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烟水亭

标签:
游山玩水 |
九江烟水亭
岳允富/图文
唐时,江州司马白居易曾荡舟至此眺望湖光山色,感兴赋诗。北宋时,理学家周敦颐见此岛状如月,遂名“浸月”。后人在岛上建“浸月亭”,寓景于白居易《琵琶行》诗中“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意,也寄托了后人对白居易、周敦颐两位贤人的怀念。后来,周敦颐的儿子周寿从湖南来到江州为父守墓,见甘棠湖一带“山头不沟薄茏烟”,遂在湖堤建一亭,名为烟水亭。
明嘉靖年间,两亭俱废。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江关督黄腾春于浸月亭故址重建烟水亭,这就是现今烟水亭的由来。明清时期烟水亭建筑屡建屡废,清同治七年(1868)由僧人古怀募捐重建。至清光绪间,烟水亭建筑才形成现在规模。建国后逐年保养维修,并建九曲桥通向湖岸。
1.甘棠湖上的烟水亭,有“海上蓬莱”之称。甘棠湖古称景星湖,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浸月岛上的建筑群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人们习惯上称岛上整个建筑群为烟水亭。
3.走过九曲小桥,进入洞门,即到四周环水的烟水亭。
5.烟水亭左侧亭阁为点将台。烟水亭每座建筑各有名称。左为翠照轩、听雨轩、亦亭;右为浸月亭和船厅;中间依次是烟水亭、纯阳殿、五贤阁、观音阁。这三组建筑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形式变化多样,风格协调统一。庭院、天井内花木扶疏、秀石玲珑,清新典雅,让人赏心悦目,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
6.烟水亭是我国罕有的风格最独特的复式亭台。占地1789平方米。整座亭子是砖木梁柱结构。整体建筑布局不拘一格,呈不对称分布。在不对称的建筑风格中去追求合协统一,是座十分雅致的水上亭台。
7.走进周瑜史迹陈列馆,馆内一尊2.52米高的黄铜塑像站立正中,周瑜一首携书,一手握剑,飒爽英姿,儒将风度不减当年。
8。展馆用图片形式,分“辅孙创业”、“屯兵柴桑”、“赤壁鏖战”、“大志未竟”四个部分,介绍了一代名将的光辉历史。
10.烟水亭内的“浸月亭”。烟水亭是历代文人骚客宴游之地。亭内有风格各异的楹联匾额,或叙事绘景,或写意抒情,联由景出,文景交融,游亭观联,雅趣盎然。
11.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作的《琵琶行》石刻全文.
12.旧时,烟水亭是本城民众祭祀先贤的香火之居。现烟水亭各厅室已改作九江文物陈列室,在这里可以看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土文物。五贤阁里纪念的是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刺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宋明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
13.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当过浔阳县令,为九江做了不少好事,江州人就建纯阳殿纪念他。虽然他的朔像早已毁于兵燹,但他亲手书写的一个“寿”字却留在了石碑上,嵌在五贤阁前的左墙上。
17.周瑜点将台。这是一座方亭,亭柱上镌刻着“亭上烟云南连牯岭;湖中水月北映长江”的楹联。
古时,甘棠湖与长江、鄱阳湖相通,水域宽阔,为东吴的一处水上要塞,当年,湖上战舰云集,雄师队列。雄才大略的周瑜在此挥师点将,联合刘备,大败曹兵于赤壁,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因此,又名周瑜点将台。
21.门前的叔侄合影
(有关资料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