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新,掌控20亿的女人的生意经

(2006-09-13 01:41:00)
标签:

杂谈

 http://www.it.com.cn/f/news/069/12/0912nswxk1.jpg

(徐新,曾经发掘了丁磊的成功资本家,现为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

转贴:徐新:掌控20亿的女人 

    娃娃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她就是徐新。正是这个女人,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判断,让十多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飞冲天。其中三位创业者还进入了福布斯富豪榜前一百名。
    
    七年前,29岁的丁磊执着于互联网,徐新交给他500万美元,于是有了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网易。类似的案例还有永和豆浆、中华英才网。没有她的慧眼,就没有这些熟悉的名字。但在闪光灯频频对准他们时,她已经悄然离开,来到下一个渴望资金的创业者面前。
    
    风险投资这个圈子,是男人的天下。入行11年,徐新越发自信,放言要创中国第一VC品牌。身为今日资本集团的总裁,她掌控着2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这些资金大多来自欧美政府和企业,可老外们却全权交给她打理,这在风险投资界颇为罕见。一问原因:外国投资者相信,这个中国女人有一双慧眼。
    
    回顾起来,她1995年参与了对娃哈哈的投资,当时中国还没人喝瓶装水。直觉告诉她,这个行业肯定有戏,所以她和团队决定投资。4年后,她遇到丁磊,问他网易在行业里怎么样,丁磊脱口而出:第一。其实当时网易排名第三,但就是这股自信,深深吸引了她。加上丁磊对商业的敏感和专注,于是徐新“下注”500万美元。这两家企业的市值先后超过了10亿美元。再后来,就是中华英才网,最初不过五个员工,再加上一份歪歪扭扭的商业计划书,当时毫无业绩可言。看到互联网招聘的巨大前景,徐新破天荒投资了,现在这个公司身价超过12亿人民币,网站的日浏览量达到1500万。“几年以后,中华英才网也将是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她的信心满满的。
    
    她的性格就是直来直去。毕竟激情不等于一切。她向笔者透露了选人的独门秘技:第一,看创业者的头脑,有没有对生意的直觉。比如丁磊,他第一个进入短信业务,第一个开发网络游戏。别人看不到的商机他能看到,别人放弃了他能坚持,别人都跟进他能退出。第二,业绩,徐新一般只投行业前五名,中国竞争这么激烈,能做到前五名,肯定有独到之处。她会问他们:你做过什么重大决策?你怎么做决定?第三,带队伍的能力,创业者会不会管人。很多公司规模到了100人,就管理不下去,创业者反倒成了瓶颈。为了考察这一点,徐新喜欢观察他的副手,如果副手能力很强,而且跟随他很多年,说明这个人的领导力不错。第四,激情不能少,具有永不放弃的性格;第五,创业者的品格应该是公开、透明、诚实可靠,这一点不能忽略,毕竟这么多钱交给他呀,能不考虑吗?跨国公司中国区的CEO、总经理,可能会自立门户出来创业。从简历看,他们都是顶呱呱的,善于建立公司制度和文化,拥有专业精神,而且很会融资。但他们缺点也很明显,过去是海外公司的中国总经理,拿着30万到50万美元的年薪。出来创业,他们依然给自己开高工资,比如30万美元。可这样一来,就为公司设立了标尺,于是首席财务官的年薪20万美元,销售总监18万美元……于是,公司的成本高得不得了,毫无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些CEO是走格子的人,而不是画格子的人。他们被训练去执行总部的战略,却不习惯自己寻找商机。“我拒绝过一个创业者,他带领一大批人辞职创业,给自己配了秘书和法律顾问,还设立一个收购兼并部,请个老外做总裁。我心想你们公司一分钱没有,还想兼并谁啊!他们先建好了巨轮,才发现没有方向。而聪明的创业者是扔掉包袱,划着小舢板出海,能活下来,再慢慢壮大。所以,对第一次创业的CEO,我们总让别的投资者去投,先交点学费。”在连珠炮一样的语速下,徐新的机敏和幽默扑面而来。
    
    第三类是本土派,数量最多,对市场的直觉好,而且非常勤俭节约,生命力强。可惜不会讲英语,不会与董事会打交道,而且特别喜欢多元化,不够专注。但徐新关注的恰恰是本土企业家,“中国有那么多中小企业,上市太小,从银行又借不到钱,发展又很迅速,这就是我们的投资对象。今天的小企业,很可能就是明天的大公司”。

