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读书笔记)
(2009-09-02 20:44:38)
标签:
人类学
阈限
结构主义
特纳
文化
|
分类:
文化
|


人类学谈到象征符号和有关仪式的过程研究,往往会提起维克多.特纳,他是著名的曼彻斯特学派的重要旗手,也是象征人类学派的代表人物。《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作为特纳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被认为是二战后最具有开拓性的人类学民族志经典。
全书由十篇论文组成,紧紧围绕着位于中南非洲赞比亚的恩登布人仪式的符号象征意义展开。第一部分阐述了恩登布人仪式中的象征符号,象征体系、道德和社会结构,恩登布人仪式中的颜色分类,通过仪式中的阈限阶段,以及巫术和妖术。第二部分则加入以个人经历为线索的叙事,富有现场感的描述细腻地再现了仪式进行的过程。他主张人类学家应当从当地人的诠释、调查人的观察以及人类学的视野分析中去看待文化,他认为精神分析学者漠视了当地人对象征的最本土的看法,也认为那些仅仅把本土解释考虑进去的研究者同样是单向度的和静态的。特纳摆脱了以往身会人类学研究中以社会为中心的研究范式,更多地关注个体和行为为中心的新范式。
特纳将仪式定义为“适合于与神秘物质或力量相关的信仰的特殊场合的、不运用技术程序的规定性正式行为。”在特纳看来,仪式是恩登布人调整其基本社会冲突的一种手段,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他采用了类似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关注结构与反结构、系统与过程、理性和激情之间的关系。特纳有关象征的多义性、通过仪式的阈限阶段,以及仪式在社会情境中的动态进程等论述,为人类学以至社会科学多个领域作出了宝贵的理论贡献。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