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陆伟恐龙哈勃太空望远镜半兽人火星表面it |
分类: IT科技 |
P1. 鸡体DNA中含恐龙基因记忆 恐龙鸡培育史前恐龙
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2/0804/20120804105809201.jpg
翼龙复原图
热河鸟复原图
始祖鸟整整戴了150年的“鸟类始祖”的光环被摘下了。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等人的论文:经最新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始祖鸟应属于早期恐爪龙类,而不属鸟类,它不再被认为是最早的鸟类。
P3. 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距地球约6.5亿光年的绿色发光物质
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2/0804/20120804105809795.jpg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汉妮天体(图片下方)和IC2497(图片上方)
2011年1月10日美国天文学会第217次会议上公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被称为汉妮天体(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的精细照片和X光观测数据,终于揭开了汉妮天体的神秘面纱。由许多地面和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原始图像表明,汉妮天体是一团巨大的炙热气体。天文学家推测,汉妮天体所发出的光,来自于一个名为IC2497的相邻星系的辐射。科学家认为,IC2497的内核里有一个巨大的黑洞,曾经吞噬掉了各种气体和星体,并释放出两股相反的炙热气体和高能辐射。这种活跃的星系也被称为类星体。当类星体发出的辐射击中气体云时,就会激发氧原子,使气体云发出绿色的光芒。
P4. 155个“人兽”胚胎引发恐慌:“半兽人”将诞生?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过去3年,英国科学家已秘密制造了155个同时包含人类与动物基因的杂交胚胎。英国科学家说,人兽胚胎混合时动物细胞核已被取出,新人兽胚胎99%的遗传物质属于人类,只存在部分动物线粒体。不过,正因如此,一些科学家反对将人兽胚胎用于临床,担心存在于线粒体的动物遗传信息会给人类带来疾病。
P5. 科学家重现宇宙大爆炸景象
欧洲核子研究会的科学家们拍摄出了最接近宇宙大爆炸的图片。他们运用大型强子对撞机,将原子大小的微粒以光速投入进16米长的加速器里,微粒在零下271摄氏度的真空中碰撞爆炸,展现了这一壮观的景象。
P6. 地球曾有两个月亮合二为一,成为现在的月球
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关于月亮的新理论:地球曾经有两个月亮,后来这两颗行星发生碰撞,进而合二为一,成为现在的月球。科学家猜测,大约在45亿年前,有一个巨型行星撞击了地球,飘散在太空中的物质逐渐形成了今天月球的主体。除了这个月亮,当时的撞击还形成了另一个较小的行星,其直径只有约965公里。这个较小的月亮跟着大月亮绕着地球转;大月亮的宽度大概是小月亮的三倍,重量大约是它的25倍。
P7. 地平线上同时升起两颗太阳
P8.研究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反驳爱因斯坦相对论
欧洲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中微子超光速现象,这一现象违背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尽管学界对这一发现普遍存疑,但都认为,如果能确证,将动摇现代物理学的根基,从而改变现有时空观。
P9.科学家发现银河系6万光年新旋臂改变银河形状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来自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学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了银河系的新旋臂,但是这条旋臂所处的位置发现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极小。也有科学家认为,向银河系的中心方向寻找,或许能发现地外生命。新的旋臂位于盾牌座-天人马座悬臂的末端,将既有旋臂又延伸了将近6万光年,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5万光年。这项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银河系的形状,当然,现在这个完美的对称漩涡结构只是科学家们对银河系的想象图。由于大量的星际尘埃阻挡了人类观测的视线,所以天文学家仅是通过现有的观测数据来估测银河系的形状,或许这只是浩淼银河的一小部分。
P10. NASA卫星发现3倍于地球直径的巨型太阳黑子
11月2日,太阳黑子引发的强劲耀斑喷发供图/NASA网站
美国宇航局(NASA)2011年11月2日凌晨称,他们的卫星监测到了一个巨型太阳黑子,长度近8万公里,宽度接近4万公里,比地球的直径要大3倍,是多年来最大的太阳黑子之一。这个巨大的太阳黑子编号为AR1339,它在太阳表面的方向并不朝向地球,而是在从地球看太阳表面的东北角。再过几天,它就可以被设在地面上的太阳望远镜轻而易举地观测到。
P11. 科学家发现火星表面的活跃温泉下或存在生命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它看上去是一个在火星表面被侵蚀了的陨石坑,但已经被揭示其内部是红色的。现在,科学家们相信岩石表面下的火星“温泉”已经存在了几亿年这可能是比火星地表存在的时间还要长得水。科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会在火星上出现生命迹象的地方。
