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7日新闻报道:中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近期有加速推进的迹象,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一定要进行的,目前是推进改革的较好时机。而在诸多有可能调整价格的资源性产品中,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透露,天然气价格有可能会较大幅度上涨。
资源税开征的初衷是为了调节贫富矿之间的级差收入,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自1984年设立资源税以来由于资源税所提供的税收收入规模相当有限。并没有完成了调节贫富矿之间的级差收入,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的使命。
无论是在经济繁荣时期,还是在经济低迷时期,资源税改革,都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涨。从表面上看,经济低迷期物价上涨压力较小,较适合资源税改革。但事实上可能不是如此。在经济低迷期,各种市场主体消化资源税改革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因素的能力较弱,资源企业与相关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其结果很可能是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回暖。回顾中国历史,每个朝代更迭战争之后,或者天灾之后,政府都会较少赋税、开仓放粮,而最为理想的资源税改革环境也必是物价水平较为平稳的时期。
较好的宏观经济具备较强的改革不利因素之消化能力。当然,严重通货膨胀出现的背景同样不适合资源税改革,资源税改革需要谨防资源价格上涨与信贷投放量巨大所带来的通货膨胀的螺旋式攀升作用。通货膨胀会滞后于天量信贷的发放。资源税改革的时机必须错开较为严峻的物价上涨时期。
资源税改革之后,资源商品价格必然随之水涨船高。但是短期内,资源商品价格能否上涨是个疑问,必经很多资源性商品诸如水、电、天然气还受到政府规制的影响。可以预期的是,如果没有对应的资源商品价格上涨作为配套措施,那么,又好又快的目标不仅无法实现,而且,没有相应配套的价格上涨,资源企业最终将无法承受因此所带来的亏损。这显然就是一个利空而非利好!如果要维持低价位,政府财政只能给予补贴,但这违背了资源税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要求。因此,资源税改革之后的结果必然是最终导致资源商品价格的上涨。利空是一种必然!
而提供资源产品的公司也未必就是利好,因为这是在税的基础上进行价格的调整,而不是为了增加收益或减少亏损而进行的价格调整。所以出发点不一样,结论自然不一样。(证券分析师陈晓锐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