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武则天、一代女皇茉荷茹妮莎之《第二十个妻子》
标签:
文化 |
分类: 海外畅销书系 |
本书荣获2003年美国华盛顿州最佳图书奖
一部壮丽动人的历史爱情小说
描写印度最有权势、最具争议性的皇后
堪称印度的武则天
反抗传统、传奇瑰丽的一生
她是印度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后。
但她生在滚滚的沙尘中,从小在后宫角落长大。她八岁第一次见到英俊的王子,就决心要做他的妻子。但她被迫与一个不爱她的军人结婚,直到三十四岁才与真爱重逢。而他,已是一代君王贾汗季。婚后,贾汗季册封她为“世界之光”。
樱杜•桑妲蕾森(Indu Sundaresan)以罗曼史笔法写历史绮情,这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叙述茉荷茹妮莎反抗传统,瑰丽曲折的一生。作者对印度历史与皇室生活的考察,更为小说增加了细腻的写实色彩。
【作者简介】
樱杜·桑妲蕾森(Indu Sundaresan)
当代小说家,在印度出生长大,大学主修经济学,毕业后赴美攻读研究所。由于父亲和祖父都是说故事的高手,她从小听他们述说根据印度神话再加上丰富想象力编织的故事,对历史故事尤其着迷。《第二十个妻子》是她的成名作,之前写过两本小说,发表过其他短篇小说。近几年来还积极参与戏剧制作,目前定居于美国西雅图。《第二十个妻子》的续集《玫瑰盛宴》(The Feast of Roses)叙述女主角从成为皇后到过世前的故事,同步出版。
【推荐语】
樱杜编织了这个毫无破绽的故事,将她对莫卧儿帝国时期的政治事件所做的扎实研究,与虚构的描述融为一体……技巧高超得让人对莫卧儿宫廷生活有种油然而生的熟悉感。
大致上符合史实,桑妲蕾森编织了一部迷人而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围绕着主角茉荷茹妮莎,一个拒绝遵守皇后本分,敢于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决策者,挑战所有规范的女子。
刚开始读这个故事,我对这位印度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后的印象似乎仅止刻板印象:倾国倾城、任性自傲、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然而续读下去,透过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印度的深入描绘,也才意识到印度女性,即使贵为皇后,在当时也是倍受压抑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茉荷茹妮莎的聪慧坚毅、城府深沉以及渴望权力的性格也越来越鲜明;看着她一步步在宫廷里扩展势力,也越发期待接下来她将如何继续挑战传统父权、成为一位不平凡的皇后。
【序言】
序言
《第二十个妻子》是根据事实并以部分想象情节贯穿的一部历史爱情小说,女主角茉荷茹妮莎三十四岁才嫁给印度莫卧儿王朝的贾汗季皇帝,但其后十五年以他的名义统治帝国。十七世纪去过贾汗季皇帝宫廷的人,在返国的记述里对她着墨很多,当时她正权倾一时。这些人都未亲眼目睹过她,他们对英属和荷属东印度公司雇主所描述的,部分是事实,部分是传说,部分是市井的街谈巷议。
这些说法都千篇一律地提到她出生时不寻常的遭遇、在萨林(即后来的贾汗季)即位前两人的恋情,以及怀疑萨林是她丈夫之死的主谋。当代史家一般并不同意这些说法,但所有作者对某些观点看法倒是一一致,贾汗季从此未再迎妻纳妾,茉荷茹妮莎是他第二十个妻子,也是最后一个妻子。虽然他在回忆录里只略为提到她,但是她是他在一六二七年过世前生命力最重要的人。印度很多诗歌和民谣都是以他们的爱情故事为题材,而著名的爱尔兰诗人汤马斯·摩尔(Thomas Moore,1779-1852,著有The Last Rose of Summer等知名作品)的诗集《拉娜茹珂》(Lalla Rookh)就是根据他们的故事写成的。
