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人生第一影像
(2009-07-07 10:21:26)
标签:
杂谈 |
第一影像的遗憾
在国外或者港台的电影电视上,我们看到过父母用DV拍摄孩子出生的全过程的画面,于是激发了很多准爸爸准妈妈第一时间记录自己孩子诞生的无限憧憬。但实际上,这个愿望在国内还是很难实现的。首先,允许陪产的医院就非常少。即使是个别可陪产的医院,给新生儿拍照,也成为了院方的一个获利项目,摄像机、照相机是绝对不允许携带和使用的。即使是心存侥幸打算用手机来拍照或者拍视频,也会被护士、医生以“可能干扰医疗仪器正常运行”为由坚决制止。这样,人生第一影像的诞生,只能乖乖交钱给医院,让他们给你咔嚓两张标准照和婴儿的合影照片了。至于视频,即使交钱,也没人给你拍。当然,回到病房,就可以尽情施展随意发挥了。
用DC还是用DV
对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父母还是希望能拍摄孩子的动态视频。试想,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姑姑大姨什么的炫耀自己的宝贝,静态的照片的感染力,哪有表情丰富连续、小手小脚蹬来撑去的来得亲切啊。
现在的绝大多数数码相机和部分手机都具备一定的视频拍摄功能,但它们大多只能拍摄画面很小、时间很短的小片段,而且画面的色彩和清晰度也还不是十分理想。DV无论镜头还是视频采、记录处理方式,都大大优于数码相机。尤其是在医院环境中拍摄孩子,DV更是理想的工具。因为病房中光线通常都不会太好,DV由于镜头光圈更大,在弱光下的画面效果会更明亮一些。而且一些采用3CCD的机型,在弱光下的图像噪点抑制性能远远优于数码相机。因此,尽量用DV来记录宝宝的这段珍贵影像。
婴儿拍摄技巧
病房中光线都是通过窗户单项采光的,因此拍摄时尽量顺光,否则画面很容易因为逆光的原因黑漆漆一团;
婴儿眼睛尚未发育,不能使用闪光灯或其他辅助光源直接照射面部,以免损伤视力发育;
婴儿活动范围和活动幅度很小,因此要充分利用DV镜头推拉功能拍摄一些细节,比如小嘴儿、小手、脐带什么的特写,而且有足够的时间慢慢;
花点心思设计一些亲子场景,比如哺乳、亲吻、抚触等,把这些画面拍摄下来,以后纪念意义更强;
摸清孩子的一些规律,比如,什么时候比较容易打哈欠、什么时候会撒尿等,提前准备好DV,这些画面看起来都会觉得特别可爱;
购买DV的时候,尽量选购那些可以用闪存卡存储文件的机型,这样可以快速将视频文件倒到电脑中,方便第一时间分发给家人分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