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家一再出台政策控制房价,不过近日南京房价还是忍不住疯狂的上涨,江北楼盘也有破万的了,让人望而却步、让人喘不过气来。以前觉得看电视就是编的故事,但在《蜗居》里,我觉得每个人年轻人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工作、爱情、买房,哪件不是大学生眼前的事。看到比比皆是的房价突破万/平方,我都惊呆了,如果毕业后一个月即使拿5000元(谈何容易),一年就算5万买一套80平方的,也得10几年,那是我们都多大了,和谁结婚?如果不靠父母买房何年何月?
记得去年热播的《蜗居》。我一口气三天看完,觉的演绎的太真实了。“蜗居”、“情感”、“房奴”等剧中的词汇已成为我们同学经常聊天聚会的关键词,我在论坛博客及SNS网站中都能看到有关《蜗居》的文章,而在各大高校的BBS里,也出现了许多热议此剧的文章。
男生看了《蜗居》说,“我决定40岁以后结婚,这样就能避免被别人挖墙脚,或许还能挖别人墙角”,女生看了则说,要珍惜在大学里的单纯时光,以后做房奴就身不由己了。
“太真实了,现实就是这样。每一个细节都不突兀,都是现实,都是我们今后极有可能面对的生活。”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000元,吃穿用2500元,冉冉上幼儿园1500元,人情往来600元,交通费580元,物业管理三四百元,手机电话费250元,还有煤气水电费200元。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400元,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在剧中,女主人公郭海萍如是说。这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年轻少妇,毕业后没有回到自己生长的小城,坚持留在大都市打拼,为了存钱买房处处节衣缩食,斤斤计较。
大城市的万家灯火中要有属于自己的一盏灯太不容易了,郭海萍的境遇进一步打击了自己“走上海的梦想”。到苏北相对偏远地方先发展吧。
去年大三寒假时我去了上海,看到现代化高楼耸起的国际化大城市,令我向往。看到那里人们的生活节奏比南京快多了,每个人都快速的运转着,“每个人都在不停地拼,为了在这个城市扎根。”如果自己在上海生存岂不是更难?上海均价可比南京高3倍,平均一套100平方要200-300万。
大四的我即将奔向社会,也即将蜗居。蜗居到何时看自己,看房价!难道说我们这一代都要做一辈子房奴吗,一辈子为房子而活着吗?自己也搞不清楚,只知道这叫责任,你成家,没有房,能叫家吗?
在剧中,郭海萍曾流着眼泪说,如果再让她选一次,她一定要选择回到家乡,买一个不大不小的房子,和丈夫孩子平和美满地生活在一起。
而男主人公宋思明也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带着你们过另一种生活,不要太多的钱,每天去菜场斤斤计较,为发论文、评职称而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也为女儿考不上好学校而心焦。”
看到这个场景,很多人都说:“南京地方大,机会多,以前特别想留下。可是现在有点动摇了,生活成本高压力大,还不如回家,怎么都是过一辈子嘛,人毕竟要生活。”待在大城市,外表的光鲜远抵不上背后的辛酸“以前总觉得大城市什么都好,可是后来觉得自己家的县城挺好的。”
校园里的单纯爱情能否承受现实社会的风雨
宋思明,42岁的市长秘书,低调谨慎,品味非凡,典型的成功人士,生活平静但充满激情。郭海藻,25岁,年轻靓丽,大学毕业,对生活现状时有不满,常常更换工作。宋思明与郭海藻偶然相识,由于姐姐郭海萍的房款债务,郭海藻渐渐陷入和宋思明的暧昧关系中,直至背弃承诺铸成大错,难以挽回。
二人在剧中的感情纠葛,令许多大学生感慨不已。
“太真实了,这就是我们有些人身边发生的事情。”
虽然我对郭海藻和宋思明的恋情不太认可,但反过来想想也很同情二人,海藻也是无奈。宋思明是男人,有钱有势,看到漂亮的女孩,也有七情六欲,如果他想要的不能得到,他奋斗这些年是为什么呢。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一个人身上的背景、财富、光环等等,其实也是他的一部分,没有必要非要割裂开来看待。这个世界上,相爱的人们,并不是依靠两个灵魂的飘荡就能相伴共生。
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赚钱,赚钱。再赚钱……,去适应社会,如果很有钱,再高的房价你还是可以买的起。
转载请注明来自:blog.sina.com.cn/njluwei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