围绕着她的传说几百年来萦绕人心,开始引起我的兴趣。这个隐在面纱后的女人是谁?为什么皇帝对她痴心不移?为什么他给她这么大的权力?在那个据说女人鲜少露面和发言的时代,茉荷茹妮莎铸造有自己名号的硬币,发布敕书,与外国贸易,拥有船只定期往返于阿拉伯海,赞助艺术,批准修筑了许多到今天还存在的御花园和皇陵。换言之,她跨越了传统的藩篱,这一切都因为皇帝爱恋她到了痴迷的地步。
有关她的说法莫衷一是,有人说她慷慨大度,也有人说她残酷卑鄙。她深爱贾汗季,对他着迷到无法自已的地步,她用美酒和鸦片麻木他的感官。可是,他生病时只求助于她,连御医都不相信。《第二十个妻子》是依据所有这些有关茉荷茹妮莎的野史写成,这些野史大部分是在她死后以及她以皇后身份统治时所写的。
她在嫁给贾汗季之前的生平故事是以历史为本,但穿插一些想象的情节。萨林反叛阿克巴、库斯劳反叛萨林、贾汗季在库斯劳逃到拉合尔后对其下毒手、乌兹别克国王和波斯国王威胁帝国西北边境、德干战事、甚至茉荷茹妮莎侄女与库伦王子订婚等,这些都是史实。在萨林王子意图进攻亚格拉的国库未果后,阿里库里叛逃,他支持库斯劳,杀死库图布丁汗·柯卡,以及死在帝国大军手里,也都是事实。至于其余的部分,我是依据市井耳语、十七世纪到印度旅人的说法、茉荷茹妮莎的传说,再加上自己的想象。
莫卧儿王朝前后共有十九位皇帝,统治长达332年(1526-1858)。提到王朝伊始的六个主要皇帝,一般的说法是:巴布尔(Babur,在位1526-1530)建立帝国;胡玛雍(Humayun,在位1530-1556)丢掉江山,被逐出印度,又中兴复国;阿克巴(Akbar,在位1556-1605)十三岁即位,巩固帝国;贾汗季(在位1605-1627)接下父亲留给他的江山后,开疆辟土的功绩不多,但是以风流韵事而传世知名;从小就熟知父皇贾汗季与茉荷茹妮莎感人爱情故事的库伦王子,即位后号称沙贾汗(Shah Jahan,在位1627-1658),他兴建了人间不朽的爱情纪念建筑泰姬玛哈陵(Taj Mahal),而留名青史;随后的欧朗柴布(Aurangzeb,在位1658-1707)穷兵黩武并沉迷于宗教迫害,是帝国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
这些帝王所娶的女人,或者她们所掌握的权力,鲜少被论及,《第二个妻子》一书企图填补这段空白。
有一件事是不争的事实,季亚斯·贝格(茉荷茹妮莎的父亲)家族的女人对她们的男人和印度历史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后世给贾汗季一直到一六二七年他逝世前这段时间,一直大权在握。她组了一个三人执政团协助她统治,她父亲季亚斯·贝格、哥哥阿布尔·哈山和贾汗季三皇子库伦。本书续集《玫瑰盛宴》(The Feast of Roses)里所叙述的就是这段故事,茉荷茹妮莎以皇后身份入宫一年后,库伦就娶了她侄女艾珠曼德·芭努·比干(阿布尔的女儿,季亚斯的孙女)。库伦即位成为沙贾汗皇帝后几年,艾珠曼德在为他生下第十四个孩子后不幸过世。为了纪念艾珠曼德,沙贾汗修剪了泰姬玛哈陵,当时茉荷茹妮莎还在人世。
一般来说,因为泰姬玛哈陵,全世界都知道库伦对艾珠曼德的深情。毫无疑问,贾汗季对茉荷茹妮莎的至情也不遑多让。他或许没有为后世留下纪念性的建筑,但是他给了她晚年的挚爱,随心所欲的最大自由。茉荷茹妮莎也确实充分运用这个自由,且因深爱他而尊重他的意愿。她以一介女流统治帝国而知名,但是她之所以成为权倾王朝的女子,是她身为皇帝的夫君衷心如此,一点都没有心不甘情不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