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访三江源(之二)

(2008-10-26 22:14:00)
标签:

杂谈

    到青海,不能不去塔尔寺。比起一些西藏的宗教建筑,如布达拉宫和扎布伦寺,塔尔寺规模就小多了,这也许毕竟是青海是藏传佛教的受教地、并非源头的缘故吧。

     塔尔寺的盛名,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藏传佛教教派之一格鲁派(黄教)的宗师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一般说来,藏传佛教有四大流派:红教的宁玛巴、黄教的格鲁巴、花教的萨迦巴、以及白教的噶居巴。相传宗喀巴16岁离开母亲,去西藏深造,后来并创立了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他母亲生养他的地方,剪脐带滴血处竟然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燃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衮本” (十万身像)的名称即源于此。宗喀巴去藏6年,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1379),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

   这是史料上记载塔尔寺的起源。塔尔寺和这样一个母亲和儿子的关系维系在了一起,可见,宗教在玄奥外,也是基于人世间普遍人伦的一种映射。几百年过去了,塔尔寺里的菩提树都已经亭亭如盖,关于一个垂垂老矣的母亲依旧在等待远游求学儿子归来的故事,听起来还是熠熠如新。

    深秋的塔尔寺更有其神秘一面。塔尔寺依山而建,满山坡的黄灿灿的白杨,和星星点点的红色枫叶,把寺庙的远古气息和浓烈的秋意融在一起,似乎要酝酿出浓浓的醉意来。青海是朝圣者的故乡,每年,从青海出发,无数信徒变卖家产,扶老携幼,从这里踏上历时数年去西藏的朝圣路,就是600多年前那个匆匆负笈上路的16岁少年一样。千年来,日复一日,代复一代。走在青藏高原的几天里,我一直在叹服宗教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似乎有了它,人们才能从茫茫戈壁和皑皑白雪中找到生活的勇气。

    在青海,生活的目标和意义,连同艺术、创造力和所有财富,都献给了宗教。壁画、堆绣和酥油花是塔尔寺的“三绝”,无一不是信徒们的创造,正是信仰,赋予了最基本的生存意义,而这样发自内心的召唤,在信徒们建立与宗教权威的从属关系过程中,创造充满了激情和灵光,才有了如此绚烂的堆绣艺术和栩栩生动的酥油花雕刻。

    第二天,我们清晨六点就从西宁出发,开始了日行800多公里的跋涉,走的是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蕃远嫁的“唐蕃古道”,目的地是玉树。车开了一个多小时,公路延伸到了茫茫雪山中,见一团黑云从雪山中漂移过来,不多时,天空就飘起了大片大片的雪花。这雪花来得快,去得也快,几分钟过去,日照如新,让我们领会了高原气候的变幻莫测。

    中午时分,我们到了倒淌河,历史上记载,文成公主一行到此,回望江山,泪流成河,以致河水呼应,不复东流,故名“倒淌河”。传说文成公主系唐江夏王唐太宗李世民的族弟李道宗之女,名李雪雁,唐贞观十四年(640年),统一西藏并建立吐蕃王朝的一代英雄松赞干布向唐朝请婚,时年16岁的文成公主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作为唐李氏王朝宗室子弟,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桩政治联姻的女主角,对遥远吐蕃心存疑虑,又充满了新奇向往,以现代眼光来看,当属有胆识的女探险家和政治领袖。641年,文成公主偕父亲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出长安前往吐蕃。文成公主端庄丰满,饱读诗书,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一见为她之倾倒,文成公主衣着华美,雍容典雅,在当时象征着如日中天的盛唐文化,一位黝黑彪悍的高原汉子和一位出身深闺的奇女子的结合,不管是政治联姻,还是文化交流,或者是姻缘聚会,都吊足了历史的胃口,给当时和后人巨大的想象空间。

    历史上记载,在中国历代皇朝的政治婚姻中,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都是最幸福的一对儿,所有这一切,都和这两人的巨眼英豪、惺惺相惜不可分。文成公主浩浩荡荡的远嫁队伍把汉文明连同农作物种子和桑蚕等远播到了西藏, 松赞干布怕心爱的妻子太想家,为她建造了美轮美奂的布达拉宫。两种文化的碰撞,连同金风玉露式的爱情,孕育了世间传奇。

    可惜的是,盛景往往都不长。松赞干布死于盛年(35岁),与文成公主未有子嗣。二十年后,唐使尚凯再次入蕃,奉唐高宗之命请文成公主回长安颐养天年,被文成公主婉谢。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初春,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开始,到唐高宗咸亨元年薛仁贵率兵征讨吐蕃为止,整整三十年的岁月,文成公主博学和聪慧,缔造了中国西域最宁静、美好和传奇的一段时光。

   导游告诉我们,在国道修建之前,从西宁到玉树车要开上三天,我们花了10多个小时的车程的路,文成公主当年更是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沿途都是冰天雪地、黄沙碎石。一路经过鄂拉山、巴彦客拉山口、星星湖等,车到河源,系黄河水系的源头,是一处湿地,水草丰美,野鸭成群,俨然一派江南风光,传说文成公主当年到此,也是欣喜万分,精神为之一振。西北望长安,关山几多重!

   天色渐晚,一晚冷月,映照在冰冷高原上,越发清冷。不知道在一个多月冰天雪地的跋涉中(当年文成公主进藏选择冬季,就是因为沿途江河纵横,结冰之后,车马方便通行),一定也曾夜夜望月,思绪纷飞。“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年前的冷月还在,雪峰依旧。

    晚上11点多,睡意朦胧中,我们穿越茫茫白雪高原,终于抵达玉树。从沉寂的黑暗中,看到灯火阑珊的小镇,的确是一种惊喜。更何况外面的温度零下10多度,我们的膝盖和脚都冻得生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