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四)

(2012-08-24 15:27:55)
标签:

北京汉唐四明

医学研究院

阴阳经络

中医基础

梁全龙

健康

分类: 专业知识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四)

卷之二

<篇名>不内外因中风凡例

属性:凡因不内不外而致风中者,亦各从其类也。如新沐中风,名曰首风;饮酒中风,名曰漏

风,又曰酒风;入房中风,名曰内风,又曰劳风。治之各有方。

 

卷之二\不内外因中风凡例

<篇名>附子摩头散

属性:治因沐头中风,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而病甚,头痛不可以出,至日则少愈,名曰首风。

大附子(一个,炮去皮脐) 盐(等分)

上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摩上,令药力行。

 

卷之二\不内外因中风凡例

<篇名>麋衔汤

属性:治因醉中风,恶风多汗,少气口干,善渴,近衣则身热如火,临食则汗流如浴

,骨节懈惰,不欲自劳,名曰漏风。

泽泻 白术(各一两)麋衔(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酒饮任调下,食前服。

 

卷之二\不内外因中风凡例

<篇名>附子汤

属性:治房室竟中风,恶风多汗,汗出沾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疼,名曰内风。

附子(生去皮脐) 人参(各半两)茴香(炒) 茯苓 山药(各一分)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二

<篇名>叙中寒论

属性:夫寒者,乃天地杀厉之气,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脏为肾,故寒喜中肾。肾中之,

多使挛急疼痛,昏不知人,挟风则眩晕,兼湿则肿疼。治之唯宜温剂,不可吐下,皆逆也。

然寒性虽喜归肾,五脏皆能中之,若中于经络之表则易散,入里则不消,与伤寒脉证无异

,但轻重不同。其有本脏即中寒者,经论既载,不可不辨明也。详论在伤寒门。

 

卷之二

<篇名>五脏中寒证

属性:肝中寒者,人迎与左关上脉紧而弦。肝虚中寒,乃母子相因,弦多则吉;但紧不弦,舌

卷囊缩,为不利,故使本部脉,紧如切绳。肝中寒之状,其人洒洒恶寒,翕翕发热,熏然面

赤,如有汗,胸中烦热,胁下挛急,足不得伸。

心中寒者,人迎与左寸口脉紧而洪。心虚中寒,贼邪相克,脉应本部,洪滑则吉;但紧

,舌干焦,为不利。心中寒之状,其人如啖韭齑状;剧则心痛掣背,背痛掣心,犹如蛊疰,

恶寒,四肢厥,自吐,少间顷时复发,休作不已,昏塞不知人。

脾中寒者,人迎与右关上脉紧而沉细。脾虚中寒,寒邪乘克,脉应本部,长则吉;沉紧

,唇揭,为不利。脾中寒之状,心腹胀,四肢挛急,嗳噫不通,脏气不传,或秘或泄。

肺中寒者,人迎与右寸口脉紧而涩。肺虚中寒,母子相感,脉应本部,浮者为吉;但紧

而涩,鼻干燥,为不利。肺中寒之状,喜吐浊涎,气短不能报息,洒洒而寒,吸吸而咳。

肾中寒者,人迎与左尺中脉沉紧而滑,肾虚中寒,寒喜中肾,以类相从,脉应本部,沉

滑者吉;紧涩,耳叶黑,目睛,为不利。肾中寒之状,色黑气弱,吸吸少气,耳聋

痛,膝下清,拘挛而疼,昏不知人。余例见伤寒门。

 

卷之二\中寒治法

<篇名>附子理中汤

属性: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昔有武士守边,大雪,出帐外

观瞻,忽然晕倒,时林继作随行医官,灌以此药两剂遂醒。

大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各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口噤,则斡开灌之。

 

卷之二\中寒治法

<篇名>干姜附子汤

属性:治中寒,卒然晕倒,或吐逆涎沫,状如暗风,手脚挛搐,口噤,四肢厥冷

,或复燥热。

干姜(炮) 附子(炮去皮脐,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入肝,加木瓜;入肺,加桑白

皮;入脾,加术;入心,加茯苓。随证加之。

 

卷之二

<篇名>叙中暑论

属性:中暑,其脉阳弱而阴虚,微迟似芤。夫暑,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脏为心,故暑喜

