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百证歌 宋·许叔微

(2013-01-23 15:53:54)
标签:

北京汉唐四明

医学研究院

辨证施治

梁全龙

健康

分类: 专业知识
伤寒百证歌
宋·许叔微

表里寒热歌

    病患身热欲得衣。寒在骨髓热在肌。先与桂枝使寒已。小柴加桂次温之。病患身寒衣褫退。寒在皮肤热在髓。白虎加参先除热。桂黄各半解其外。

    仲景云。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仲景俱无治法。朱肱云。寒在骨髓。先与桂枝。次与小柴胡加桂汤。热在骨髓。先以白虎加人参汤。以除其热。次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以解其外也。

    病有标本并始末。先后不同当审察。里寒表热脉沉迟。里热表寒脉必滑。

    朱肱云。里寒表热者。脉沉而迟。里热表寒。脉必滑也

 

表里虚实歌

   脉浮而缓表中虚。有汗恶风腠理疏。浮紧而涩表却实。恶寒无汗体焚如。

    伤寒最要辨表里虚实为先。有表实。有表虚。有里实。有里虚。有表里俱实。有表里俱虚。先辨此六者。然后用药。无不瘥矣。盖脉浮而缓。又恶风有汗。此表虚中风证也。脉浮紧而涩。尺有力。恶寒无汗。此表实。伤寒证也。

脉沉无力里虚证。四逆理中为对病。沉而有力紧且实。柴胡承气宜相应。

    里虚宜温之。故用四逆理中。里实。宜下之。故用柴胡承气。

又有表和而里病。下之则愈斯为正。里和表病汗为宜。忽然误下应难拯。

    外台云。表和里病。下之则愈。汗之则死。里和表病。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虚则温之实泻之。病形脉证要相宜。更兼药饵如精对。立便安康待甚时。

    精对无差。立当见效。不必三日以前汗。五日以后下也。

 

急救表里歌

    伤寒下后表里虚。急当救疗莫踌躇。下利不止身疼痛。救里为先四逆欤。忽若清便自调适。却宜救表桂枝徒。切莫迟延生别病。过街脉变在斯须。

    仲景云。伤寒脉下之。续得下利。消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救表宜桂枝。

 

无表里证歌

    既无里证又无表。随证小柴胡治疗。大便坚脉浮数。却与大柴胡极妙。

    仲景云。病患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脉浮数。可与大柴胡汤下之。

    七八日后至过经。证候如斯当辨晓。何况热实睛不和。常觉目中不了了。

    仲景云。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微热者。急下之。大承气柴胡。


表里两证俱见歌 

    脉来浮大表证尔。便赤烦渴却在里。

    脉浮者。表证也。小便赤而烦渴。又却有里证也。

表里两证俱见时。当用五苓与调理。

    此证宜用五苓散。盖五苓治内外俱热。

又如大便数日结。头痛更兼身有热。其人小便却又清。亦是两证当区别。

    大便结硬。头痛身热。小便却清。知不在里而在表也。

大便坚脉沉细。里证当下分明谛。头汗出时微恶寒。手足兼冷却非是。

    仲景云。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此为半在表半在里焉。

仲景着论非一端。要在审详而已矣。

    仲景云。中有两证者。凡十余法。故此略举一二为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