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巨石掩埋的小城)

(死亡之城——北川)

(守灵老人)

(山水画中)

(北川大酒店)

(被丢弃的小熊)

(祭念坛)

(北川中学分部)

(流浪小狗出没的地方)

(震后北川鸟瞰——一个山水小城的最后记忆)
小乖:
回北京已经是第三天了,拿起笔来,终不能成文。兴许是笔头太重了,怕写不好。
这不是我第一次重回灾区,在这之前,多少次都在想像着你们的模样,想象你们生活中的艰辛不易。可是当我们一行十几人在北川的废墟中看到那个孤独的守灵人,谁也禁不住让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
北川已经成了一座废墟。一年过去了,旧坟上长满了新草。水还在急速流淌,青山依旧,只有城里道路上到处盘垣着的巨石,提示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多么惨烈的灾难。在城中心的纪念坛附近,我们遇到了这位老人,如果不是地震的摧毁,老人身体看上去依然非常硬郎,没有驼背,带着乡下人和善的微笑。老人已经89岁了,我们中午的烈日头下见到他时,老人的眼泡红肿,但看到我们依旧在微笑——只有我们在这里,才是他唯一的亲人。
绵阳同行的赵大哥告诉我,原来北川县城的人口应该在10万左右。地震发生时,四周围拢小城的高山顿时崩塌,把老城区足足向前推了200米!很难想象在当时,有活着的人能逃过这样的劫难。走在北川县城,每一处都是触目惊心的景象。被丢弃的小熊,北川中学分部的废墟上仅存的旗杆,遇难亲人的工作证件,倾斜的危楼上只有阳台上的鲜花依旧盛开,头顶上是命悬一线的唐家山堰塞湖。在一处巷子里,一只流浪的小狗远远看到我们,就躲了起来,它和那位老人一样,没舍得离开这样死亡之城。他们舍不得,城里埋葬着他们的亲人和活下去的希望。
老人说,他的家人在地震中全部没了,包括他的玄孙。他说,如果可以选的话,死的应该是他,而不是他们。我们问他住在那里,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帐篷。我们上车把吃的食物拿出来给了老人,给他手里塞了点钱。老人红肿的眼眶里全是泪水。
北川曾经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小城。在羌族几千年的流亡历史上,可以想象这里的先民怎样跋山涉水,欣喜地发现了这样的一片庇佑之所——远离成都平原,远离绵阳这样的战火中心,在四围高山、有泉水涓涓的地方,构筑他们的乐土。可数千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先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历史,和无数年轻的身躯,和北川中学那些鲜活的少男少女一起,被深深地埋葬在这样一片巨石中。
告别北川,我们在和一段历史告别。在中午阳光曝晒下蒸起的雾霭中,在吉普车扬起了漫山的黄土中,当年曾经山水如画的小城在我们的景象里越来越模糊,只有那位眼泡红肿的老人,和那只怯生生怕见人的流浪小狗,越来越清晰——似乎只有他们两个,才是这个废墟之城的唯一记忆和见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