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1日电国务院国资委21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160.3亿元,同比下降26.2%,降幅比一季度缩小15.6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3611.7亿元,同比下降6.3%,降幅比一季度缩小2.8个百分点。此外,中央企业在营业收入和效益较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累计交纳税费5236.8亿元,同比仅下降1.5%。以下将诸多网上关于央企的观点汇总,供大家参考分析:
虽然央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但是降幅已经明显缩小,而且单月环比在上升通道中。央企的顽强,给国内企业一颗定心丸,也像是‘擎天柱’一样!支撑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天,使之不会塌下来。央企的产业分布结构是其快速吸收积极财政政策能量的重要基础。从138家央企的分布结构看,绝大部分处于重化产业、装备制造业、能源与资源产业、工程建筑业和以通信、交通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业等领域。大量的中央投资进入到央企占有主导地位的产业后,在扩张企业产出的同时,必然沉淀巨额的利润于“投资乘数”的第一个环节,在累积的库存消耗殆尽后,表现出来的就是央企利润骤然快速增长。
而央企的产业分布结构是感受经济复苏先行领域。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当国民经济出现复苏时,一般会形成产能利用率、库存增幅和固定资产投资依次反转上行的情况。由于央企处于“两基一支”的核心地位,是国内原材料市场、机械装备市场和交通通信市场的支柱力量,当经济筑底企稳、复苏前景趋于明朗时,上述反转上行的因素必然直接拉升央企的产出状况和利润水平。
当然,央企利润当然与其垄断地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国资委下属138家中央企业在各自的主营业务范围内几乎都处于市场主导地位或支配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除小部分是缘由自然垄断的低成本优势外,绝大部分来自法律和政策的授权与壁垒保护。央企利用其市场垄断地位,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点进行生产决策,从而取得超额利润。垄断成为央企利润扩张的重要基础,也成为央企经营为社会所诟病的主要对象。
总体来看,央企的高额利润因其内在的垄断性质而招致社会的质疑和批评,但是当前的利润骤增却未必是垄断的直接反应,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和经济的内在规律性与央企产业分布结构的结合也许才是利润骤增的主因。(证券分析师陈晓锐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