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艺术与科学---有效教学的综合框架
〔美〕罗伯特·J.马扎诺著
罗伯特·J.
马扎诺(Robert J.
Marzano)博士是当代国际著名的课程与教学专家,更准确地说是一位致力于将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改革实践的行动家。
引言 有待回答的问题
◆思考你自己的和同行的教学实践,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习惯属于“教学的艺术”特质?
◆你认为自己的专业实践中哪些具体的情景式同教学的艺术和科学之研究相关的?
◆有效的教师和低效教师的教学相比,学生的学业成就会有重大差异吗?你认为应该倡导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
◆“教学就是艺术”或者“教学就是科学”,这样的认识是否有什么不妥?
◆举出一个研究的结果对你的课堂产生影响的实例,举出一个教学实践与研究没有什么明显联系但在课堂中照样管用的实例。
第一章
如何明确学习目标、监测学业进展与鼓励学生进步
◆提出和沟通学习目标:包括区分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或者作业,并以适当的形式编写学习目标;
◆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包括使用形成性评估和用于形成性评估的量表;
◆表扬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包括赞赏学生的知识获得。
第二章
如何帮助学生有效领会新知
确定关键性输入经验---就重点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的经验:
◆预习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积极促进信息加工
◆将学习内容进行组块,使学生能够对其进行描述、讨论和预测;
◆提问学生需要精细加工的问题
◆让学生用言语的、非言语的形式对学习进行总结:摘记、组织结构图、戏剧扮演、应用形象的助记策略;学习笔记本;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
第三章
如何帮助学生练习和加深理解新知
◆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要求区分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帮助学生找出思维中的错误---分析错误是一种加深对陈述性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
◆提供给学生练习技能、策略和过程的机会----适合程序性知识学习和加深:结构化练习---变式练习---流畅性练习(精确性和速度)
◆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时机、效果
◆布置一些旨在让家长适当参与的家庭作业:能深化学习知识、能提高学生程序性知识“流畅性”、布置学习新内容等的家庭作业;
◆让学生对学习笔记本上的内容进行系统纠错及修改
第四章
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和检验与新知识有关的假设
◆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有效的支撑框架?
根据:要提出一种言论,需要有足够的根据,可能包括常识资料、专家意见、实验证据、其他事实信息。
支撑:支持用于证实根据的有效性,并深入地对根据进行讨论;
限制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根据都具有相同的确定性而能起到支持言论的作用。因此限制条件要陈述言论的确定程度以及例外的事情。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形成和检验假设;
◆让学生在解决任务中参与假设的形成和检验;
◆让学生在决策任务中形成和检验假设;
◆让学生在调研任务中形成和检验假设;;
◆让学生设计他们自己的任务;
◆考虑使用什么样的合作学习模式。
第五章
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理论层面: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高活力、缺失的信息、自我系统、适度的压力、适当的争论和竞争;
◆实践层面:
※开展聚焦学习内容的游戏
※使用轻松愉快的竞争
※管理好设问和应答的比率。有效提问包括等待时间、回答卡片、齐声回答和回答链;
※开展身体运动;
※使用合适的节奏;
※展示出对学习内容的情感强度和热忱;
※激发学生参与友好争论;
※提供机会让学生谈论自己的事情;
※提供新奇的信息。
第六章
如何建立或维持课堂规则和程序
◆布置课堂教室的物理环境;
◆确定切实可行的规则和程序;
◆与学生互动设计规则和程序、并及时检查和调整;
◆充分利用班会。
第七章
如何确保规则和程序得以贯彻执行
◆教师认可的积极行动步骤:言语和非言语的称赞、有形的认可、家长参与;
◆教师处理消极行为的步骤:及时掌控、使用直接代价、使用团体后效、使用家庭后效、掌握处理应急问题状况的策略、设计一个整体的计划来处理违纪问题。
第八章
如何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了解每一个学生;
◆善待每一个学生;
◆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使学习活动个性化;
◆用肢体语言传递对学生的好感;
◆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幽默;
◆贯彻一致执行积极和消极后果;
◆表现出情绪的客观性---意识到情绪是客观和不可避免的、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换位思考;
◆保持外表冷静。
总之,教师应该采取行动将有效师生关系的两个重要因素融合起来:传递适当水平的关心和合作的行为;传递适当水平的指导和控制行为。
第九章
如何对全体学生都持有高期望
◆确定对学生的期望度;
◆确定是否对低期望学生予以差别对待;
◆确保低期望学生受到重视及获得尊重的言语和非语言对待;
◆向低期望值学生提问;
◆当低期望值学生不能正确或者完整回答问题时提供支持(表达对学生回答的感谢、制止其他同学的消极评估、指出学生回答中的对与错、重述问题、提供为学生暂时解围的方法)。
总之,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的成功形成期望,并且相应地表现在行为上。
第十章
如何设计单元中的不同课时
◆确定教学单元主题:聚焦知识、聚焦问题、聚焦学生探究;
◆规划课时模块,使其成为每一堂课的常规组成部分;
◆规划内容传递的教学模块:用于激活关键性输入经验的教学模块、用于练习和加深学生对内容理解的教学模块、用于形成和检验假设的教学模块;
◆规划课堂中必须采取的行动:课堂参与度、规划和程序的后果、师生关系、期望;
◆为一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提供灵活的方案;
◆检查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2014.7.17日读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