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庖丁解牛 转自  梦的衣裳

(2013-12-16 16:07:56)
分类: 高二语文

庖丁解牛《庄子》我的教学详案

梦的衣裳

   标签:优质课比赛庖2013-04-23 16:10 星期二

庖丁解牛《庄子》

一、导入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上课之前先讲一则故事,(东郭子问道)东郭子遇见了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于是东郭子向庄子请教道。他问:道在什么地方呢?庄子说,大道无所不在啊。东郭子比较固执,他说,请庄子先生一定说出某个具体的地方才行啊。庄子没有办法,于是说,道就在蝼蚁中吧,东郭子不明白了,道怎么在这么卑下的地方?庄子不答,又举了一个例子,道也在杂草中吧。东郭子更加不明白了,说,怎么越来越卑下了呢?庄子还是没有解释,又说,道在砖瓦中,等到庄子说道在屎尿中的时候,东郭子无语了。其实,东郭子没有明白,庄子想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道可以在一切事物中。(本课文就顺着这个思路去走,庖丁解牛掌握了道,养生也有道,道还在一切事物中,包括用道治国,道的最高境界是无为)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一),既然如此,那《庖丁解牛》一文中,道是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读一遍这篇文章,找一找,文中哪一个句子提到了道字。

1、读完之后,正音,盖,技经肯綮、为(动词第二声,介词第四声)  间读第四声

2、大家找到了么?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天道,自然规律。

三、研读文本——解牛

(一)、解牛的三个阶段

从这一句话看,庖丁解牛的过程就是他追求道,追求规律的过程。那么,道在他解牛过程中是什么呢?大家还不能回答出来。好,我们先来看一下,庖丁解牛求道的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关注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始,三年之后,方今之时。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庖丁解牛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始解牛时:目有全牛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牛的结构)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从这个过程来看,庖丁在解牛过程中的道(规律)是什么?——牛的结构规律。三年之前,我不认识牛的结构,三年之后,我认识了牛的结构规律。认识牛的结构目的是什么?——解牛。对,认识牛的结构目的在于更好的解牛。在第三个阶段庖丁是怎么解牛的呢?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宾前)而况大軱乎!

 

依,因,都是按照的意思,天理、固然都是牛的结构规律的意思。所以,在第三个阶段他是按照牛的结构规律去解牛的。(板书: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二)、解牛的境界

1庖丁经历了三个阶段后,从不认识牛的结构规律到认识牛的结构规律,到按照牛的结构规律去解牛,那么,庖丁解牛达到了怎样的境界?文中有没有直接描述庖丁解牛场面的文字?在哪里?

                    在第一段。

2、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一段文字,其他同学想一想,如果要请你描述庖丁解牛场面,你想用哪些词语来描述?

      【明确】场面本来很血腥、暴力,在这里成了享受,具有艺术美感。境界高、技术好

 

小结:解牛原来是一件很血腥暴力的事情,但是庖丁却能够把他变成一件让人享受的事情,庖丁解牛的技术出神入化,境界极高了。

 

3、文中除了这里直接描写庖丁解牛的技术高之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庖丁的技术高超呢?

【明确】预设是侧面描写手法  ,文惠君的称赞,刀

 

(三)、用刀

不仅庄子认为他解牛技术高超,而且文惠君也大加赞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要做好一件事,工具很重要。反过来,技术高超了,事情做得好了,工具会怎么样?我们来看看庖丁的解牛工具刀。大家找出关于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

     良庖月更刀,割也,族庖岁更刀,折也。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学生念完了,把大致意思讲了一遍。

 

追问1: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

      因为良庖用刀来割肉,割坏了。肉里面有筋。伤刀。族庖用刀来折,砍骨头,砍坏了,所以经常要换刀。而庖丁避开使刀钝折的地方。——比如——筋、骨。

 

追问2:庖丁具体是怎么用刀的?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学生讲。

哦,专门找空处下刀,避开不利于刀的地方,游刃有余,这个成语现在还在用,表示技术娴熟到一定的程度,做起事情来得心应手。

 

追问3:为什么良庖族庖不避开筋骨,而庖丁能呢?

