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台妹”让台北到北京不再遥远
(2010-11-15 23:35:00)
标签:
宫铃台妹从台北到北京台湾文学体裁文化 |
看到《从台北到北京》这本书第一眼的时候,感觉装帧豪华而大气,不过,后来才发现,第一眼所看到的封面并没有和书的主体连在一起,它只是随书附带的,书的正宗封面其实非常朴素,白纸黑字,给人一种清新洁净的感觉。
笔者触网已经多年,非常遗憾的是,直到看到这本书,才知道有个网名叫做“胡同台妹”的网络红人。其实,这个“胡同台妹”就是该书的作者宫铃女士,倘若宫铃女士能看到我的这篇拙评,还请恕我孤陋寡闻。
有看过这本书的朋友说这本书的文学体裁是小说,其实,更准确地说,这是作者的一部自传,因为我相信里面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真实的,而不是像小说那样存在很大的虚构成分。作者的本名和她的网名相比,我更喜欢她的网名,所以,还是称她为“胡同台妹”。
相信很多人看书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先要看看作者简介,但是,遗憾的是,虽然《从台北到北京》上有对作者的简介,但简介里却没有告诉读者作者生于何年何月。曾经认识一个地道的台湾本土台妹,时至今日,她都不肯告诉我她的真实年龄,理由为“年龄对于女生而言是秘密”,不知道“胡同台妹”是不是有类似的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台湾是个盛产才女的地方,众所周知的有琼瑶、龙应台,如今,看了“胡同台妹”的自传,我觉得她也应该跻身台湾的才女之列了。常言道:“男女有别”,女作家的文字看起来总能给人不同的感觉,即使是犀利的评论,也不难让人从中触摸到属于女性的那份似水柔情。
“胡同台妹”的文字非常流畅,而且感情细腻,看她的书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从“胡同台妹”的照片看,她是那种个性比较强的女性,但从她的文字中,你却不难看出,她正是传说中的那种温柔贤惠、知书达理的女性,当然,她也有一般女性所不具备的坚强。
台湾和大陆同根同源,文化上具有很大的共通性,但是,因为上个世纪的政治变故,所以,隔着台湾海峡的两岸在制度上逐渐分道扬镳,文化上也逐渐显露出了差异。“胡同台妹”作为外省籍的台湾人,孩提时代在台湾被本土的台湾人视为“另类”,依我看不是因为文化,而是因为对国民党的抵触情绪。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于“胡同台妹”的父亲那一代人而言,因为被迫背井离乡,有着难以割舍的大陆情结并不奇怪。“胡同台妹”生长在台湾,能有北京情结是难能可贵的,当然,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从书中可见,这种情结的滋生源于她姥姥,因为姥姥以前常给她讲有关北京的故事。
看一看地图,你会感觉到台北和北京的距离很远很远,但是,在这本书里,你会感觉两座城市很近很近。“胡同台妹”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叙述,让台北与北京天涯咫尺。近些年,两岸因为统一问题而屡起纷争,一些激动的大陆年轻人往往因此而摩拳擦掌,而一些台湾人也因此而对大陆人产生了敌视情绪。
不管怎样,相信很多人都不希望两岸之间剑拔弩张和战火纷飞,而“胡同台妹”这样的人则更是不希望看到这种景象。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本是同根生”的海峡两岸又有什么问题不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的呢?“胡同台妹”的职业虽然是记者,但她的身份却更像是一个往来两岸的使者,努力消除两岸之间的隔阂。
“胡同台妹”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台北和真实的北京,《从台北到北京》让我们看到了两地实实在在的距离,也拉近了两地和两岸的距离,两岸和平统一大势所趋,但要实现这个目标,两岸政府和民众需要进一步敞开心扉,用务实的态度来实现制度上的融合,进而完成统一大业。那时候,台北与北京的距离应该会更近。
2010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