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李白自荐《上安州裴长史书》

(2010-09-01 16:25:09)
标签:

上安州裴长史书

自荐书

四方之志

王公大人

李白

分类: 原创:散文随笔杂记

http://xy.eywedu.com/Ancient/6/images/53.jpg读李白自荐《上安州裴长史书》

晨得柳

    李白年少便树青云之志,存报国安良、下光宗耀祖、上泽君王之心,多次自荐上书以求通达,《上安州裴长史书》就是诸上书中具有代表性的自荐书信。

    且看李白自荐书所说(全文):

白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鐔服恸哭,若丧天伦。

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

行路间者,悉皆伤心。

猛虎前临,坚守不动。

 

数年来观,筋骨尚在。

白雪泣持刀,躬申洗削。

裹骨徒步,负之而趋。

寝兴携持,无辍身手。

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

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

 

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巣居数年,不迹城市。

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

广汉太守诣庐亲睹,因举二以有道,并不起。

此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

 

愿居候惠以大遇。

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

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

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此文分为五个自然段,在第一段中首先讲了自小就刻苦读书,树有大丈夫志在四方的志向,远离家乡亲人到远处创业并将大部分钱接济了破落的读书人。这里说明自己从小聪明好学,志向远大,并有舍己为人的高尙品质。

    第二、三段是讲朋友不幸,自己是怎样吊丧与葬埋朋友,然后又是怎样捡了朋友骨头的。这说明自己极为讲义气。

    第四段是讲他与一个朋友甘愿远离城市,住在深山养性,太守推荐不就,说明自己品行高洁。

    第五段说裴长史如能留下自己,自己是决不辜负期望的,一定能做出成绩来的。不然还如黄鹄一样举翅远行了。表白了自己的对留或逐的想法。最后一句是说你若不留我,那个地方不留我呢,就像我们现在俗语所说的“此处不养爷,还有养爷处。”

    好了,这封信的内容我们是了解了,可这种找工作的方式好像很文明,直来直去,实话实说,用不用在你。可是转念一想,如果唐朝当时的社会不兴此风,李白还怎么要几次自荐呢?看来盛唐不是虚名,看人的能力而用,也就是任人唯贤。如果唐朝社会是兴拿钱来买官求职,就不用李白等知识分子频频写自荐信来为官求职了。

    谢谢读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医大的蚊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