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科医生为何越来越少
(2011-04-12 12:53:53)
标签:
北京汉唐四明医学研究院健康梁全龙 |
分类: 研究院 |
中医骨科医生为何越来越少
韦以宗
中医对脊柱劳损疾病的认识已有2000多年历史。从《黄帝内经》的“脊柱法”、“按脊法”、“腰痛”专篇,到孙思邈以牵引屈伸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李仲南以布带悬吊法和过伸牵引法快速复位颈椎、腰椎骨折脱位等,逐渐形成了牵引、旋转、悬吊、侧扳、过伸、屈曲、整盆、按摩推拿等整脊手法。中医治疗骨科有着如此的先天优势,为何当今众多医院难觅中医骨科?
韦以宗教授认为:中医骨科在医疗市场上的稀缺,不仅仅是由于中医自身的发展和传承问题,与诸多体制和收费标准也颇有干系。具体来说,中医的优势是不少的。
中医骨科,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的疾病,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对于创伤,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对于骨折创伤,采取手法复位,与西医的手术不同,用夹板固定,不开刀。一个非常“治病不伤身”,对于一些并不严重的创伤,不采取手术开刀的方法。对西医的手术方法并不完全认同,一些并不严重的创伤,却还要在病人伤口上划一刀,加重伤势。
而且,对于人均收入并不高的中国人来说,中医骨科有着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廉价,一次接骨可能几十元,最多也不会超过万元,非常经济实惠。
而对于中医在当前的一级医疗市场上越来越少,直至消亡的原因。韦以宗教授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中西医骨科的收费标准不合理,存在严重的“脑体倒挂”现象。韦教授举了一个例子:以北京市的消费标准为例,中医接骨一次,仅能收费80余元,而西医的手术费用则可能高达上万元。巨大的差价导致医院和医生纷纷选择西医手术,放弃耗时耗力且没有收益的中医骨科。过分低廉的收费也给了患者一种不信任感。
第二、中医接骨,“功夫”非常重要。懂得基本功夫套路。当前,许许多多中医保留下来的接骨手法,都是出自习武之人如少林武僧的经验的积累和传承。
如佛山市,佛山是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佛山中医院创始人之一的陈渭良,他的师父就是李国海,而李国海老师傅则正是当初跟随一名寺院的武僧学习的接骨,进而加以发扬广大;又如广东人所熟知的洪熙官,也有着一身的接骨绝活儿。因此,中医正骨,不仅要求医生懂得药物知识,同样需要会一定的功夫,懂得一定的武术,有一定的力量。否则只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现在的中医教育中,这一块严重缺失,很多中医传统的优秀的正骨手法已经消失。一些美国人不惜千里迢迢来中国学习少林功夫正骨,但是我们自己却没有好好传承,实在是一种遗憾。
第三、当然,中医骨科也有着自己的限制和不足。一个比较常见的缺点就是用于固定断骨的小夹板,很容易移位,加大了医生的负担和病人的痛苦。与其三天两头换小夹板,倒不如花大价钱直接采取西医手术方式,虽然价格昂贵,但是在崇尚生活质量的现代社会,颇为流行。
擅长:颈椎、腰椎、胸椎、脊柱类骨科疾病,创伤骨科;尤其擅长青少年脊柱侧弯、腰间盘突出、颈椎间盘突出、椎管滑脱、强直性脊柱炎、颈腰椎管狭窄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