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橘子皮(陈皮)

(2011-12-07 11:27:34)
标签:

北京汉唐四明

医学研究院

健康国学

辨证施治

中医理论

健康

分类: 研究院

 橘子皮(陈皮)

(仅供参考)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11206/75/6899459612115169687.jpg

    《泊宅编》记载: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逐冷,有特殊功效。其他药物多以新鲜为珍贵,唯有橘皮以陈年者为货。橘皮品种又以洞庭一带所产为最佳。作者的舅舅莫强中做江西半城县令时,突然得了消化系统的病症,凡食毕,便立即感到胸闷,十分难受,用方百余帖,病情依旧。偶得一同族的偏方,称合橘红汤,煎来早晚饮服,数帖之后,吃饭有了味道。一日莫强中坐堂视事,操笔批阅文件,顿觉有一物坠入腹中。感觉十分明显。莫强中大惊,汗如雨下,小吏扶其归后宅休养。须臾间,腹疼便急,解下数块坚硬如铁弹丸的东西,腥臭不可闻。从此,莫强中胸部渐渐宽舒。原来他解下的是脾胃冷积之物。询问作者是何药起了作用,作者说:“……阿舅,你病有十年多了,药饵吃下百余帖;,论品类也有数百种,而治疗胸闷之症,橘皮有特效,那是今古籍中记载过的。”

 概述

   【名称】:橘皮。

  【类别】:理气药

  【拼音】:Jú Pí。

  【拉丁】: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药用部位】:果皮

  【药材性状】:多剖成3~4瓣片,基部相连,或为不规则的碎片,厚约1mm。外表面成黄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圆形小凹点,内表面黄白色,粗糙,呈海绵状,极易观察到圆大而紧密的凹点,基部残留有经络。质柔软,不易折断。

  【产地】:广东福建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味辛而微苦,温,入脾、肺经

  【功能主治】: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吐,或湿浊中阻所致胸闷、纳呆、便溏,但阴津亏损,内有实热者慎用。

  【用法用量】:如橘皮10克、生姜适量共泡茶饮服,可用于脘胀、恶心、呕逆;用秋梨一只,加橘皮、冰糖少许同熬成的橘皮梨子饮可润肺止咳,尤适于秋季肺燥咳嗽者食用。

  【炮制】:刷去泥土,拣净杂质,喷淋清水,闷润后切丝或切片,晾干。

  注:药材炮制参见《中药材炮制通则》。

性味   

    辛苦,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无毒。

  ③崔禹锡《食经》:味辛苦 

  

 归经

    入脾、肺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足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胃四经。

  ③《本草求真》:入脾、大肠

 

功用主治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

  ①《本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

  ②《别录》: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琳,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

  ③《药性论》:治胸膈间气,开胃,主气痢,消痰涎,治上气咳嗽。

  ④《本草拾遗》:去气,调中。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症瘕痃癣。

  ⑥《医学启源》:去胸中寒邪,破滞气,益脾胃。

  ⑦《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

  ⑧《随息居饮食谱》:解鱼、蟹毒。治噫噎,胀闷,疳疟。泻痢,便秘,脚气

 

名家论述  

    ①《医学启源》:橘皮能益气,加青皮减半,去滞气,推陈致新。若补脾胃,不去白,若理胸中滞气,去包。《主治秘要》云,苦辛益气,利肺,有甘草则补肺,无则泻肺。

  ②《日用本草》:橘皮,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中酒呕吐恶心,煎饮之效。

  ③《纲目》: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噪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籥,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市补泻升降也。洁古张氏云,陈皮、枳壳,利其气而痰自下,盖此义也。同杏仁治大肠气闷,同桃仁治大肠血閟,皆取其通滞也。按方勺《泊宅编》云,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饮极有殊功。他药贵新,惟此贵陈。

  ④《本草经疏》:橘皮,主胸中瘕热逆气,气冲胸中呕咳者,以肺主气,气常则顺,气变则逆,逆则热聚于胸中而成瘕,瘕者假也,如痞满郁闷之类也,辛能散,苦能泄,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咳止,胸中瘕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主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燥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瘳矣。肺为水之上源,源竭则下流不利,热结膀胱,肺得所养而津液贯输,气化运动,故膀胱留热,停水、五淋皆通也。去臭及寸白者,辛能散邪,苦能杀虫也。