   不过,最让她放心不下的,就是多元化的问题。她感叹:“这些企业家喜欢同时做很多件事,横跨多个领域,可能是觉得每年30%的成长速度不过瘾,要100%的增长才过瘾”,但她坚信,不管你多么聪明多么能干,同时做三件事,不可能都做到第一。于是,为了避免创业者多元化,她想了一些办法,“比如,投资者必须把50%的身家财产放在这一个公司里,让他只有一个儿子,他就没理由不努力。而且只能投入一个行业,让他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过去20年是中国人最幸福的时光,因为全民族搞经济,一下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也产生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而且很有上进心”,说到这,徐新说起了她对中外企业家的看法。“我和欧美很多中小企业家聊天,问他们梦想是什么?回答基本都是打高尔夫、到加勒比海度假。而国内的中小企业家完全不同,他们说人生的最大快乐就是做行业第一,做全世界第一,进入财富500强。这个差异,从机场能看出来。西方机场里销售的图书都是小说,中国机场恰恰相反,全部是和赚钱有关的书,什么《杰克-韦尔奇自传》,什么《蓝海战略》,都是经管类图书。”
    
    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徐新看到了两大趋势。首先是中等收入阶层在崛起。按照她的理解,中等收入阶层有了钱,就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老婆懒得煮饭,家里就备有速冻汤圆,于是速冻食品就起来了。不想挤公交,就去买辆车,汽车行业就起来了……总之,为中等收入阶层服务的领域,都是潜力行业:消费、零售、医药、教育、旅游、互联网,都值得投资。另一个趋势是,中国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产品的品质会越来越好,所以制造业和物流充满商机。
    
    一方面,中国充满商机,有不少等待开发的市场;但另一方面,市场前景大,不等于就能赚到钱。必须把市”涑捎没В业接J讲判校庑枰锤闯⑹浴?上а侵薜奈幕惶苋萑淌О堋:芏嘤判愕娜瞬啪褪且蛭率О埽砸恢蔽鹑舜蚬ぁW罱柿熘谢⒉磐贸1000万元,交给央视“赢在中国”创业大赛。她感慨道,“社会太需要创业精神了,就当我们为获胜者提供一笔创业资本。” 
     
和激情万丈的创业者相比,徐新的激情不比他们少。偌大一个总裁,每天早上七点铁定起床,“恨不得马上到公司上班”;晚上不忙到十二点绝不睡觉。就连星期天,还惦记着工作,常常忍不住往公司跑。老公倒纳闷了:让你每天锻炼身体都坚持不了,怎么一想到工作,就这么激动?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追根溯源。她娓娓道来:“我从小就对生意感兴趣,我老爸是国企总经理,手下有四五万人。我上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和他聊天,经常聊到很晚,我妈妈都睡觉了,我还一个劲地问他,企业怎么招人,怎么管理,怎么销售产品……可当时自己还没意识到。”
    
    大学毕业后,徐新进了银行,每天过着登记、复印、盖章的生活,做了整整三年,还拿到了“优秀员工”奖,但她最终选择了风险投资。转眼,11年一晃而过,笔者问,看见别的企业家创业成功,那么风光,你不羡慕吗?她哈哈一笑:“有一次,我差点就去当CEO了。结果不知道为啥没去,我还是喜欢靠眼光赚钱”,紧接着她反问:“当老板有什么好的?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管,每次开一千块的发票。我一动手,开的是一千万美元的发票,多爽啊!”
    
    徐新确实是爽快人。别的风险投资为了降低风险,一次投一点钱。徐新可不这样,她要“水放足”,把钱给够,“有家公司问我要500万元,我给他1100万元。起点不同,结果就不同。资金本身就是门槛,有足够的钱,就能比别的企业跑得更快”。同时,她喜欢占小股份,通常20%至30%,把大股份留给创业者。只有这样,创业者才会全身心投入。

 如今,徐新的先生正在第二次创业,徐新也兼任着中华英才网董事长的职务,两个人都忙得连轴转,一周只能见一面。她感触颇多:以前我和老公的生活可好了,一年去两三次欧洲,周末和朋友谈天说地。自从老公创业,我接手中华英才网,每天两个人回到家就发呆。公司经营困难的时候,头上就像悬着一把剑。就想着万一失败了,怎么向员工交待,怎么向股东交待。
    
    体尝着创业的艰辛,她也憧憬着未来:“在欧美,大的行业都被大企业占领了。中国才刚刚开始,现在很多行业还处在跑马圈地的时代,这时候大家的机会是一样的,是创业的好时机。我希望更多的民族品牌崛起,我管理的今日资本专门给中国企业投资,再加上我的经验,肯定能帮扶更多的人,再创造一批十亿美元的大企业”。

附:链接一   今日资本徐新:“站在富豪背后的女性”