归心。中之,使人噎闷,昏不知人。入肝,则眩晕顽痹;入脾,则昏睡不觉;入肺,则喘满

痿;入肾,则消渴利小便。凡中死,治之切不得用冷,惟宜温养,得冷则死。

道涂无汤,即以热土熨脐中,仍使更溺,概可见矣;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

甚;下之,则淋甚,治之不可不谨也。然伤暑中,其实一病,但轻重不同。新校正《

要略》者乃云伤寒家别有病,非也。详论治法,见伤暑门。

 

卷之二\中暑治法

<篇名>大黄龙丸

属性:治中暑眩晕,昏不知人;或身热,恶寒头痛,状如伤寒;或往来寒热,烦躁

渴甚,呕吐泄泻。常服去暑毒,分利阴阳。

硫黄 硝石(各一两) 雄黄(通明者) 滑石白矾(各半两) 寒食面(四两)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渐加至二十丸,新汲水下;昏塞不知

人,则以水化开灌之。中暑忌得冷,此药却以冷水下之,乃热因寒用,疑者释之。

 

卷之二

<篇名>中暑凡例

属性:中暑闷倒,急扶在阴凉处,切不可与冷,当以布巾衣物等蘸热汤熨脐中及气海,续以汤

淋布上,令彻脐腹,暖即渐惺;如仓卒无汤处,掬道上热土于脐,以多为佳,冷即易。古法

,道涂无汤,即掬热土于脐上,仍拨开作窝子,令人更溺于其中以代汤,续与解暑毒药,如

白虎、竹叶石膏汤。凡觉中暑,急嚼生姜一大块,冷水送下;如已迷乱闷,嚼大蒜一大瓣,

冷水送下;如不能嚼,即用水研灌之立醒;路中仓卒无水,渴甚,急嚼生葱二寸许,津同咽

,可抵饮水二升。

 

卷之二

<篇名>叙中湿论

属性:中湿者,脉沉而细,微缓,以湿溢人肌,肌浮,脉则沉细。夫湿者,在天为雨,在地

为土,在人脏为脾,故湿喜归脾,脾虚喜中湿,故曰湿流关节。中之,多使人 胀,四

肢关节疼痛而烦,久则浮肿喘满,昏不知人。挟风,则眩晕呕哕;兼寒,则挛拳掣痛。治之

不得猛发汗及灼艾,泄泻惟利小便为佳。故论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大汗大下皆死

,详论治法,见伤暑门。

 

卷之二\中湿治法

<篇名>白术酒

属性:治中湿,口噤,不知人。

白术(半两)

上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

 

卷之二

<篇名>四气兼中证论

属性:风寒暑湿,本乎一气,性中相同,用中相背,风寒既能中五脏,暑湿其可不论。方论有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未苦时,但欲饮热;脾着,四肢浮肿,身重如石,不能自反身;

肾着,身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食饮如故,心肺不见明文

,恐文简脱,难以臆补。或云∶湿惟中足三阴,故不及心肺。然五脏有本病,并乘克胜克,

相感相因而得之,假如风中肝为本病,中脾为胜克,中肺为乘克,中心为相因,中肾为相感

,则无所不通。谓湿不及心肺,未为确论,故缺以俟明哲。暑病亦然。况六淫均被,四气皆

能中人。中风则有汗,脉必浮弦,恶风走注;中寒则无汗,脉必紧数,恶寒疼痛;中暑则昏

愦面垢,脉必虚缓,倦怠;中湿则重着,脉必轻缓,四肢节疼痛,皆能交络互织,所谓风

寒、风湿、风温、寒湿、湿温等,当以人迎脉证别之,令无差误。更有七情内忤,亦能涎潮

昏塞,手足曳,一如中风,不可例作六淫气治,其至夭枉。及素蓄痰涎,随气上厥,

使人眩晕,昏不知人,半身不遂,口眼斜,手足 曳者。故有中气中痰之别,犹当详

辨,毋使混滥。除外所因方见于此后,内所因各见本门。

 

卷之二\四气兼中治法

<篇名>附子汤

属性: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斜,昏晕失音,眼目 动,牙车紧急

,不得转动。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各半两)细辛(去苗) 防风(去叉) 人参 干姜(炮,各六钱)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或为末,

