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国立中正大学”陈俊启“欧美汉学史”课程信息

(2009-09-30 13:54:36)
标签:

杂谈

分类: 汉学

歐美漢學史

Thursdays 13-16

陳俊啟老師

研究室:文學院322

分機:31102

E-mail:chlccc@ccu.edu.tw

 

自從中西文明交會以來,彼此對於相互的文化即有相關研究的文獻留下。往昔高度發展的中國文化在19世紀前對於西方,如啟蒙時代 (Enlightenment) 的影響在歷史上是昭然可見的。但是到了清末民初,中西文化的交流更形頻繁,也改變了我們對於許多事物的看法。比方說,我們現在已習以為常的「小說/詩歌戲劇/散文」的文類觀念,其實已經受到了西方的影響。比方說,西方現代社會的發展狀況,其中的種種制度及其背後的思想等,對於中國發展現代社會都有舉足輕重的力道。漢學 (Sinology),西方對於中國文化的研究成果,因而提供了一參照體系,供我們重新回過頭去思考我們的文化、社會以及文學藝術。這種自我/他者 (self/other) 關係的理解及掌握,在現今不同文化相互交流折衝,既對立又對話的全球化情境下,更值得我們的關照。本課程以歐美漢學的介紹為主,引導同學對於西方研究中國的史沿革有一完整清晰之概念,能掌握不同漢學傳統的發展趨勢,認識重要漢學家及其作品的重要性,進而理解思考漢學對於中國思想文學的歷史及當代文化意涵。

 

課程內容:

1. 漢學 (Sinology)、中國學 (Chinese Studies)、區域研究 (regional studies) 的意義及相關議題

2. 漢學研究的歷史

3. 相關漢學人物及議題的文章

(1)中西文化

汪榮祖,〈中西文化如何對話〉,《海外中國學評論》第2輯:89-103。

(2)漢學發展概論

[法]雅克‧布洛斯,〈從西方發現中國到國際漢學的緣起〉,收於張西平(編),《歐美漢學研究的歷史與現況》(鄭州,河南:大象出版社,2006),頁1-43。

王晴佳,〈美國的中國學研究評述〉,收於張西平,頁368-380。

王海龍,〈美國當代漢學研究縱論〉,《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卷第一期(1999.1):56-63。

王海龍,〈對漢學流變的回顧與思考〉,《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58-72。

(3)西方作家對中國看法的文獻

雷蒙‧道森,《中國變色龍》(新竹:理藝‧凡異文化,2005),〈附錄〉,頁237-288。[包括某些重要作家,如馬可‧波羅、利瑪竇、萊布尼茨等文字摘錄]

(4)漢學機構舉隅

張鳳,〈哈佛燕京學社七十五年的漢學貢獻〉,收於張鳳,《一頭栽進哈佛》(台北:九歌,2006):頁92-136。

(5)著名漢學家評介

李歐梵,〈光明與黑暗之門─我對夏氏兄弟的敬意和感激〉,《當代作家評論》(2007年第2期):10-19。

季進,〈對優美作品的發現與批評,永遠是我的首要工作─夏志清先生訪談錄〉,《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4期):28-36。

李孝悌,〈博雅而專精的思想家史華慈〉,《當代》150期(2000.2):68-85。

張宏生,〈傳統與現代:方法的開放與包容─韓南教授的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1998年第4期):38-42。

張宏生,〈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韓南教授訪問記〉,《文學遺產》(1998年第3期):110-116。

錢南秀,〈美國漢學研究中的性別研究─與孫康宜教授對話〉,《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11月):102-116。

李鳳亮,〈民族話語的二元解讀論李歐梵的文學現代性思想〉,《文藝研究》(2006.6):72-77。

 

參考書目:

方豪,《中西交通史》。台北:中華文化叢書,1953。

劉正,《圖說漢學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何培忠主編,《當代國外中國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張西平(編),《歐美漢學研究的歷史與現況》。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

_____,《歐洲早期漢學史─中西文化交流與西方漢學的興起》(北京:中華書局,2009)。

王榮華(主編),《多元視野下的中國:首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

王榮華、黃仁偉(主編),《中國學研究:現況、趨勢與意義》。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

錢婉約,《從漢學到中國學─近代日本的中國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

馬漢茂、漢雅娜,《德國漢學:歷史、發展、人物與視角》。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

熊文華,《英國漢學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

莫東寅,《漢學發達史》。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

閻國棟,《俄羅斯漢學三百年》。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

珠正惠(主編),《海外中國學評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萬川,《海外存知己:西歐漢學家專訪》。台北:時報文化,1985。

 

上課要求:
本課程開放給中文系二年級選修,三四年級同學,如有興趣者,亦可選修。本課程採以講授方式為主,每週有相當閱讀材料,學生應參與相關討論。

評分:
   期中報告:40% 讀書心得報告(response papers)

期末報告::60 %

課堂參與(含出席): 列入期末總成績中加減

2. 評分標準::
(1) 表達 30%
(2) 形式 30%
(3) 內容 40%

3. 報告要求
(1) 長度: 期中讀書心得報告2000-3000字左右

期末報告需5,000字到8000字。期末考週繳交
(2) 報告需有封面,上面注明學生姓名、學號、報告題目。
(3) 所有報告均需打字(橫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