    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徐新被誉为“站在富豪背后的女性”,自从1995年踏入投资界以来,她一直青睐于“与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相关的消费品行业”,在百富勤投资了娃哈哈,在霸菱亚洲投资了网易,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中华英才网……每一次投资都演绎了一个精彩的传奇。现在,她又与来自AIG的温宝马和曾为霸菱同事的俞忠华合作,共同发起了预计规模将超过2亿美元的今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8月底,在今日资本新办公室,徐新接受ChinaVenture专访,总结了她的投资真经。

  访谈提要

  ·关注行业:我们一直关注与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相关的消费品行业,比如零售、教育,以及一些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我们希望它是直接为中产阶级服务,最好能直接让消费者掏腰包,比如零售业。

  ·投资规模:主要投资发展期的中小型企业,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在1000-3000万美元,我们要求获得20-30%的股份,倾向于独家投资,并可能视项目情况持续追加投资,总投资规模可以达到五、六千万美元。

  ·投资经验:在创业的开始就要着手建立好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绩效考核体系要建起来,才能有效地管理销售队伍。我们比较赞成创始人一股独大,但是核心团队要有股份,要倡导一种企业文化,让大家有做事业的感觉。

  ·项目要求:投行业,找对人,给足钱,缓收益。先把人找准了,给他很多钱,让它使劲跑,跑到前面,不着急上市,让它慢慢做起来。关于企业,我们看重这三点:品牌、渠道,制度和文化。

    定位:赚有钱人的钱

  ChinaVenture:今日资本主要关注哪些行业?

  徐新:从过去在霸菱亚洲以及到现在的今日资本,我们一直关注与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相关的消费品行业,比如零售、教育、以及一些基于互联网的服务。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相应地发生改变:有了钱之后就吃快餐、喝牛奶、上网、旅游、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些都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相关的,这个领域中可以投资的行业很多。

  但是我们希望它是直接为中产阶级服务,不要中间隔了三四个阶段才到这个人群,最好能直接让消费者掏腰包,比如零售业。有一些制造业是出口导向的,或者能源行业,就不属于这个范畴。

  ChinaVenture:是否会比较侧重高档品领域?

  徐新:不会,我们还是倾向于中档或者中高档产品,这一类产品有庞大的市场需求,这很重要。高档餐厅都做不大,全球来看,能够做到十亿美元规模的,就是麦当劳、肯德鸡这些中档或者中高档的餐厅。

  ChinaVenture:为什么特别关注与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相关的消费品行业?

  徐新:这个领域市场规模很大,而且有清晰的市场层次。中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的人口大约有5000万人,这个人群主要的需求是买房、买车、国外旅游;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的人口有5000万人,这个人群的主要需求是买车、国内旅游、短信、玩游戏,吃快餐,以及给孩子买电子词典。而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人口有5亿,非常庞大。

  我们认为赚钱要赚中产阶级的钱,赚穷人的钱很辛苦。因为任何一种生意模式,都不能完全靠平价获得持续的发展。而中产阶级有品牌意识,不完全贪图便宜,讲究服务和质量,并且愿意为高质量和稳定的服务而支付一定的价格。

  企业:品牌领先

  ChinaVenture:消费品产业容易形成激烈竞争的格局,要想在市场中取得成功,需要在哪些方面具备优势?

  徐新:第一要有品牌,我们非常看重企业的品牌价值。中国市场竞争很激烈,品牌就是企业的最大差异。比如饮用水,看上去都是同质的,但是娃哈哈有自己的品牌和渠道,就能卖得好。品牌很值钱,抓住中产阶级,品牌的价值可以长期持续,而且每卖一个产品,品牌的价值就实现一次。

  当然如果那些国外的著名品牌进来中国市场,会对本土品牌有很大威胁,但是他们进来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之前,用三到五年,中国本土的企业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就不怕这些国外品牌。

  中国的消费者处于一个与国际市场相隔离的环境中,不讲英语、没有国际化,对那些没有进入中国的国际品牌不了解,很多在国外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国内没有人知道,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如果早期进入市场,很有希望建立自己的品牌。

  以娃哈哈为例,当年推出非常可乐,国内的大中城市已经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些国际品牌占领,他们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从三四级城市开始卖非常可乐,现在农村很多人知道非常可乐,不知道可口可乐,因为它进去的早,而且渠道非常通畅,网点铺到对手铺不到、或者铺过去也贵得要命农民买不起的地方。现在很多国外的瓶装水根本打不过娃哈哈,因为它第一个进入市场,已经占据了相当份额。

  第二是销售渠道,在国外,消费品生产商只要做好产品和市场宣传,有专业的经销公司来做渠道,但是在中国市场还没有这么细分,厂商要自己建渠道,意味着你要做三十多个省,100多个城市,中国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就有100个,要在这么多地区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点,建立存货控制系统,要求非常强的管理能力,很考验管理者建制度和带队伍的能力,很多企业在这个环节上被淘汰。渠道这块很值钱,娃哈哈从最初卖果奶,后来卖瓶装水、非常可乐,网易从最初在北京、上海,后来进入二三线城市,他们能够实现这样的扩张,都有赖于自己的销售渠道。