酒调二钱服。

 

卷之二\四气兼中治法

<篇名>防风汤

属性:治中风挟暑,卒然晕倒,面青黑,四肢缓弱,喜呻欠,口斜,四肢不仁,好笑。

防风(去叉) 泽泻 桂心杏仁(麸炒,去皮尖) 干姜(炮)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二\四气兼中治法

<篇名>生附白术汤

属性:治中风湿,昏闷恍惚,胀满身重,手足缓纵, 自汗,失音不

语,便利不禁。

附子(生去皮脐) 干姜(各半两)白术(一两) 甘草(一分,炙)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二\四气兼中治法

<篇名>附子麻黄汤

属性:治寒湿所中,昏晕缓弱,或腰背强急,口,语声混浊,心腹

胀,气上喘,不能转动。

附子(炮去皮脐) 麻黄(去节汤) 白术干姜 甘草(炙) 人参(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二\四气兼中治法

<篇名>苓术汤

属性:治冒暑遭雨,暑湿郁发,四肢不仁,半身不遂,骨节离解,缓弱不收,或入浴

晕倒,口眼 斜,手足曳,皆湿温类也。

附子(炮去皮脐) 茯苓 白术 干姜(炮) 泽泻 桂心(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三

<篇名>叙痹论

属性:夫风湿寒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虽曰合痹,其用自殊。风胜则为行痹,寒胜则为痛痹,

湿胜则为着痹。三气袭人经络,入于筋脉、皮肉、肌肤,久而不已,则入五脏。凡使人烦满

,喘而吐者,是痹客于肺;烦心上气,嗌干恐噫,厥胀满者,是痹客于心;多饮,数小便,

小腹痛如怀妊,夜卧则惊者,是痹客于肝;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者,是痹客于肾;四

肢解惰,发咳呕沫,上为大塞者,是痹客于脾。又有肠痹者,数饮而小便不利,中气喘急,

时发飧泄。又胞痹者,小腹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又六腑各有俞,风

寒湿中其俞,而食饮应之,故循俞而入,各舍其腑。治之,随其腑俞,以施针灸之法,仍服

逐风湿寒发散等药,则病自愈。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在骨则重

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逢寒则急,逢热则纵

。又有血痹,以类相从,附于此门。外有支饮作痹,见痰饮门。

 

卷之三\合痹治法

<篇名>附子汤

属性:治风湿寒痹,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四肢缓纵。

附子(生去皮脐) 白芍药 桂心 甘草白茯苓 人参(各三分) 白术(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三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三\合痹治法

<篇名>黄五物汤

属性:治尊荣人骨弱肌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以微风,遂作血痹,脉

当阴阳俱微,尺中少紧,身体如风痹状。

黄 芍药桂心(各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五片,枣三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三\合痹治法

<篇名>黄酒

属性:治风湿寒痹,举体肿满,疼痹不仁,饮食恶冷,涩涩恶寒,胸中痰满,心下塞

。(方见中风门)

 

卷之三

<篇名>节论

属性:夫 节,疼痛不可屈伸,身体羸,其肿如脱,其痛如掣,流注骨节,短气自汗,头眩

,温温欲吐者,皆以风湿寒相搏而成。其痛如掣者,为寒多;肿满如脱者,为湿多;节黄

汗出者,为风多。顾《病源》所载,饮酒当风,汗出入水,遂成斯疾。原其所因,虽涉风湿

寒,又有饮酒之说,自属不内外因。亦有不能饮酒而患此者,要当推求所因,分其先后轻重

为治。久而不治,令人骨节蹉跌,变为癫病,不可不知。

 

卷之三\节治法

<篇名>芍药知母汤

属性:治诸肢节疼痛,身体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桂心 知母 防风(各四两) 芍药甘草(炙) 麻黄(去节) 附子(炮去皮脐,各三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空腹服。一法,有白术、川

芎、杏仁、半夏。

 

卷之三\节治法

<篇名>乌头汤

属性:治病节,痛不可屈伸。

乌头(五枚,锉,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去乌头) 甘草(炙) 麻黄(去节) 芍药 黄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投前蜜煎一合,空腹温服。《千金》

