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舍命为己辩
——读《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有感之二
晨得柳
薛蟠之人物是社会中必有的重要角色,曹公特立此人物也是参透社会现实,用薛蟠特定的人物来上衔达贵显人,下接地痞流氓,拿现在的话来说——黑白两道都行的人物。
这里不对薛蟠做以全面的评论,只是就宝玉挨打所涉及到的问题加以感受,有助于自己和大家的记忆或再深入探索。
原是由焙茗答复袭人的——“那琪官的事,多半是薛大爷素日吃醋,没发儿出气,不知在外头唆挑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火。”袭人听了“中心也就信了八九分”,再与宝钗等人当面述说焙茗其言,宝钗虽然知其兄的性情,但也在半疑中“越发信了”。这就引来了薛姨妈和宝钗同时与薛蟠兴师,薛蟠就其本性,本不是自己所为,为什么非得懒我不可?在辩论高潮中甚至以“对命”来反抗,从中可见薛蟠性格的直爽、倔强,也看出宝钗的机警智慧,也看出薛姨妈的诚恳实在……这里就不例各言辞加大文字量了。
单说曹公在此次争辩中所要表现的含义是全面的。第一是揭示了宝玉的另一面;第二是突出了宝钗的言辩能力;第三是证明“琪官”一事不是薛蟠所为。
宝玉都是以文雅、真诚、能诗善对为主要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的,老祖宗的喜欢,实权派的奉承无不树立起宝玉的正面形象。而在描写现实的社会中,曹公没有正面突出宝玉的不当一面,只是在一些事件中的只言片语让读者自去体会。薛蟠与其母、妹辩词中看出宝玉是在不健康的环境中成长的,大家捧为至宝,自以为高尚,因此,才有绝对的优越感;又由于有钱有势,在外“胡逛”交友大方慷慨,向其父所说“荒疏学业”。主要反映出纨绔子弟在封建社会中的特征表现。其次就是反映出宝钗辩论的灵活与主动,突出宝钗这位才女稳重、聪明、善解人意的人格特点。最后是反映薛蟠并不是“琪官”事件的鼓动者,只是一些人的怀疑罢了。
谢谢读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