  第三是制度和文化,这是企业制胜的核心,做得好的企业,都有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不能只靠奖金,要靠文化。中华英才网刚开始做的时候,很多人对我说上海人很看重高档工作场所,我们就在嘉里中心租办公室,贵得要命,员工流失率照样非常高,现在我们租在很便宜的地方,员工流失率却非常低,这是因为企业文化形成了,员工在这里工作不是冲钱,关键是上进心,相信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我们就看重这三点:品牌、渠道,制度和文化。

  ChinaVenture:在对这个领域中的企业进行考察,或者在投资后的管理中,您有什么样的经验?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之处?

  徐新:这个领域中的企业,要特别重视制度建设,在创业的开始就要着手建立好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绩效考核体系要建起来,才能有效地管理销售队伍。我们比较赞成创始人一股独大,但是核心团队要有股份,要倡导一种企业文化,让大家有做事业的感觉。

  第二,企业很早就要树立品牌,要把所有盈余的钱投入在品牌建设上,不要只惦记分红,享受高利润率。在一个行业兴起的初期,利润率很高不是好事,把市场空间留给了竞争对手。利润率应该保持在8-12%左右,所有多余的钱全部拿去打广告,这样把门槛做得很高,竞争对手就进不来——你做这么大规模,才8%的利润率,他那么小的规模,怎么生存?但是如果你的利润率达到28%,就会有很多对手进来了。

  我们看到很多企业,把握一个好的时机迅速进入很好的市场,达到50%以上的占有率,国际大公司都竞争不过它,但是它没有能够持续地发展,反而是慢慢衰落,因为它太贪图利润率,给竞争对手留下了足够的利润空间。

  有这样一家企业,它的广告费用不到1%,当时我建议老板,把利润率保持在8-12%,剩下的钱拿去做广告。在行业形成的初期靠质量可以先行一段,但是马上会有人来学你,人家大公司花很多钱投广告,你不投广告,品牌就树立不起来。那些中产阶级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就不会买你的产品,而对品牌没有意识的打工族更重视价格便宜,也不买你的产品,这样你被边缘化,高不成低不就。我对他说,把多余的钱去打广告,把利润率降下来,压着那些没有品牌的便宜产品打,价格和它一样便宜,但是你的市场规模大,那么竞争对手就没有生存的空间。遗憾的是它是家族企业,每年有分红的压力,不能按照我的建议去做,结果公司很快衰退。

  制度和品牌,我认为这两点都是要从企业刚创立的时候就着手做,从最初招人时要讲,公司做什么,有多么远大的理想,让每个人知道,他来这里不只是找一个工作,而是一起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几十年以后可能是几十亿美元的大公司,创始人需要这样的人来支持你。

  企业家:市场直觉制胜

  ChinaVenture:在您特别关注的中高档消费品领域,企业的核心管理层需要有什么独特的素质?

  徐新:这个领域对企业家的要求很高。首先是核心人物要有非常强的对生意的敏感,在市场快要发生、还没有完全形成,别人还没有感觉到的时候,他已经感觉到。

  1995年我们投资娃哈哈的时候,它只做果奶,没有做瓶装水,后来宗庆后准备做瓶装水,一下子上了三条水生产线,把我们给的钱全部花光了。很多人说你这样很危险,应该先上一条线看看,市场好再上。他说“我感觉市场已经来了”,并且要销售团队赶快铺货,赶在竞争对手没有跟进之前铺下去。

  宗庆后的市场感觉很强烈,把握时点非常准,当时生产线还没有建好,先打广告“娃哈哈纯净水即将上市”,人家说这样做风险很大,广告打出来,但是顾客想买买不到,怎么产生对品牌的渴望?但是事实证明他的策略是对的,很快占领了瓶装水市场。

  再如丁磊,天天跑到前线,花40%的时间和游戏者混在一起,所以对市场有感觉。这种创业者对消费者特别有市场直觉,这对企业成功很重要。

  第二是企业家要能带队伍,光靠自己做不行,要建渠道,公司内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部门,要按同样的文化和制度来执行,不能每个人搞独立王国。

        附:徐新参与投资项目一览表

http://www.it.com.cn/f/news/069/12/0912nswxk2.jpg

  联系方式

  徐新

  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8号金茂大厦38层3808室
  电话:021 5098 8886
  传真:021 5098 8050

文/林先先 出处:ChinaVentur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活着就是折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