有老姜、桂心、大枣,无黄、麻黄,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腹攻五脏,拘急不得转侧

,叫呼发作有时,使人手足厥冷。

 

卷之三\节治法

<篇名>附子八物汤

属性:治风节,四肢疼痛,如槌锻不可忍。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 芍药 茯苓甘草(炙) 桂心(各三两) 白术(四两) 人参(三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一方,去桂心,用干地黄二两。

 

卷之三\节治法

<篇名>独活寄生汤

属性:最治节风。近人用之甚效。亦治腰背痛,及香港脚流注。(方见腰痛门)

 

卷之三

<篇名>叙香港脚论

属性:夫中风寒暑湿,与香港脚,皆渐、顿、浅、深之不同。中风寒暑湿,得之顿而浅;香港脚得

之渐而深,以其随脏气虚实寒热发动,故得气名。其如循经络入腑脏,证候虽不一,然三阳

多热躁,三阴多热烦,亦可类推。但香港脚不专主一气,亦不专在一经,故与中风寒暑湿为异

耳。兼有续生诸病,混杂多端,未易分别。治之,须寻其经络病证,所在去处,然后以脉察

其虚、实、浅、深为治。假如三阳经,其诊多在足外踝及手背;三阴经,其诊多在足内踝及

臂内。以此粗分阴阳,可知大概矣。其如风寒暑湿,性用各各不同,所谓风为行,寒为痛,

暑为顽,湿为着,乃不刊之说。《千金》方论,与董氏颛门,类皆蹈袭旧说,似难凭据。惟

留心斯道者,必有至当之论焉。

 

卷之三

<篇名>叙《千金》论

属性:《千金》论香港脚,皆由感风毒所致,多不令人即觉,会因他病,乃始发动。或奄然大

闷,经三两日,方乃觉之。庸医不识,谩作余疾治之,莫不尽毙。缘始觉甚微,食饮嬉戏,

气力如故,惟卒起脚屈弱为异耳。及论风毒相貌云,夫有脚未觉异,而头、项、臂、膊,

已有所苦;诸处皆悉未知,而心腹五内,已有所困。或见食呕吐,憎闻食臭;或腹痛下利

;或大小便秘涩;或胸中冲悸,不欲见光明;或精神昏愦,语言错乱;或壮热头痛;或身体

酷冷疼烦;或觉转筋;或肿;或腿顽痹;或时缓纵不随;或复百节挛急;或小腹不仁,皆

谓香港脚状貌也。乃至妇人产后取凉,多中此毒,其热闷掣纵,惊悸心烦,呕吐气上,脐下冷

痞,然不快,兼小便淋沥,不同生平,皆是香港脚之候。顽弱为缓风,疼痛为湿

痹。上件《千金》节文,但备叙诸证,不说阴阳经络所受去处,亦不分风湿寒热四气,及内

脏虚实所因,后学从何为治。若一向信书,不若无书为愈,此之谓也。

 

卷之三

<篇名>香港脚脉证

属性:香港脚证状固多,但当以脉诊分其阴阳,使无差互。所谓脉浮为风,紧为寒,缓细为湿,

洪数为热,见于诸阳病在外,宜发散之愈;沉而弦者亦为风,沉而紧者为寒,沉细为湿,沉

数为热,见诸阴病在里,宜温利之愈;外证自汗走疰为风胜,无汗疼痛挛急为寒胜,肿满重

着为湿胜,烦渴热顽为暑胜。四气兼有,但推其多者为胜。治之,当以诸证互辨而分表里,

寒则温之,热则寒之,在表则散,在里则下,若太虚气乏,间作补汤,随病冷热而用之,不

可拘不得服补药。

 

卷之三

<篇名>叙太阳经香港脚证

属性:病者头痛,目脱项强,腰脊连体枢、循髀外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皆痛者,乃

足太阳膀胱经为风寒暑湿流注。自汗者为风胜,无汗疼痛为寒胜,热顽为暑胜,重着肿满为

湿胜,诸经皆当如此推。凡太阳经宜随四气发散愈。

 

