛已经进入了文本的主体了。同学们能不能给它划分一下层次。——用刀的方式上进行划分的。

2、始臣解牛之时,我刚开始解牛的时候。这里一个臣字,大家发现问题没有?——他本来就是个解牛的,怎么对国君说是臣呢?臣成为转由名词时后来的事情,在先秦,臣可以是臣子对国君,一般人也可以自称臣。始,开始,表示时间,那类似的词语还有没有》——三年之后,方今之时。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是庖丁解牛的全过程。始臣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这话说了等于没有说。这不等于没有讲么?可见这个话还得往深里去想。(生没有理解)

我刚开始学解牛的时候,我看这个牛和其他人看这个牛没有什么不一样。没有自己的特殊的地方。别人怎么看我也怎么看这个牛,那是我解牛的初级阶段。我和别人没有什么区别,看到的都是一头牛。

三年之后,我未尝见全牛。这个怎么理解。看上去,这个牛就是一个可以分解的东西,怎么解,我心里很清楚。

这个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不用看,闭着眼睛就可以解了。就像以前有个人画竹子,闭着眼睛就可以画,胸有成竹。

3、第三个层次,他把自己和什么人进行对比。——良庖,族庖,比较重写出自己与众不同

4、怎么比较的?——生讲。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他呢十九年还没有换,而且还醋心的。

5、那他到底是怎么用这个刀的?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依和因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按照的意思。庖丁解牛不割,也不砍,那他怎么办呢?——刀刃无厚,很薄。义务后入有间,不会使得刀受损。

6、遇见难解的地方,自己变得小心翼翼。在关键部位,轻轻一点,牛就如土委地。再读,始臣解牛之时到最后。

7、虽然,虽然这样。提刀而立,而,表修饰。善刀而藏之。这个细节写得很好。一句话没有说,但是动作中全表现出来了。很慢,很自得。

8、生再读。

过渡:

(四)、解析第四段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1解完之后,文惠君说:善!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比较第二段,文惠君有什么变化?——悟出了养生的道理。

2、文惠君怎么就悟出了养生的道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