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光靠养生也不行,健康要管理

(2010-07-08 15:21:50)
标签:

转载

原载《健康管理》2010年7月号

     网上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张悟本的做法是行骗的不到两万人,支持他的居然超过400万人。看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的滋味就像是打翻了一个调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不由得想起近代中国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说的一句话: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我想,具有小农意识的国人的数量恐怕也应该是世界第一。我做过农民,我一直以此自豪,一直以勤俭朴素,吃苦耐劳自勉。但是我也知道,社会在发展。当我们已经基本告别农业社会,开始跨越工业社会,正在进入信息社会之际,我们的观念、技能和知识需要更新,我们的健康素养需要与时俱进。在健康领域,产生于小农经济时代的养生学说是满足不了21世纪国人的健康需求的。

     养生学说是源于农业社会经验医学的衍生物,精华和糟粕共存。由于缺乏现代科学证据的支持,国人很难明辨是非。这就给某些人留下了混水摸鱼的空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中定义:养生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衰老的发生发展、老年病的防治与增强健康,延缓衰老求得延年益寿具体措施的一门学科”。 传统养生的具体方法是起居有常,节制性欲,保养精神,注意饮食,养生方药,适当劳动,按摩针灸等。养生强调的是在整体上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在饮食上则具体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很显然,如果提倡只吃几种特定食品来养生,本身就违反了养生的整体原则。林光常,刘太医,张悟本等人其实都是打着养生的旗号在反养生。“绿豆治病”“把健康彻底说清楚”等说法本身就是偷换概念,以偏概全,不但不符合基本的科学常识,也有悖于我国传统的养生原则。

     历史的原因造成养生学说本身的局限。古代著名的养生医家如葛洪、陶宏景、孙思邈等都是道家。受佛、道两教影响,养生书籍中既有可供后世参考的科学内容,也有属于迷信,荒诞不经的记载。当时上层社会炼丹,服用矿物药十分流行。因毒性反应致病致死的也非常多。由于养生遗产至今并没有得到系统和科学的整理,“孩子”和“洗澡水”并存。我们本来应该倒掉“洗澡水”,留下“孩子”。但“洗澡水”还没来得及倒掉,就出现了巨大的健康市场。

     巨大的健康市场是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而出现的。中国的健康需求就像一位饥肠辘辘的巨人,被2003年的SARS危机霎那间唤醒了。在健康信息供不应求和法律保障体系急需完善的情况下,林光常,刘太医,张悟本等先后粉墨登场,打着养生的旗号,施展低劣的招摇撞骗之术,危害公众的健康。因为这位饥不择食的巨人并不知道什么是营养科学,也不知道1+1=2,所以买了劣货假货,还居然毫不犹豫地按1+1=10的价格付钱。难怪有人戏称被小农经济包围的中国健康市场是“钱多人傻”。

      可以说,目前市场上打着养生旗号圈钱的人兜售的大多是应该倒掉的“洗澡水”,并非真正的传统养生精华。中国健康市场这种一再出现的怪状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位有理性思维的人深思吗?

     偶然受骗可以理解。多次上当就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了。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应该承认,许多人上当的原因是缺乏现代健康素养,或多或少受小农意识的影响,钟情于养生学说而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养生。识时务者为俊杰。继承养生的精华没有错,但光靠养生已经不够了。

21世纪的大健康观告诉我们,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我们的健康。健康符合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人的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方方面面的危险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比如说,传统养生理论认为正常的饮食需要谷类、水果、肉类和蔬菜等。但是,由于没有给出科学的搭配比例,林、张的红薯疗法,绿豆疗法就趁机钻了空子。

      真理跨过一步就是谬论。红薯和绿豆有助于健康,就像水有助于健康一样。但这只能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任何食物过多都会对健康有害。短期大量地单吃某种食物,由于安慰剂效应和其他作用,也许能看到一些表面的效果。但是,长期下去,一定会造成营养不良。今天的科学证据给我们提供了合理搭配,平衡膳食的科学指南。我们如果不按照科学指南去做,只听信某些人的花言巧语,这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增加得病和死亡机会的健康危险因素。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今天的食物和以往的食物不可同日而语。今天的环境和条件也完全变了。21世纪光靠养生不可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健康。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接近真理。古代的养生学说对健康的认识是不可能有今天这么科学和系统的认识的。健康管理告诉我们,损害我们健康的是越来越多的危险因素,而不是某一种原因和缺乏某一种食物。要健康,就要全面发展,不能只关注一块“木板”。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想健康只能靠自己,靠谁都靠不住。我们应该主动地跳出养生学说的束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全面接受大健康理念,认真学习健康管理技能,不断更新健康科学知识。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提高了健康素养,我们整个社会,包括政府,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健康信息,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创造出一个人人都可以享受健康的环境。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