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整脊——脊柱的健康守护神
(2010-10-31 19:25:43)
标签:
转载 |
脊柱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我认为它比其他内脏受损致病的机率要高。因为其他内脏深居人体深层,外有强健的肌肉、肌腱、筋膜、骨骼等保护,而脊柱处于不易防御的后背,纵贯躯干始终,承受和支配着全身运动系统的承载力,我们的生活生存中的各种体位变化、运动姿势,都少不了脊柱运动的配合与参与,我们在社会实践中知道,活干多了肯定会受累,受累多就会积劳成疾,更何况脊柱直接感(承)受外界的风、寒、湿、邪与外力伤,脊柱积劳成疾能不多吗?
人类在进化中形成的直立行走固然解放了双手,实现了智力的飞跃,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人类的脊柱与其他四足脊椎动物的脊柱有共同之处,在人类从胚胎到新生儿至站立行走之前,脊柱的大体形态结构与四足脊椎动物同是颈椎、胸椎和腰椎、骶椎在一个弯曲的水平面上。人类在直立行走以后,颈椎、胸椎和腰椎、骶椎开始由水平排列形成垂直排列,逐渐形成颈曲和腰曲,这种叠罗汉式的垂直排列方式无疑增加了底层脊椎的负荷,并使得颈椎与胸椎、腰椎与骶椎之间更容易劳损和受伤(因为胸椎和腰椎之间相对运动较少,所以情况要稍微好一点),一旦脊椎之间造成错位,更加容易使脊椎内的神经和脊椎外的韧带、肌肉等组织造成紧张或压迫,同时也会造成骨骼之间的非正常摩擦,而这应该是骨质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增生的骨质又会对其他肌肉、神经或韧带组织造成影响。2007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导全民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养成一个健康科学的生活工作姿势习惯。这个行动如果我们能按要求遵守,我们的健康肯定受益,但是人们在自身健康时总会把健康抛之脑后,生活工作中该怎样来还是怎样来,不会去考虑对自身健康的危害性。像不良睡姿引发出颈椎病,久坐与不良坐姿引发颈椎与背腰部疾患,等等不良姿势习惯带来的病症直接影响脊柱的健康(见《影响脊柱健康的不良习惯与姿势》)。
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文:“脊梁骨┅┅先受风寒,后被跌打损伤者,瘀聚凝结。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则成伛偻之形。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背膂始直。”对损伤性脊椎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整复手法等已有较明确的载述。今天国内外行内人士都能接受的自然疗法——整脊疗法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文同出一辙,虽然有学者传称“整脊疗法”为舶来词,还追朔到国外18、19世纪的医学史,我们中华大地也不乏能人大势宣扬多种“某式整脊”,培训班如天女散花般在全国各地展开,但真正的手法要旨还是没有离开我国古人已有的范畴。为何把整脊疗法誉为舶来品,关键是此疗法在西欧多个发达国家中被主流社会和主流医学接受和融洽。而国内正骨派系沉湎于“创始人”、“第一人”、“某某氏”之争,在许多医院的骨科外科医生面前则嗤之以鼻。此疗法究竟为何人何时何地所创不在本文的介绍范围则搁置之,而我们作为患者只需要了解的就是整脊疗法它是专门整复脊椎的一种简便、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整脊疗法是运用分筋弹拨、按压旋转、整复疏理等手法作用于脊背,以整复脊椎关节内外平衡,促进督脉气血和畅,从而治疗脊椎疾患及脊柱相关疾病的一种疗法。洛阳郭式正骨、冯天有新医正骨、龙层花治脊正骨等国内名家,在我国当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国际传播中医文化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手法目的都是以达古医籍所称的“骨合缝”、“筋入槽”,应用特殊的手法,并结合针刺、温灸、刮痧、刺血、拔罐、小针刀、点穴按摩以及理疗等手段,解除骨及关节囊、黄韧带对神经根、植物神经、血管、脊髓等压迫,促使椎体关节恢复正常(或代偿性)的解剖位置,使之与周围肌肉群相适应,松解椎关节和椎旁软组织粘连,增加活动范围,缓解疼痛。有学者提出的“整骨不整肌,根本不懂医;整肌不整椎,病痛一大堆”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文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通过整脊疗法使椎骨、及椎旁的软组织恢复健康,人体经络气血畅达,我们的健康才有充分的“硬件”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