P12. 天文学家首次观测120亿年前宇宙最原始气体云
P13. 日本科学家称有望使用骨髓复活猛犸象
猛犸象复原图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2011年8月,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萨哈共和国境内的永久冻土中出土了猛犸象的大腿腿骨并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骨髓。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为复活约1万年前已灭绝的猛犸象而展开不懈研究的日本科学家对此表示期待称:“骨髓的发现提高了复活猛犸象的可能性。” 据该研究小组介绍,从骨髓中提取出细胞核并植入除去细胞核的大象卵细胞中即可获得含有猛犸象基因的胚胎,再将其植入大象子宫内,便有可能培育出猛犸象。
P14. 科学家研究发现钻石行星
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2/0804/20120804105810557.jpg
研究指出可能存在这样一类行星,其物质组成的一半都是钻石构成的。如果科学家们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的夜空中可能正漂浮着巨大的钻石块。科学家们表示,围绕其它恒星运行的行星有可能是由钻石构成的。但是尽管听上去非常美妙,你可不会希望去哪里。因为一颗由钻石构成的行星是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它不具备支持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P15. 欧洲研究发现"上帝粒子" 或解宇宙诞生之谜
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2/0804/20120804105810687.jpg
“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粒子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公布了来自大型强子对撞器(LHC)的重要数据,显示“可能看到”有“上帝粒子”之称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该理论可解释粒子为何拥有质量,从而演化为万事万物。人类距离了解宇宙诞生之谜或许将要迈进一大步。“希格斯玻色子”理论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学家希格斯于1964年提出,玻色子是一种“次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即比原子还小的粒子。希格斯认为,在137亿年前的大爆炸中,希格斯玻色子使物质得到质量(万有引力则将质量变成重量),使恒星和行星都得以诞生,最终孕育生命。
P16. 科学家创造最快网络传输速度纪录:每秒186GB
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2/0804/20120804105810547.jpg
北京时间2011年12月14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科学家们实现了创纪录的数据传输速度,从而帮助开启下一代高速数据传输技术之门。11月中旬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超级计算2011”(SuperComputing 2011-SC11)会议上,一个国际专家小组实现了广域网络中双向每秒186GB的传输速度。这一速度相当于每天传输200万GB的信息,几乎相当于10万张完整蓝光DVD的容量。
P17. 发现形成僵尸蚂蚁的新菌类
在巴西雨林中,一种新发现的菌类生长于蚂蚁的头部。这种菌类名为“Ophiocordyceps camponoti-balzani”,可以让蚂蚁变成僵尸蚂蚁,供其驱使。最初,这种菌类被认为是一个单一物种。但今年3月份,科学家们发现,这种菌类其实有4个不同的种群,而且所有都可以对蚂蚁的大脑进行控制。这种菌类可以感染蚂蚁,接管其大脑,然后驱使蚂蚁移动到一个理想的生长和传播孢子的环境后,就会立即将蚂蚁杀死。
P18. “开普勒”观测到类地球行星
“开普勒”观测到迄今最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宜居行星
P19. 澳科学家发现古奇虾化石单眼有1.6万个复眼
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2/0804/20120804105810898.jpg
奇虾(Anomalocari)是一种已灭绝的类似乌贼的食肉类古生物,它生活在5亿年前,长着灵活锋利的钳子。如今,澳大利亚古生物学家发现了这种生物一双眼睛的化石,估计距今5.15亿年。虽然此前也发现过奇虾的完整化石,但是可展现其眼部结构的化石还是首次被发现。研究者称奇虾有着极其复杂的眼睛,每只眼睛都由1.6万个六边形的复眼组成。
P20. 巨型食草类恐龙曾在南极大陆生活
巨型食草类恐龙曾在南极大陆生活
如今,整个南极洲都被企鹅统治着。不过,在此之前,恐龙也曾在这块当时草木丛生的陆地上漫步过。这些恐龙从当时曾与南极大陆相连的澳大利亚和其他大陆板块迁徙至此。此前,人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南极恐龙的化石,包括一只甲龙类恐龙和一小部分类似鸟类的恐龙。但是,现在,科学家们报道了一个最新发现:在位于南极半岛的詹姆斯-罗斯岛,他们发现了一只蜥脚类恐龙的尾椎骨化石。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在南极大陆发现的最大的恐龙。(编辑/陆伟 20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