   因为他们不了解牛的结构规律,而庖丁了解。

 

哦,原来是这样。看来,掌握规律和没有掌握规律,办起事来境界很不一样。PPT展示:有道和无道的差别。

 

(四)、解牛的态度

有句古话说?:艺高人胆大,庖丁技术这么好,境界这么高,他工作的胆子如何?刚才探讨过了,遇见筋骨交错,难解的地方还是小心谨慎的。(并板书:态度:小心谨慎)

 

【小结】庖丁解牛的故事到这里告一段落,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你觉得庖丁成功的要点有几个?

 

【明确】1、摸清牛的结构规律

        2、按照规律解牛,找空处下刀,避开筋和骨头等容易使刀口钝折的地方

        3、面对难解的地方,小心翼翼,细心谨慎(三十分钟过去了)

 

(五)、养生之道

这里,文惠君又出现了。第一次出现,赞叹庖丁解牛技术非常高,第二次出现,对庖丁的话进行总结,说了一句颇有深意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他说他懂得了养生之道。庖丁说的是解牛之道,解牛的规律,和养生有什么联系呢?

这个大家一下子可能摸不到头脑,我们首先来关注一下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寓言。请一个学生大致讲一下读寓言怎么读。一学生说寓言要表达一个寓意,关注结尾部分。我补充,对,那寓言通常采用什么手法去表达寓意呢?——比喻。所以大家要关注股市中的比喻义。比如农夫与蛇,蛇就不仅仅指蛇,而是用来比喻死性不改的恶人。

 生讲要注重规律,养生。我引导,我们来看看,大家讲的和庄子的原意符合不符合。出示背景。庄子,又叫庄周,战国时代人。战国时一个刀光剑影的时代,出现了很多的学派,儒道两家是代表。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预习资料中有,今天我们不来看儒家,主要来看道家的回应,道家关心的个人如何在乱世中立身处世。

 

战国------战火纷飞、刀光剑影的时代

     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各家的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变少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财富,都集中在了少数几个诸侯手里。资源的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战争烈度也急剧上升。

 

道家的回应: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现在,学生能够讲出寓意了。一两位学生讲。讲完出示寓意。

 

本寓言的本意是要用故事来说明-------养生之道。

用   的复杂结构来比喻_____,用___来比喻___

以解牛之技喻养生之道,以解牛之事喻处世之理

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解牛一样,把握客观规律,小心谨慎,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四、文本延伸

    解牛有道,养生也有道。解牛过程中,道是牛体结构规律,养生中,道是社会规律。大家是否还记得,课前讲的那个小故事,它告诉我们道是无处不在的,是存在在一切事物中的。道,天道,自然规律,其实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也当然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了。道家之所以叫道家就是这个原因。道,它对中国人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今天,请大家结合道,来谈谈。

   

1、谈谈我们该如何才能像庖丁一样提升自己呢?

2、结合现实问题(政治、经济、文化、学习、人际……),哪些符合道,哪些不符合道,并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学生能说出来,要多实践,要尊重规律。

 第二个问题,大家也在讲,学习是符合道的。(这里的问题设置出现了问题,应该设置哪些表现、行为或者说事件符合道,哪些不符合。这个问题2没有设置好。

 

 

后来时间剩下一两分钟,于是自己总结:道,无所不在,不仅可以用来解牛,也可以用来养生,更可以用道来为政治国。我们看,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方式,造就了一个盛世,而秦始皇,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结果是灭亡。一个是顺应了道,一个没有顺应道。从中可以看出,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无为是什么也不做么?不是的,他是顺应规律办事,不要乱作为。

 

五、课外研读

最后,给大家推荐几本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一看。

 

 

 

好,下课。

六、板书

                     

   庖丁解牛

        庄子    寓言

                               道:自然规律

                解牛:   ————————————————养生

                求道:       牛体结构(规律)         ————社会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用刀 :                                ————人

                         空处    避开筋骨   游刃有余     无为  顺道

                态度:    细心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