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玉儿
对于“神童”大家并不陌生,这些孩子天资聪明。小小年纪就可以取得骄傲的成绩。如果父母教育的好,将来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为。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神童”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在于好多神童从小没有正确的,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天赋”,在别人“夸赞”的光环下变的骄傲自满。
在国外有一个孩子,从小就显得聪敏过人,尤其是对音乐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于是他的爸爸妈妈就请来最好的老师教他,而他也确实算是音乐方面的天才了,学得很快。他的老师对他充满了希望,付出很多的心血教他。后来他在几岁的时候就举办了个人的音乐会。当时大家都认为他以后会成为伟大的音乐家,而他的父母也是深信不疑,于是在人前人后处处炫耀自己儿子的天赋。而大家见到他也是大大的夸赞,夸他是天才,将来是个了不起的音乐家。
于是他在别人的夸赞声中越来越骄傲,慢慢觉得自己的才能无人能比。最后连老师也不放在眼里了,当老师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的时候,他根本不把老师的话放在眼里,反而嘲笑老师。于是这个老师一怒之下走了,走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我一直以为他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但是我想我是看错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后来这个孩子变得不可一世,把任何老师都不放在眼里,随意改大师的著作,还说大师也不过如此。不过后来他自己没有写出任何有价值的作品,甚至连最平庸的都没有。于是他抱怨世道不公,怀才不遇,整天怨天尤人。到最后他变成了一个酒鬼,手指僵硬,连最基础的曲子都弹不了了,一个神童就这样被毁了。毁在哪里呢?毁在他的骄傲自满,毁在他父母的虚荣心和错误的教育方式,由此可见骄傲自满是很可怕的。
但是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就是卡尔·威特,他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出版《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看到些大家肯定觉得很惊讶,一个人一生有如此成就肯定天资过人。其实这和他的父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正是他父亲的教育方式成就了他。而他的父亲,一个牧师,并不是什么幼儿界的教育专家与权威。我想他就是凭着一个父亲对儿子最无私的,但也是最理智的爱,成功的教育了卡尔·威特。我们这里就来说说这个父亲是怎么做到卡尔在神童的光环下而没有变的骄傲自满呢?其实卡尔的父亲心里很清楚这件事情会对卡尔带来怎样的影响,所以他从来不容许别人随意夸奖孩子,甚至为此不让有些人到他家里去,为此别人骂他是“老顽固”。但是他为了卡尔的将来从不妥协,有人要去他家拜访也要事先说好了,不夸奖孩子,为了孩子他真是用心良苦啊!所以虽然卡尔的聪明真的让人很惊讶,但是因为他父亲的教育有方,卡尔反倒觉得这些都很正常,并没有因此变得骄傲自满,这为他后来一生的成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卡尔并不是那种天生就很有天赋的神童。他出生时是一个智力底下的孩子,他后来的聪明才智一大部分是他父亲教育的结果。所以家长们要理智对待对孩子的夸奖,盲目的夸奖有害无益。只会让孩子失去正确的价值观。而且鼓励和夸奖是两个概念,鼓励是肯定孩子。让孩子认识自己,增加信心,增加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分清楚鼓励与盲目夸奖的区别。我们在生活当中对孩子应该多一些切实的鼓励,而不是一味的“夸奖”。
个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博客推荐阅读:
周末:带着孩子去“吃苦” 孩子为什么尿床
你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了吗? 孩子叛逆怎么办 小事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快乐识字:请看老师变魔术
快乐学汉字 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矛盾” 幼儿教育:耳濡目染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三岁之前很重要
把幼儿教育融入生活 让孩子快乐自信的成长
让孩子学会坚持到底 让孩子跨越心理障碍 别让你的爱有去无回
幼儿科技教育为何步履蹒跚?
让孩子感受被需要的快乐
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