卷之三\太阳经香港脚治法

<篇名>麻黄左经汤

属性:治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经,手足挛痹,行步艰难,憎寒发热,无汗恶寒,

或自汗恶风,头疼眩晕,腰重,关节痛。

麻黄(去节) 干葛 细辛白术(切,米泔浸) 茯苓 防己 桂心(不见火) 羌活 防

风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腹服。自汗,去麻

黄,加桂、芍药;重着,加术、橘皮;无汗,减桂,加杏仁、泽泻。所加并等分。

 

卷之三

<篇名>阳明经香港脚证

属性:病者凄凄寒热,呻欠,口鼻干,腹胀,髀膝膑中循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皆

痛者,乃足阳明胃经为风寒暑湿流注之所为。四气偏胜,并如上说。治之,宜随四气微利之。

 

<目录>卷之三\阳明经香港脚治法

<篇名>大黄左经汤

属性:治风寒暑湿流注足阳明经,使腰脚痹痛,行步艰难,涎潮昏塞,大小便秘

涩,腹痛呕吐,或复下利,恶闻食气,喘满肩息,或自汗谵妄。

大黄(蒸) 细辛(去苗) 茯苓 防己 羌活黄芩 前胡 枳壳(麸炒,去瓤) 浓朴(

去皮,锉,姜制,炒) 甘草(炙) 杏仁(麸炒,去皮尖,别研,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腹热服。腹痛,加

芍药;秘结,加阿胶;喘,加桑白皮、紫苏;小便秘,加泽泻;四肢疮痒浸淫,加升麻。所

加并等分。

 

卷之三\阳明经香港脚治法

<篇名>荷叶本汤

属性:治脚胫生疮,浸淫腿膝,脓汁淋漓,热痹痛痒。

干荷叶(四张) 本(一分)

上为锉散。以水二斗,煎减五升,去滓,温暖得所。淋渫,仍服前大黄左经汤佳。

 

卷之三

<篇名>少阳经香港脚证

属性:病者口苦,善太息,胁痛面垢,体无膏泽,头颔目兑皆痛,缺盆并腋下马刀肿,自汗,

振寒发热,胸中胁肋髀膝外至绝骨外踝及诸节指皆痛者,乃足少阳胆经为风寒暑湿流

注之所为。四气偏胜,例如前说。治之,宜随四气和解。

 

卷之三\少阳经香港脚治法

<篇名>半夏左经汤

属性:治足少阳经为风寒暑湿流注,发热,腰胁痛,头疼眩晕,呕吐宿汁,耳聋

惊悸,热闷心烦,气上喘满,肩息腿痹,缓纵不随。

半夏(汤去滑) 干葛 细辛 白术 茯苓桂心(不见火) 防风 干姜(炮) 黄芩 小

草甘草(炙) 柴胡麦门冬(去心,各三分)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腹服。热闷,加

竹沥,每服半合;喘满,加杏仁、桑白皮。

 

卷之三

<篇名>料简三阳并合香港脚证

属性:三阳经,有并有合。如太阳并少阳,少阳并阳明,阳明并太阳。三阳合病,皆于经络中

推考其诊,随证治之。所谓并者,二经相并;合者,三经会合。以此强分,使名义易晓,不

必论其一二也。

 

卷之三

<篇名>三阳并合香港脚证治法

属性:病者憎寒壮热,自汗恶风,或无汗恶寒,晕眩重着,关节掣痛,手足拘挛,疼痛冷痹,

缓纵不随,心躁气上,呕吐下利,此皆三阳经中风寒暑湿,其脉必浮弦紧数。

 

卷之三\三阳并合香港脚证治法

<篇名>大料神秘左经汤

属性:治风寒暑湿流注足三阳经,手足拘挛疼痛,行步艰难,憎寒发热,自

汗恶风,头眩腰重,关节掣痛;或卒中昏塞,大小便秘涩;或腹痛,呕吐下利,恶闻食臭,

髀腿顽痹,缓纵不随,热闷惊悸,心烦气上,脐下冷痹,喘满肩息。

麻黄(去节) 干葛 细辛 浓朴(姜制炒) 茯苓 防己 枳壳(麸炒,去瓤) 桂心 羌

活防风(去叉) 柴胡 黄芩小草(即远志苗) 白姜(炮) 半夏(汤洗去滑) 甘草 麦门

冬(去心,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腹服。自汗,加牡

蛎、白术,去麻黄;肿满,加泽泻、木通;热甚无汗,减桂,加橘皮、前胡、升麻;腹痛吐

利,去黄芩,加芍药、附子炮;大便秘,加大黄、竹沥;喘满,加杏仁、桑白皮、紫苏。所

加并等分。凡有此病,详认证状,逐一加减,无不愈者。常服下气消痰,散风湿,退肿,进

饮食,令人不虚。江南诸师,固秘此方,虽父子兄弟不传,学人当敬用之。

 