  ⑤《木草正》:陈皮,气实痰滞必用。留白者微甘而性缓,去白者用辛而性速。

  ⑥《本草汇言》:顾朽匏曰,橘皮总属理气之珍,若霍乱呕吐,气之逆也:泄泻下利,气之寒也;关格中满,气之闭也;食积痰涎,气之滞也;风寒暑湿,气之搏也;七情之部,气之结也;橘皮统能治之。其去白开痰,留白和脾。盖味辛善散,故能开气;味苦善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胃和脾者也。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然君白术则益脾,单则利脾,佐甘草则和气,否则损气。同竹茹、芩、连治呃逆,因热也:同干姜、桂、附治呃逆,因寒也。补中用之以益气,二陈用之以除痰,干葛用之以清胃解酲,平胃用之以消食去湿。

  ⑦《本草崇原》:按上古诸方,止曰橘皮个用不切,并无去白之说,李东垣不参经义,不体物性,承雷孜炮制,谓留白则理脾健胃,去白则消痰止嗽。后人习以为法,每用橘红治虚劳咳嗽。……若去其白,其味但辛,止行皮毛,风寒咳嗽,似乎相宜,虚劳不足,益辛散矣。

  ⑧《本草经百种录》:橘柚通体皆香,而皮辛肉酸,乃肝胆通气之药也。故凡肝气不舒,克贼脾土之痴,皆能已之。

  ⑨《医林纂要》:橘皮,上则泻肺邪,降逆气;中则燥脾湿,和中气;下则舒肝木,润肾命。主于顺气、消痰、去郁。

  ⑩《本草求真》:橘皮,利气,虽有类于青皮,但此气味辛温,则入脾、肺而宣壅,不如青皮考入肝疏泄,而无入脾燥湿,入肺理气之故也。治火痰童便制,寒痰姜汁制,治下焦盐水制。

    古方之一是二贤散,力“川橘红(陈皮)四两,炙甘草一两,一君一臣,煎制而成。

  另有一方是将一斤橘子去瓤,盐、甘草各四两,加水五碗,用慢火煮干,焙烤保存,捣碎为末服用。

  以上两方剂宽膈、降气、消痰,功效显著,比医家用半夏、南星、枳实、茯苓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美味佳肴
  1、橘皮粥:
在熬大米粥时,在粥烧滚前,放入几小块干净的橘子皮,等粥煮熟后,不仅芳香可口而且开胃,对胸腹胀满或咳嗽痰多的人,能够起到饮食治疗的作用。
  2、橘皮汤:在做肉汤或排骨汤时,放几块橘子皮,不仅汤味鲜美,而且有一股淡淡的橘子味,会使人吃起来没有油腻的感觉。
  3、橘皮茶:把清洗干净的橘子皮切成丝、丁或块,用时可以单独用开水冲泡,也可以和茶叶一起饮,不仅味道清香,而且有开胃、通气、提神的功效。
  4、橘皮酒:把洗净晒干的橘子皮适量浸泡在白酒中,大约20天之后就可以饮用。橘子酒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如果浸泡时间稍长,酒味更佳。
  5、橘皮菜:吃过橘子后,把新鲜的橘皮收集起来,清洗干净,在清水中泡2天,然后切成细丝,再用白糖腌20天,就成了非常可口的下酒菜。不仅吃起来甜香爽口,而且还有解酒的作用。
  6、橘皮丁:把新鲜的橘子皮,除去蒂头和坏烂的部分,用清水洗干净,沥干后用刀切成小丁块,然后放在蜂蜜或白糖中浸腌20天,可做糖包、汤圆等甜食品的馅料,吃起来清爽香甜。
  7、五香橘皮:把干净的橘子皮在清水中泡一昼夜,除去蒂、头和霉烂的部分,挤干后放在开水锅里煮沸30-40分钟,然后挤去水分沥干,再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按500克湿橘皮加20克食盐的比例再在锅中煮沸30分钟,捞出后,趁湿撒上一层甘草粉,每500克用甘草粉15克左右,晒干后即为甜、香、酸、咸并略带苦味的五香陈皮了。味道悠长,还有药疗的作用。
  8、橘皮果酱:橘皮做果酱,干鲜均可。先将橘皮用水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数分钟,将水倒出,另加新水再煮沸数分钟,如此进行3-4次,直到橘皮水苦味不太重时为止。然后用手或布将橘皮挤干,用刀将橘皮剁成碎末,越碎越好,若能用绞肉机细绞一下更好。把剁碎的橘皮重新放入锅中,根据橘皮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红糖、白糖和糖精,并加水少许,煮沸后用文火煎熬成稠糊状,橘皮果酱就就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