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鸳鸯骂嫂的艺术
——读《红楼梦》第四十六回有感之二
晨得柳
鸳鸯是铁心不去做那姨太太的,对“牛不吃水强按头”的行径是可忍孰不可忍,特别是对嫂子甚为不满,想来这嫂子内心何等不轨,通过鸳鸯之骂便揭示出来。
鸳鸯首先是接了袭人之说(当时找不着你爹娘,一定和你嫂子说了。)来骂嫂子的——“这个娼妇专管是个‘九国贩骆驼的’,听了这话(贾赦要娶鸳鸯为妾的话),他有个不奉承的!”这里鸳鸯揭了嫂子的底。
下面就看一看什么是“九国贩骆驼的”意思。
九国贩骆驼的——比喻到处兜揽生意,钻营图利的人。
【粟特人原为中亚古代民族,以善于经商而闻名于世,故乡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整个流域,大概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在阿姆河流域的绿洲上,粟特人建有九大城邦国家,分别为:康国、安国、东曹国、西曹国、曹国、米国、何国、史国、石国,进入中原后,粟特人以国为姓,为方便与中原人的交往,拉近与中原人的关系,他们自称为原本住在河西走廊昭武城的居民,后来迁徙到粟特地区。中原民族便也友好地称其为“昭武九姓”,所以粟特人在中国历史上也有“昭武胡”的说法。至于“六国”则可能是民间归并了曹国和谐音的史国与石国,则为六国。】
【自汉代以来,粟特人顺着丝绸之路大量进入中原,在中原经商或侨居,也就从那时候,粟特人不停地在丝绸之路上奔波,从南边带来印度的香料、郁金根,从西边带来罗马的哈巴狗、毡毯、玻璃器。波斯的化妆品、波斯锦、石蜜,甚至还有埃及的首饰。而狮子、麝香、胡椒、樟脑等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东西也是粟特人带入中原的。粟特人以经商为主,利之所驱,无所不至。对整个中原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同时粟特人也凭借着巨大的贸易利润在中原地区得以聚居,并过着奢华的生活。即使在战乱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他们也大量留居中原。至唐代,雍容的盛唐气派更是吸引了大量的粟特人留居中原。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大唐国力衰退,宰相李泌命令留居的外籍人士或者选择保留国籍,离开大唐,或者选择放弃身份,加入大唐国籍。大部分粟特人选择了留下。宋以后,粟特人渐渐成为历史名词,但他们经商逐利的特性却以民间俚语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
看来鸳鸯早就看透了嫂子的心眼子。接着就是姑嫂对话,又引来了鸳鸯的一阵大骂,揭示出嫂子的何等脏心。且看姑嫂对口。
嫂子:那里没找到,姑娘跑了这里来!你跟了我来,我和你说话。
平儿袭人都让坐。
嫂子:姑娘们请坐,我找我们姑娘说句话。
平儿袭人::"什么话这样忙?我们这里猜谜儿赢手批子打呢,等猜了这个再去。
鸳鸯:什么话?你说罢。
嫂子:你跟我来,到那里我告诉你,横竖有好话儿。
鸳鸯:可是大太太和你说的那话?
嫂子:姑娘既知道,还奈何我!快来,我细细的告诉你,可是天大的喜事。
鸳鸯听到这里就忍不住了,谩骂加讽刺与说理足以使嫂子威风扫地,初衷心灰意冷。再看鸳鸯所骂意趣横生,理由充沛,尽显曹公的语言艺术。
且看鸳鸯这段骂,与读者分享曹公语言的艺术性。
鸳鸯:(骂人)你快夹着b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讽刺人)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
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说理)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
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
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
看官看这骂人的语言是多么的犀利,理由又是多么的恰如其分。不多不少,正在点子上。
下面看“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S5UV8LAB/Gucn_29981_20081215105241CheckCurioPic1[1].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