卷之三\三阳并合香港脚证治法

<篇名>加味败毒散

属性:治三阳经香港脚流注,脚踝上热赤肿,寒热如疟,自汗恶风,或无汗恶寒。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枳壳(麸炒,去瓤) 桔梗 甘草(炙) 人参 茯苓 川芎

大黄(蒸) 苍术(米泔浸,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三片,薄荷一头,煎七分,去滓,热服,不过二服愈

。皮肤瘙痒赤疹,加蝉蜕煎。

 

卷之三

<篇名>太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属性:病者腹满,夹咽连舌系急,胸膈痞满,循骨下股膝内前廉内踝、过核骨后、连足

大指之端内侧皆痛者,乃足太阴脾经为四气流注之所为也。四气偏胜,并如前说。治之,各

随其气所中轻重温散之。

 

卷之三\太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篇名>六物附子汤

属性:治四气流注于足太阴经,骨节烦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气,小便不利,恶

风怯寒,头面手足,时时浮肿。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各四两)白术(三两) 甘草(炙,二两) 防己(四两) 茯苓(三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七片,煎七分,去滓温服。

 

卷之三

<篇名>少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属性:病者腰脊痛,小指之下连足心循内踝入跟中、上 内、出中内廉、股内皆痛,上

冲胸咽,饥不能食,面黑,小便淋闭,咳唾不已,善恐,心惕惕若人将捕之状,小腹不仁者

,难治。足少阴肾经为四气流注之所为也。四气偏胜,并如前说。治之,各随其气所中轻重

而温之。

 

卷之三\少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篇名>八味丸

属性:治少阴肾经香港脚入腹,小腹不仁,上气喘急,呕吐自汗。此证最急,以肾乘心

,水克火,死不旋踵。

牡丹皮 泽泻 茯苓(各三两)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各二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熟

地黄(八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米汤食前任下。

 

卷之三

<篇名>厥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属性:病者腰胁偏疼,从足大指连足跗上廉,上,至内廉,循股,环阴气,抵小腹,夹脐诸

处胀痛,两脚挛急,嗌干呕逆,洞泄者,足厥阴肝经为四气流注之所为也。四气偏胜,并如

前说。治之,各随其气所中轻重调理之。

 

卷之三\厥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篇名>神应养真丹

属性:治厥阴肝经为四气进袭肝脏,左瘫右痪,涎潮昏塞,半身不遂,手足顽

麻,语言謇涩,头旋目眩,牙关紧急,气喘自汗,心神恍惚,肢体缓弱,上攻头目,下注

脚膝,荣气凝滞,遍身疼痛。兼治妇人产后中风,角弓反张,堕车落马,打扑伤损,瘀血在内。

当归(酒浸) 天麻 川芎 羌活 白芍药熟地黄(各等分,一法,无羌活,入木瓜、熟阿胶,等分)

上为末,蜜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丸,木瓜、菟丝子浸酒下;脚痹,薏苡仁浸酒下;

中风,温酒米汤下。

 

卷之三

<篇名>料简三阴并合香港脚证

属性:伤寒,三阳有并合,三阴无并合,脏腑不同故也,亦自不妨传变。香港脚则不然,以久滞

脏气,随其虚实寒热而流注,故病多并合,不可不知。

 

卷之三\三阴并合香港脚治法

<篇名>抱龙丸

属性:治肝肾脏虚,风湿进袭,流注腿膝,行步艰难,渐成风湿香港脚,足心如火,上

气喘急,小腹不仁,全不进食。

赤小豆(四两,略炒) 五灵脂 白胶香破故纸(炒) 狗脊(火去毛) 木鳖子(去壳) 海

桐皮 威灵仙 地龙(炒) 草乌(米泔浸三日,净洗,去皮尖)

上各一两为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盐酒任下。

 

卷之三\三阴并合香港脚治法

<篇名>川膝煎

属性:治肝肾虚,为风寒湿毒所中,流注腿膝,节疼痛,如锥刀锻刺,不可名状。

大乌头(十个,端正者,槌破,以纸袋盛,用乌豆一斗藉覆,蒸一日取出,去豆不用,去

皮尖) 牛膝(二两,去芦穣干)

上二味,并不得见铜铁器及火与日,木臼捣碎牛膝,同入石磨中磨为末,酒糊丸,梧子

大。每服四十丸,用无灰酒一瓶,中样木瓜一个,切作片,入瓶中,煨木瓜烂为度,用此酒

下,不拘时候。然肝气恶铁,忌则有之;不见火日,此好事者妄忌,且如乌头、牛膝,采时

岂一向阴干也。

 

卷之三\三阴并合香港脚治法

<篇名>十全丹

属性:治香港脚上攻,心肾相系,足心隐痛,小腹不仁,烦渴,小便或秘或利,关节挛

痹疼痛,神效不可具述。

苁蓉(酒浸) 石斛(酒浸) 狗脊(火去毛) 萆 茯苓 牛膝(酒浸) 地仙子 远志(

去心炒,各一两) 熟地黄(三两)杜仲(去皮,锉炒,三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

 

卷之三\三阴并合香港脚治法

<篇名>乳香宣经丸

属性:治体虚为风湿寒袭,四气相搏,半身不遂,手足顽麻,骨节烦疼,足胫浮

肿,恶寒发热,渐成香港脚,肝肾不足,四肢挛急,遍身攻注;或闪肭打扑,内伤筋骨;及风

邪内搏;男子疝气;妇人经脉不调。常服活血止痛,补虚壮筋骨。

威灵仙(去芦,洗) 乌药(去木) 茴香(炒) 川楝子(锉炒) 牵牛子(炒) 橘皮(去白)

萆 防风(各二两) 五苓脂 乳香(各半两)草乌(黑豆一协议煮,竹刀切看透黑为度,去

皮焙秤,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盐汤任下;妇人醋汤下,食前服。

 

卷之三\三阴并合香港脚治法

<篇名>大犀角丸

属性:治脾肾经,脚胫肿痹,小腹顽麻,上攻头面,通身洪肿,小便不利,上气喘

满,闷绝欲死。

犀角(镑) 黄芩 旋复花 白术桂心(不焙) 防己(各二两) 香豉(略炒) 橘皮 茯苓

(各三两) 前胡 桑白皮(炙,四两)紫苏茎叶(四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滓,食前。喘,加杏仁。

 

卷之三\三阴并合香港脚治法

<篇名>四蒸木瓜丸

属性:治肝肾脾三经气虚,为风寒湿搏着,流注经络, 日旷岁,治疗不痊

,凡遇六化更变,七情不宁,必至发动,或肿满,或顽痹,憎寒壮热,呕吐自汗。

威灵仙(苦葶苈同入) 黄 (续断同入) 苍术(橘皮同入) 乌药(去木,与黄松节同入)

上各半两,以大木瓜四个,切盖去瓤,入前件药,仍用盖簪定,酒洒蒸熟,三蒸三晒,

取药出,焙干为末,研瓜为膏,搜和捣千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

下。世传木瓜丸最多,惟此方有效,当敬之。黄松节即茯苓中木。

 

卷之三\三阴并合香港脚治法

<篇名>迮毒汤

属性:治肝脾肾三经,为风湿寒热毒瓦斯上攻,阴阳不和,四肢拘挛,上气喘满,小便

秘涩,心热烦闷,遍身浮肿,脚弱。

半夏(四两,汤洗) 黄 甘草(炙) 当归人参 浓朴(姜汁制) 独活 橘皮(各一两)

熟地黄 芍药 枳实(麸炒,去瓤) 麻黄(去节汤,各二两) 桂心(不焙,三两) 贝子(二十一个)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三个,煎七分,去滓,空心温服,日三夜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